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鸥两鸥飞过湖,儿童拍手相招呼。

姚燮清代〕《散步湖上至岙底二章 其二

城根儿童骑犊行,往来追逐渔歌声。渔歌声声出芦底,不见渔人见鸥起。

一鸥两鸥飞过湖,儿童拍手相招呼。不知飞鸥没何处,目断苍烟隔汀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鸥两鸥儿童拍手相招

一鸥(一鸥)
元 张昱 辞答张太尉见招 残梦已随舟楫远,五湖春水一鸥飞。
《韵府拾遗 尤韵》:释永颐诗一鸥飞起处烟霭暮溪湾丁鹤年诗沧溟浩荡一鸥间  ——《骈字类编》
两鸥(两鸥)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 其二 明年兼与士龙去,万顷苍波没两鸥。  ——《骈字类编》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湖 hú《國語辭典》

湖 [ hú ]

  1. 被陆地包围,汇集大水的地方。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三江五湖」。
  2. 姓。如宋代有湖沐。
儿童(兒童)ér tóng
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列子·仲尼》:“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清 金人瑞 《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謳。”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 广岛 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  ——《漢語大詞典》
拍手 pāi shǒu
两手相拍。多用以表示欢迎、感谢或赞成等。《太平御览》卷九二四引 汉 杨孚 《异物志》:“孔雀其大如雁而足高,毛皆有班文采。捕得畜之,拍手则舞。” 唐 寒山 《诗》之十五:“拍手摧花舞,搘颐听鸟歌。” 宋 苏轼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诗:“儿童拍手笑何事,笑人空腹谈经义。” 元 陆蕙奴 《舟中漫成》诗:“弹后月明人拍手,不知元是断肠声。” 巴金 《死去的太阳》:“穿着短衫的工人们在学校里出现的时候,人行道上的学生便一齐拍手高呼‘工人万岁!’”  ——《漢語大詞典》
相招 xiāng zhāo
邀请。 唐 岑参 《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诗:“乘兴忽相招,僧房暮与朝。”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转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  ——《漢語大詞典》
呼 hū《國語辭典》

呼 [ hū ]

  1. 吐气。与「吸」相对。如:「呼气」。《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
  2. 大声呐喊。《诗经·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3. 招、唤。如:「呼朋引伴」、「呼风唤雨」。《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唐·颜仁郁〈农家〉诗:「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4. 称、谓。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之三:「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1. 表感叹的语气。《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 形容风吹动的声音。如:「北风呼呼的吹。」
  1. 姓。如汉代有呼子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