古诗词网

嬴蹶刘兴齿舌存,百篇大义尽堪闻。

陈普宋代〕《咏史上·伏生

嬴蹶刘兴齿舌存,百篇大义尽堪闻。
孝文无意修王制,古典重遭伏胜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齿舌百篇大义

嬴 yíng《國語辭典》

嬴 [ yíng ]

  1. 有剩余的。如:「嬴利」、「嬴余」。
  1. 得胜。《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困则使太后弟穰侯为和,嬴则兼欺舅与母。」同「赢 」。
  2. 背负、承担。《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论曰:「邓公嬴粮徒步,触纷乱而赴光武,可谓识所从会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然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海内之责,而嬴是非之尤。」
  1. 姓。如秦始皇姓嬴名政。
蹶 jué/juě《國語辭典》

蹶 [ jué ]

  1. 颠仆、跌倒。《淮南子·精神》:「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元史·卷一 九四·忠义传二·喜同传》:「喜同突围将自拔,贼横刺其马,马蹶,喜同鞭马跃而 起,手斩刺马者。」
  2. 快跑、快走。《国语·越语下》:「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
  3. 失败、挫败。如:「一蹶不振」。《荀子·成相》:「主之孽,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
  4. 踏、蹈。《文选·扬雄·羽猎赋》:「蹶松柏,掌蒺藜。」唐·李白〈大鹏赋〉:「尔乃蹶厚地,摩太清,亘层霄,突重溟。」
  1. 急速、突然而起。《庄子·在宥》:「广成子蹶然而起。」《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诸王传下·文帝诸子传》:「铄既归义最晚,常怀忧惧,每于眠中蹶起坐,与人语亦多谬僻。」

蹶 [ juě ]

  1. 踢。汉·王充《论衡·论死》:「使舒手而击,举足而蹶。」《红楼梦·第六五回》:「原来二马同槽,不能相容,互相蹶踶起来。」
刘 ( 劉 ) liú
刘 [ liú ]
  1. 姓。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1.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2.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时~。新~。
  5. 准许:不~胡闹。
  6. 或许:~许。
  7. 姓。
兴 [ xì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齿舌(齒舌)chǐ shé
    (1).指舌面,口腔。 宋 文同 《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诗:“喉鼻喘不接,齿舌津屡涸。”
    (2).口舌,非议。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3).口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余谓 孟子 以 仪 秦 之齿舌,明 周 孔 之肺肠,的切痛快,苏醒万世,此何可非!”
    (4).泛指口头。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东亭 在侧,极叹其才。 袁虎 云:‘当令齿舌閒得利。’” 王世懋 注:“言有此才而官不利,徒得齿舌閒赞嘆而已。”  ——《漢語大詞典》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1.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2.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3.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4.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5.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6.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7.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1.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百篇 bǎi piān
    (1).《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张铣 注:“如此之类,惣有百篇,此略举之。”后因以“百篇”作《尚书》的代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太宗 赋《尚书》曰:‘日昃翫《百篇》,临灯披《五典》。’”
    (2).极言诗篇之多。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李白 一斗诗百篇, 长安 市上酒家眠。”  ——《漢語大詞典》
    大义(大義)dà yì
    (1).正道;大道理。《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旧唐书·李晟传》:“ 晟 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不该因私情而忘大义,你不该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亲。”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