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蛩吟鹤唳,总关秋思,叵耐得、相如病。
秋人直凭无聊,玉阶踏碎凉蟾影。愁肠百结,醉中难遣,又逢酒醒。
月在青天,风来画阁,露生金井。听蛩吟鹤唳,总关秋思,叵耐得、相如病。
容易名场梦冷。纪前因、雪泥空證。元龙豪气,香山宦迹,樊川游兴。
湖海逢迎,莺花侍从,半生侥倖。想斯人位置,悠悠青史,待何人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副-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蛩吟 qióng yín
蟋蟀吟叫。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离绪万端,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曲:“蛩吟罢,一觉纔寧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清 吴文柔 《长相思》词:“蓼花洲,荻花洲,分付蛩吟且暂休,断肠人倚楼。” ——《漢語大詞典》
鹤唳(鶴唳)hè lì
(1).鹤鸣。 清 王充 《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 唐 沈佺期 《峡山赋》:“闲凭晚阁,指天外之霞飞;梦断晓鐘,听云间之鹤唳。”亦指鹤鸣声。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
(2).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 唐 刘禹锡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诗:“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 宋 叶适 《高宗皇帝挽词》之二:“鹤唳空虚警,云生仗自移。” 明 李东阳 《氐带箭》诗:“ 秦 鞭断 江 江 逆流, 八公 草木皆为仇。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 老氐 带箭走。”参见“ 鹤唳风声 ”。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 唐 刘禹锡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诗:“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 宋 叶适 《高宗皇帝挽词》之二:“鹤唳空虚警,云生仗自移。” 明 李东阳 《氐带箭》诗:“ 秦 鞭断 江 江 逆流, 八公 草木皆为仇。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 老氐 带箭走。”参见“ 鹤唳风声 ”。 ——《漢語大詞典》
总 ( 總 ) zǒng
总 [ zǒng ]
- 聚合,聚在一起:~之。~数。~体。~结。汇~。
- 概括全部,主要的:~纲。~则。
- 为首的,最高的:~司令。~裁。~经理。~统。
- 束系,束头发:~角(jiǎo )。
- 经常,一直:~是这样。
- 一定,无论如何:~归。“万紫千红~是春”。
关 ( 關 ) guān
关 [ guān ]
- 闭,合拢:~门。~闭。~张。~停并转(zhǎn)。
- 拘禁:~押。~禁。
-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口。~隘。~卡(qiǎ)。~塞(sài)。~津。嘉峪~。
-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税。
-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节。难~。年~。
- 牵连,联属:~连。~联。~心。~涉。~乎。~注。~于。有~。
-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饷。
- 姓。
秋思 qiū sī
秋日寂寞凄凉的思绪。 唐 沈佺期 《古歌》:“落叶流风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开。” 宋 苏辙 《次韵徐正权谢示闵子庙记及惠纸》:“西溪秋思日盈牋,幕府拘愁学久騫。” 明 高启 《谢陈山人赠其故弟长司所画山水》诗:“满空云冻动秋思,飞泉落日何萧骚。” 周咏 《秋怀并留别湘中诸友》诗之八:“湖海蹉跎感岁华,满腔秋思繫蒹葭。” ——《漢語大詞典》
叵耐 pǒ nài
亦作“ 叵奈 ”。
(1).不可容忍;可恨。《敦煌曲子词·鹊踏枝》:“叵耐灵鹊多漫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叵奈 杨国忠 这廝好生无礼。”《水浒传》第十四回:“只叵耐 雷横 那廝平白骗了 晁保正 十两银子,又吊我一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叵耐儿子 左梦庚 ,借此题目,便要攻打城池,妄思进取。”
(2).无奈。 唐 张鷟 《游仙窟》:“剑笑偷残靨,含羞露半脣;一眉犹叵耐,双眼定伤人。” 明 李贽 《代常通病僧告文》:“叵耐两年以来,痰瘤作祟,疮疼久缠,医药徒施,岁月靡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南洋兵船虽然不少,叵奈管带的一味知道营私舞弊,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 陈去病 《惜别词》:“秋深寒雨透窗纱,叵耐心情乱似麻。” ——《漢語大詞典》
(1).不可容忍;可恨。《敦煌曲子词·鹊踏枝》:“叵耐灵鹊多漫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叵奈 杨国忠 这廝好生无礼。”《水浒传》第十四回:“只叵耐 雷横 那廝平白骗了 晁保正 十两银子,又吊我一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叵耐儿子 左梦庚 ,借此题目,便要攻打城池,妄思进取。”
(2).无奈。 唐 张鷟 《游仙窟》:“剑笑偷残靨,含羞露半脣;一眉犹叵耐,双眼定伤人。” 明 李贽 《代常通病僧告文》:“叵耐两年以来,痰瘤作祟,疮疼久缠,医药徒施,岁月靡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南洋兵船虽然不少,叵奈管带的一味知道营私舞弊,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 陈去病 《惜别词》:“秋深寒雨透窗纱,叵耐心情乱似麻。”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相如 xiāng rú
相同;相类。《墨子·备城门》:“﹝门﹞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孙诒让 间诂:“谓门左右两扇同度。”《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厥土之膏,亩价一金,田田相如。” 李贤 注:“相如,言地皆沃美相类也。”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总祗道,男和女,不相如。难道真个俺巾幗辈便於时无补。” ——《漢語大詞典》
病 bìng《國語辭典》
病 [ bìng ]
名- 指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亦指生理或心理方面产生不正常的状态。如:「疾病」、「肝病」、「心病」、「相思病」、「病入膏肓」。
- 瑕疵、短处。如:「语病」、「通病」、「弊病」。《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
- 生病、患病。如:「她病了三天,变得相当憔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
- 为其所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 损害。如:「祸国病民」。《战国策·东周策》:「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
- 忧虑。《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恨、怨恨。《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诸王传下·文帝诸子传》:「初,元皇后性忌,以潘氏见幸,恚恨致崩。故劭深病潘氏及濬。」
- 指责、不满。《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
- 有病的。如:「病容」、「病人」、「病夫」。
- 枯干的。唐·杜甫〈薄游〉诗:「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疲惫。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