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商,凤皇九子鸣锵锵。
空堂昨暮闻疏雨,飒飒秋声满庭户。可怜今夜露华中,明河碧汉还如许。
堂中烧烛夜宴客,有客酒阑起离席。自言挝鼓声最豪,奋袖操槌将欲击。
欲击未击手徐低,坐上先教众乐齐。众声杂作一声下,倏如蛰雷动春溪。
鼓声如雷手如电,须臾迸激飘飞霰。管音何亮磬何幽,忽卷诸音联作串。
初听缓,襞裂一声回抱腕。乍闻急,百万军中单骑入。
急复散,芦荻萧萧遍鸣雁。散终促,悬崖万点乱喷瀑。
有时宫,海涛汹涌红日中。有时商,凤皇九子鸣锵锵。
有时角,掷地兜鍪起舞槊。有时徵,有时羽,徵如呜咽滩流水,羽如间关莺滑语。
五声都会鼓声中,低时能辨高能融。直教上拂星斗乱,直教下彻井泉空。
仰看缺月银墙上,边风露草吹相向。鼓声阑出画堂中,只觉天清与野旷。
于中能识鼓中神,扬桴击节旁无人。渊渊沈沈有妙理,能动高云不动尘。
听君击鼓悲无那,好歇鼓槌来入坐。自从惊起渔阳鼙,多少江山都入破。
二十年前日夜闻,野花沙草吊残军。到今凝碧池头问,只有雷生曾报君。
客闻此言神欲夺,两手忽落双槌歇。鼓声一止截众声,空里馀音犹恍惚。
耳边尚觉来阗阗,与君尽醉酒怀前。开颜但为主人饮,今年欢会知何年。
劝君打鼓莫轻下,世无曹瞒安足骂?主人纵有岑牟衣,不遇祢生未许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有时(有時)yǒu shí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漢語大詞典》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漢語大詞典》
商 shāng《國語辭典》
商 [ shāng ]
名- 做生意的人。如:「布商」、「米商」。汉·王充《论衡·偶会》:「富家之商,必夺贫室之财。」
- 做生意的事业。如:「经商」、「习商」。
- 五音之一。音调清劲而凄怆。如:「宫、商、角、征、羽。」
- 朝代名。参见「商朝 」条。
- 算术中某数以他数除之,所得的值称为「商」。如:「六除以三的商为二。」
- 姓。如春秋时魏国有商鞅。
- 讨论、计划。《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勤劳而至,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镜花缘·第六六回》:「国舅又再再苦劝,无奈若花心如铁石,竟无一字可商。」
- 秋天的。古人以秋天肃杀之气与商声凄怆悲凉之音相符,故称秋为商。《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唐·孟郊〈秋怀〉诗一六首之七:「商虫哭衰运,繁响不可寻。」
凤皇(鳳皇)fèng huáng
见“ 凤凰 ”。 ——《漢語大詞典》
九子 jiǔ zǐ
(1).尾宿九星。《史记·天官书》:“ 尾 为九子。”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云:“属后宫场,故兼九子,子必九者,取 尾 有九星也。”《晋书·天文志上》:“ 尾 亦为九子,星色欲明均明,大小相承,则后宫有敍,多子孙。”
(2).九个儿子。《尸子》卷下:“ 舜 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尧 闻其贤……妻之以 媓 媵以 娥 ,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楚辞·天问》:“ 女岐 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岐 ,神女;无夫而生九子。”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蛊》:“ 彭祖 九子,据德不殆。”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3).指 尧 的九位贤臣: 舜 、 契 、 禹 、 后稷 、 夔 、 倕 、 伯夷 、 皋陶 、 益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绩熙,四七授而佐命之勋著。”参见“ 九职 ”。
(4).山名。指 九子山 。 唐 李咸用 《庐山》诗:“静得 八公 侣,雄临 九子 尊。” 宋 徐铉 《奉使九华山中途遇青阳薛郎中》诗:“ 九子峰 前閒未得, 五谿桥 上坐多时。”
(5).墨名。祝婚用。《初学记》卷二一引 郑氏 《婚礼谒文赞》:“九子之墨,藏于松烟,本性长生,子孙图边。”《山堂肆考》卷三三引 晋 陆云 《与兄书》:“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取多子之义。”
(6).枪名。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那时候的枪名有下列数种:单响,九子,五子。” ——《漢語大詞典》
