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有时宫,海涛汹涌红日中。

彭桂清代〕《夜饮阎再彭席上听孙良侯挝鼓歌

空堂昨暮闻疏雨,飒飒秋声满庭户。可怜今夜露华中,明河碧汉还如许。

堂中烧烛夜宴客,有客酒阑起离席。自言挝鼓声最豪,奋袖操槌将欲击。

欲击未击手徐低,坐上先教众乐齐。众声杂作一声下,倏如蛰雷动春溪。

鼓声如雷手如电,须臾迸激飘飞霰。管音何亮磬何幽,忽卷诸音联作串。

初听缓,襞裂一声回抱腕。乍闻急,百万军中单骑入。

急复散,芦荻萧萧遍鸣雁。散终促,悬崖万点乱喷瀑。

有时宫,海涛汹涌红日中。有时商,凤皇九子鸣锵锵。

有时角,掷地兜鍪起舞槊。有时徵,有时羽,徵如呜咽滩流水,羽如间关莺滑语。

五声都会鼓声中,低时能辨高能融。直教上拂星斗乱,直教下彻井泉空。

仰看缺月银墙上,边风露草吹相向。鼓声阑出画堂中,只觉天清与野旷。

于中能识鼓中神,扬桴击节旁无人。渊渊沈沈有妙理,能动高云不动尘。

听君击鼓悲无那,好歇鼓槌来入坐。自从惊起渔阳鼙,多少江山都入破。

二十年前日夜闻,野花沙草吊残军。到今凝碧池头问,只有雷生曾报君。

客闻此言神欲夺,两手忽落双槌歇。鼓声一止截众声,空里馀音犹恍惚。

耳边尚觉来阗阗,与君尽醉酒怀前。开颜但为主人饮,今年欢会知何年。

劝君打鼓莫轻下,世无曹瞒安足骂?主人纵有岑牟衣,不遇祢生未许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有时海涛汹涌红日

有时(有時)yǒu shí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漢語大詞典》
宫 ( 宮 ) gōng
宫 [ gōng ]
  1. 房屋(封建时代专指帝王的住所):~室。~廷。~殿。~观(guàn )(a.供帝王游乐的离宫;b.道教的庙宇)。~禁。~苑。~刑。
  2. 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龙~。蟾~。
  3. 庙宇的名称:雍和~。
  4. 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少年~。文化~。
  5. 天文上黄道分为十二宫,每一宫三十度。
  6. 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1”。
  7. 指“子宫”(妇女生殖器官)。
  8. 姓。
海涛(海濤)hǎi tāo
(1).海浪。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二:“雨晴九陌铺江练,嵐嫩千峯叠海涛。” 明 王守仁 《泛海诗》:“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往者作一律曰:‘生平颇忆挈 卢敖 ,东过 蓬莱 浴海涛。’”
(2).指海涛声。 叶圣陶 《倪焕之》十:“喧嚷声、笑语声、小儿啼哭声混合在一起,像有韵律似的,仿佛繁碎的海涛。”  ——《漢語大詞典》
汹涌(洶湧)xiōng yǒng
亦作“ 汹涌 ”。
(1).水势翻腾上涌。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波逢汹涌,濆滂沛兮。”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清 薛福成 《〈五省沟洫图说〉序》:“西北横流,汹涌而衝决为患。”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五:“他想起自家的身世,不禁悲从中来,热泪又涔涔地流下,落在汹涌的波浪中。”
(2).气势盛大。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刚柔随之而汹涌,嗜欲继之而隆崇。”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努目向人,势甚汹涌。” 唐韬 《〈点滴集〉序言》:“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革命浪潮汹涌,在中等城市里,中小学教师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3).动荡不安。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四折:“ 五代 乱离,人心汹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事虽传闻,信实显著,人心汹涌,中外危疑。”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葛诚》:“知 长洲县 事 邓云霄 ,见民情汹涌,擒委官头目。”
(4).形容声音喧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有翁媪二人,率男妇六七辈,直入草堂,汹涌叫駡。”《廿载繁华梦》第九回:“及到了门前,已听得楼上人声汹涌,巴不得三步登到楼上。”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一霎时就地起水,山洪暴发了,雷声、雨声、山洪滔滔,汹涌嘈杂,使他们在避雨窑子里说话,还要大声喊叫才能听见。”  ——《漢語大詞典》
红日(紅日)hóng rì
太阳。因其放射出红色光辉,故称。 唐 王建 《宫词》之一:“ 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词:“红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兽。” 宋 晁补之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词:“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 大江 东注。”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