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咄 duō《國語辭典》
咄 [ duò ]
动- 斥责、怒骂。《管子·形势解》:「乌集之交,初虽相驩,后必相咄。」《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
- 表示呵叱。《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郭舍人传》:「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
- 表示痛惜。《汉书·卷五四·李广传》:「立政曰:『咄!少卿良苦!』」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铁钵(鐵鉢)
僧徒的食器。用铁制成,故称。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木杯能渡水,铁鉢肯降龙。”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至今铁鉢在,当底手跡穿。” ——《漢語大詞典》
盛 shèng/chéng《國語辭典》
盛 [ chéng ]
动- 用容器装东西。如:「盛饭」、「盛汤」。
- 容纳。如:「箱子太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 古代装在食器里祭祀的谷物。《周礼·地官·闾师》:「不耕者祭无盛。」汉·郑玄·注:「盛,黍稷也。」
盛 [ shèng ]
形- 兴旺、繁茂、丰富。如:「兴盛」、「旺盛」、「茂盛」、「丰盛」、「盛馔」。
- 浓厚的。如:「盛情」、「盛意」。
- 大规模的。如:「盛大」、「盛举」、「盛事」。
- 极,表程度之深。如:「盛怒」、「盛夸」、「盛赞」。《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晔盛称操德,且曰:『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
- 姓。如汉代有盛苞。
猫 ( 貓 ) māo/máo《國語辭典》
- 「猫 」的异体字。
饭 ( 飯 ) fàn
饭 [ fàn ]
-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
-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菜。~馆。~量。酒囊~袋。
- 吃饭,或给人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喂牲畜:~牛。
磨衲 mó nà
袈裟名。《坛经·护法品》:“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鉢,勅 韶州 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 国恩寺 焉。” 宋 苏轼 《磨衲赞》:“长老 佛印 、大师 了元 游京师,天子闻其名,以 高丽 所贡磨衲赐之。” 宋 杨万里 《严陵决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骑归写予老丑因题其额》诗:“汝往访客星,剩挟一磨衲。” 宋 无名氏 《鸡林志》:“ 高丽 僧衣磨衲者,为禪师法师衲,甚精好。” ——《漢語大詞典》
袈裟 jiā shā
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竺僧度·答杨苕华书》:“且披袈裟,振锡杖,饮清流,咏波若,虽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声,曄曄之色,不与易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浣衣池侧大方石上,有 如来 袈裟之迹;其文明彻,焕如彫鏤。” 清 黄遵宪 《石川鸿斋英偕僧来谒张副使余赋此以解嘲》诗:“先生昨者杖策至,两三老衲共联袂,宽衣博袖将毋同,只少袈裟念珠耳。” 艾芜 《我在仰光的时候》:“和尚尼姑托着黑色的钵,披着黄色袈裟,整队地出现在街头巷尾。”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墨 mò《國語辭典》
墨 [ mò ]
名- 书画用的黑色颜料。如:「石墨」、「笔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一缄情泪红犹湿,满纸春愁墨未干。」
- 书画用的各色颜料。如:「蓝墨」、「红墨」。
- 文字、文章或知识。如:「胸无点墨」、「惜墨如金」、「舞文弄墨」。
- 字画的代称。如:「墨宝」。宋·欧阳修〈唐颜鲁公法帖〉:「此本墨迹在予亡友王子野家。」
- 古代肉刑之一。在罪人脸上刺刻染墨。《书经·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汉·孔安国·传:「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
- 墨家的简称。如:「儒墨」。《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 姓。如战国时宋国有墨翟。
- 黑色如墨的。如:「墨菊」、「墨绿」。《孟子·滕文公上》:「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
- 贪污的。如:「墨吏」。
盆 pén《國語辭典》
盆 [ pén ]
名- 底略小而口大,形状像盘而较深的容器,用陶、木、金属等制成。如:「脸盆」、「澡盆」。《庄子·至乐》:「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 形状似盆,用来盛物的器具。如:「花盆」、「菜盆」。
- 量词。计算盆装物的单位。如:「一盆花」、「两盆水」。
- 浸染、浸淹。《礼记·祭义》:「及良日,夫人缫,三盆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