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城根儿童骑犊行,往来追逐渔歌声。

姚燮清代〕《散步湖上至岙底二章 其二

城根儿童骑犊行,往来追逐渔歌声。渔歌声声出芦底,不见渔人见鸥起。

一鸥两鸥飞过湖,儿童拍手相招呼。不知飞鸥没何处,目断苍烟隔汀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城根儿童往来追逐渔歌

城根 chéng gēn
犹城脚。 唐 韦应物 《酬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见寄》诗:“城根山半腹,亭影水中心。” 唐 杜荀鹤 《寄温州朱尚书》诗:“山从海岸妆吟景,水自城根演政声。”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直到水深齐膝处为止。”  ——《漢語大詞典》
儿童(兒童)ér tóng
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列子·仲尼》:“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清 金人瑞 《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謳。”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 广岛 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  ——《漢語大詞典》
骑 ( 騎 ) qí
骑 [ qí ]
  1.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马。~射。~兵。~者善堕(经常骑马的常会掉下马来;喻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 兼跨两边:~缝盖章。
  3. 骑的马或乘坐的其他动物(旧读):坐~。
  4. 骑兵,亦泛指骑马的人(旧读):轻~。铁~。车~。
  5. 一人一马的合称(旧读):千~。千乘万~。
犊 ( 犢 ) dú
犊 [ dú ]
     ◎ 小牛:牛~。初生之~不怕虎。
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1.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3.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4.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5.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6.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7.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8.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1.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2.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3.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4.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5. 姓。如汉代有行宏。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1.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1.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1.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2.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3.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5.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6.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1.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1.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往来(往來)wǎng lái
亦作“ 往徠 ”。
(1).来去,往返。《易·咸》:“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李镜池 通义引 王肃 曰:“﹝憧憧﹞,往来不絶貌。”《隶释·汉仙人唐公房碑》:“是时府在西成,去家七百餘里,休謁往徠,转景即至。” 唐 温庭筠 《经李徵君故居》诗:“惆悵羸驂往来惯,每经门巷亦长嘶。”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还是快点印出的好,否则,邮件往来,又是许多日子。”
(2).反覆;来回。《易·繫辞上》:“夫是故闔户谓之坤,闢户谓之乾,一闔一闢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神女庙神鸦》:“予壬子冬下 三峡 ,至十二峯,果有鸦十餘,往来旋绕。”
(3).交往,交际。《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魏书·刘廞传》:“ 高肇 之盛及 清河王 懌 为宰辅, 廞 皆与其子姪交游往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 衡山 甚好,只是与人没往来。” 巴金 《家》九:“祖父偶尔也跟唱小旦的戏子往来。”
(4).犹进退。指引荐与黜退。《书·君奭》:“无能往来,兹迪彝教。” 孙星衍 疏:“无能往来,为无能进贤退不肖。”《汉书·朱云传》:“ 云 数上疏,言丞相 韦玄成 容身保位,亡能往来。”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不能有所前却也。”
(5).已往与未来。《鹖冠子·能天》:“量往来而兴废,因动静而结生。” 陆佃 解:“已往者废,方来者兴。”  ——《漢語大詞典》
追逐 zhuī zhú
(1).追赶;追击。《汉书·赵充国传》:“又有衣装兵器,难以追逐。”《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 吐蕃 一时无措,大败亏输,被 韦皋 追逐出境。”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窗外燕子飞成燕阵,在庭院里,投掷着它们紫色的身体,互相追逐。”
(2).跟随;追随。《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其追逐观者常有千数。”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诗:“追逐 李 杜 参翱翔,汗流 籍 湜 走且僵。”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一》:“ 朱文公 又谓 雄 赋止能填上腔子,岂以其文之不工,记之不博哉?正以追逐模拟,其气索尔。”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追逐贤王十二载,薄妆瘦尽纤腰肢。”
(3).追求;逐取。《楚辞·离骚》:“忽驰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五代 齐己 《送玉泉道者回山寺》诗:“应悲尘土里,追逐利名僧。” 宋 苏轼 《牡丹记叙》:“而近岁尤復变态百出,务为新奇以追逐世好者,不可胜记。”
(4).交往过从,征逐。 宋 朱熹 《社日诸人集西冈》诗:“今朝幸休闲,追逐聊嘻嘻。”《宋史·薛惟吉传》:“与京师少年追逐,角抵蹴踘,纵酒不谨。” 明 文徵明 《题希哲手稿》:“又后数年,某与 唐君 伯虎 亦追逐其间。”
(5).追求异性。 聂绀弩 《历史的奥秘》:“ 托洛斯基 英姿飒爽,常为女性所追逐。” 冉丹 《沙姆》四:“她终于长大了,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被小伙子们追逐着的少女。”  ——《漢語大詞典》
渔歌(漁歌)yú gē
亦作“ 渔謌 ”。 渔人唱的民歌小调。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榜謳齐引,渔歌互起。” 明 徐祯卿 《送耿晦之守湖州》诗:“邮渚频挝津吏鼓,渔歌唱近使君船。” 清 秦蕙田 《燕子矶》诗:“帆影悬残照,渔謌入暮烟。”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