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高明 gāo míng
(1).指天;上天。《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孔 传:“高明谓天。”《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文选·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 吕延济 注:“沉潜,地,故称义;高明,天,故称经。”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挂 ( 掛 ) guà《國語辭典》
挂 [ guà ]
動- 區別、劃分。《說文解字·手部》:「挂,畫也。」清·段玉裁·注:「古本多作畫者,此等皆有分別畫出之意。」《淮南子·氾論》:「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挂,其成猶網羅。」
- 謀求。《莊子·漁父》:「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
- 懸吊。《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挂帆席,望濤遠決,冏然鳥逝。」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通「掛」。
- 登記。宋·蘇軾〈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上書挂名豈待我,獨立自可當雷霆。」
- 觸犯、違背。《文選·曹植·責躬詩》:「舉挂時網,動亂國經。」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青樓金蕊先以事挂法,一時交好,無能為之道地。」→「掛」的異體字(04216)
秋月 qiū yuè
(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漢語大詞典》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漢語大詞典》
精细(精細)jīng xì
(1).《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后谓服食精美为精细。《三国志·吴志·是仪传》:“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南史·齐纪上·高帝》:“穀中精细者,稻也。”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天晓诸人出市》:“六部前丁香餛飩,此味精细尤佳。”
(2).精密细致。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聚书》:“书极精细。”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若武举人召试閤职,则为舍人,所试文字,尤精细於常制。”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黄秀才 文暘 ﹞为《古今通考》六卷,辨“安阳”、“平阳”为 战国 钱,识“神农钱”为倒文,皆极精细。” 鲁迅 《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他们也许只顾到艺术的精细微妙,并没想到如何激动民众。”
(3).精明能干。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他显耀些饱暖衣食,卖弄些精细伶俐。” 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怎生得精细妇人,与他使唤方好。”《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这里 白公 对 王子谨 道:‘贵县差人有精细点的吗?’”
(4).细心;仔细。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造酒法……冷煖之法,悉如常酿,要在精细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初犹疑只依他恐有不足,精细看无些小欠闕。”《红楼梦》第九十回:“你还精细些,少不得多分点心儿,严紧严紧他们才好。”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之》:“因此,看文章也不能精细,所以你的小说,也只能大略一看,难以静心校读,有所批评了。”
(5).清醒;苏醒。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一会家觉精细,一会家又觉昏迷,害的你病懨懨无些箇气力。”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楔子:“大嫂,我那里喫的粥汤,趁我这一回儿精细,分付您者。” ——《漢語大詞典》
(2).精密细致。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聚书》:“书极精细。”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若武举人召试閤职,则为舍人,所试文字,尤精细於常制。”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黄秀才 文暘 ﹞为《古今通考》六卷,辨“安阳”、“平阳”为 战国 钱,识“神农钱”为倒文,皆极精细。” 鲁迅 《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他们也许只顾到艺术的精细微妙,并没想到如何激动民众。”
(3).精明能干。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他显耀些饱暖衣食,卖弄些精细伶俐。” 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怎生得精细妇人,与他使唤方好。”《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这里 白公 对 王子谨 道:‘贵县差人有精细点的吗?’”
(4).细心;仔细。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造酒法……冷煖之法,悉如常酿,要在精细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初犹疑只依他恐有不足,精细看无些小欠闕。”《红楼梦》第九十回:“你还精细些,少不得多分点心儿,严紧严紧他们才好。”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之》:“因此,看文章也不能精细,所以你的小说,也只能大略一看,难以静心校读,有所批评了。”
(5).清醒;苏醒。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一会家觉精细,一会家又觉昏迷,害的你病懨懨无些箇气力。”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楔子:“大嫂,我那里喫的粥汤,趁我这一回儿精细,分付您者。” ——《漢語大詞典》
破 pò《國語辭典》
破 [ pò ]
动- 毁坏、使碎裂。如:「家破人亡」、「破斧沉舟」。《荀子·劝学》:「风至笤折,卵破子死。」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突破、破除。如:「破戒」、「破纪录」。《红楼梦·第一回》:「虽不敢说强似前代所有书中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 击败、攻下。如:「破城」、「大破敌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 剖开、劈开。如:「势如破竹」、「乘风破浪」、「将西瓜破成两半。」
- 剖析、分析。参见「破题 」条。
- 揭穿,使真相大白。《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一似你先时破我的肉是狗肉,几乎教我不撰一文。」《老残游记·第五回》:「齐心齐意要破这一案。」
- 花费、消耗。如:「破财」、「破费」。唐·温庭筠〈苏小小歌〉:「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
- 尽、穷尽。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使完整的东西受到损坏而不完整。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穿、透、揭穿。如:「识破」、「点破」、「说破」、「一语道破」、「看破红尘」。
- 形容受到损坏而残破的东西。如:「破船」、「破鞋」、「破布」。
- 差劲、低劣。如:「他的数学非常破。」、「你这套破理论少说为妙,免得被人嘲笑。」
- 唐宋燕乐大曲的后半部。其中以舞蹈为主,乐器伴奏,或有歌唱。因其节拍急促繁碎,故称为「破」。唐·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诗:「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 时。」《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唱一个娇滴滴的曲儿,舞一个妖媚 媚的破儿。」也称为「曲破」。
毫 háo《國語辭典》
毫 [ háo ]
名- 細而尖的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 毛筆。如:「狼毫」。《紅樓夢·第八七回》:「便叫雪雁將外邊桌上筆硯拿來,濡墨揮毫,賦成四疊。」
- 公制中表示度、量、衡等單位的千分之一。如:「毫米」、「毫克」、「毫安培」。
- 秤或戥子桿上的提繩。為秤鉤或秤盤與秤錘間的支點。分頭毫、二毫、三毫。
- 俗稱輔幣一角為「一毫」。
- 姓。如漢代有毫康。
- 極小、極細微。漢·王充《論衡·案書》:「采毫毛之善,貶纖芥之惡。」
- 一點點。如:「毫不在意」、「毫無頭緒」、「毫不相干」。
缕 ( 縷 ) lǚ
缕 [ lǚ ]
- 线:千丝万~。不绝如~。
- 泛指线状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