(2).九个儿子。《尸子》卷下:“ 舜 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尧 闻其贤……妻之以 媓 媵以 娥 ,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楚辞·天问》:“ 女岐 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岐 ,神女;无夫而生九子。”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蛊》:“ 彭祖 九子,据德不殆。”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3).指 尧 的九位贤臣: 舜 、 契 、 禹 、 后稷 、 夔 、 倕 、 伯夷 、 皋陶 、 益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绩熙,四七授而佐命之勋著。”参见“ 九职 ”。
(4).山名。指 九子山 。 唐 李咸用 《庐山》诗:“静得 八公 侣,雄临 九子 尊。” 宋 徐铉 《奉使九华山中途遇青阳薛郎中》诗:“ 九子峰 前閒未得, 五谿桥 上坐多时。”
(5).墨名。祝婚用。《初学记》卷二一引 郑氏 《婚礼谒文赞》:“九子之墨,藏于松烟,本性长生,子孙图边。”《山堂肆考》卷三三引 晋 陆云 《与兄书》:“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取多子之义。”
(6).枪名。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那时候的枪名有下列数种:单响,九子,五子。” ——《漢語大詞典》
鸣 ( 鳴 ) míng
鸣 [ míng ]
-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锵锵(鏘鏘)qiāng qiāng
(1).象声词。形容金石撞击发出的洪亮清越的声音。《诗·大雅·烝民》:“四牡彭彭,八鸞鏘鏘。” 郑玄 笺:“鏘鏘,鸣声。”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二:“肃肃僕夫征,鏘鏘扬和铃。”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鏘鏘杂珮离芳渚,珠帽红鞾振金缕。” 清 袁枚 《新齐谐·玉梅》:“满房帐钩箱锁之类鏘鏘有声。” 丁玲 《某夜》:“‘铿铿-锵锵-’,铁的镣铐在他的手上和脚上讨厌的响着。”
(2).象声词。特指诗文音节清越响亮。 清 杜芥 《〈楝亭诗钞〉序》:“徒赏其诗渊渊尔,鏘鏘尔,非 曹子 所以命予者已。”
(3).象声词。乐声。 三国 魏 曹丕 《于谯作》诗:“献酬纷交错,雅舞何鏘鏘。” 唐 宋若宪 《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御筵多济济,盛乐復鏘鏘。” 清 刘大櫆 《贲趾堂记》:“良朋四五人自远而至,相与觴咏其中,鏘鏘然金石之声交发於四座。”
(4).象声词。鸟虫鸣声。《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凤皇于飞,和鸣鏘鏘。” 清 恽敬 《释蟪蛄》:“似蜓蚞而復小,黑黄色,其声鏘鏘,如舞鐃,如铃,故曰螿,非蟪蛄也。”
(5).美好貌。《管子·形势》:“鸿鵠鏘鏘,唯民歌之。” 南朝 梁 沈约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靡靡神襟,鏘鏘羣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司空曙》:“鏘鏘美誉,不亦宜哉!”
(6).盛多貌。 汉 刘向 《说苑·建本》:“田里周行,济济鏘鏘,而相从执质,有族以文。” 隋 王通 《中说·述史》:“子将之 陕 ,门人从者鏘鏘焉被于路。” 唐 温庭筠 《雉场歌》:“彩仗鏘鏘已合围,绣翎白头遥相妬。”
(7).高貌。《后汉书·张衡传》:“命 王良 掌策駟兮,踰 高阁 之鏘鏘。” 李贤 注:“鏘鏘,高貌也。”
(8).步伐整齐貌。 ——《漢語大詞典》
(2).象声词。特指诗文音节清越响亮。 清 杜芥 《〈楝亭诗钞〉序》:“徒赏其诗渊渊尔,鏘鏘尔,非 曹子 所以命予者已。”
(3).象声词。乐声。 三国 魏 曹丕 《于谯作》诗:“献酬纷交错,雅舞何鏘鏘。” 唐 宋若宪 《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御筵多济济,盛乐復鏘鏘。” 清 刘大櫆 《贲趾堂记》:“良朋四五人自远而至,相与觴咏其中,鏘鏘然金石之声交发於四座。”
(4).象声词。鸟虫鸣声。《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凤皇于飞,和鸣鏘鏘。” 清 恽敬 《释蟪蛄》:“似蜓蚞而復小,黑黄色,其声鏘鏘,如舞鐃,如铃,故曰螿,非蟪蛄也。”
(5).美好貌。《管子·形势》:“鸿鵠鏘鏘,唯民歌之。” 南朝 梁 沈约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靡靡神襟,鏘鏘羣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司空曙》:“鏘鏘美誉,不亦宜哉!”
(6).盛多貌。 汉 刘向 《说苑·建本》:“田里周行,济济鏘鏘,而相从执质,有族以文。” 隋 王通 《中说·述史》:“子将之 陕 ,门人从者鏘鏘焉被于路。” 唐 温庭筠 《雉场歌》:“彩仗鏘鏘已合围,绣翎白头遥相妬。”
(7).高貌。《后汉书·张衡传》:“命 王良 掌策駟兮,踰 高阁 之鏘鏘。” 李贤 注:“鏘鏘,高貌也。”
(8).步伐整齐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