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漫漫长夜独悲歌,孤愤填胸肯自磨。

钱谦益清代〕《癸卯中夏六日重题长句二首 其一

漫漫长夜独悲歌,孤愤填胸肯自磨。敌对灾星凭酒伯,破除愁垒仗诗魔。

逢人每道君休矣,顾影还呼汝谓何。欲共老渔开口笑,商量何处水天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漫漫长夜独悲孤愤

漫漫 màn màn
(1).广远无际貌。《管子·四时》:“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 尹知章 注:“漫漫,旷远貌。”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山修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 宋 范成大 《题山水横看》诗之一:“烟山漠漠水漫漫,老柳知秋渡口寒。”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六场:“长路漫漫北风紧,带锁配枷实难行。”
(2).长貌;久貌。《后汉书·蔡邕传》“ 宁子 有清商之歌, 百里 有豢牛之事” 李贤 注引《三齐记》载 宁戚 歌曰:“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晋 潘岳 《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孤寂的空房中,她想起日后这漫漫的岁月,有时痛不欲生,几要自杀。”
(3).平缓貌。《广雅·释训》:“漫漫,平也。” 南朝 梁 沈约 《早发定山》诗:“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 宋 王安石 《寄韩持国》诗:“渌遶宫城漫漫流,鹅黄小蝶弄春柔。”
(4).遍布貌。《太平御览》卷八引《尚书大传》:“ 舜 歌曰:‘卿云烂兮,糺漫漫。’”今本《尚书大传》作“縵縵”。 唐 戴叔伦 《苏溪亭》诗:“ 苏溪亭 上草漫漫,谁依东风十二阑。”《白雪遗音·八角鼓·春云淡淡》:“春云淡淡,春雾漫漫。”
(5).众多貌。 战国 楚 宋玉 《钓赋》:“漫漫羣生,孰非吾有。”
(6).放任,放纵。《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归以吾言谓而王,王前事漫漫,今当自谨,独不闻 燕 齐 事乎?言吾为而王泣也。”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7).昏愦糊涂。《太平御览》卷二二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里语曰:‘县官漫漫,寃死者半。’” 南朝 梁 江淹 《泣赋》:“心蒙蒙兮恍惚,魄漫漫兮西东。” 清 刘大櫆 《〈张弘勋诗集〉序》:“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
(8).浩荡貌。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八:“有酒有酒兮告临江,风漫漫兮波长。”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诗:“东风漫漫吹桃李,尽日独行春色里。” 清 龚自珍 《京师春尽夕大雨书怀晓起柬比邻李太守吴舍人》诗:“春风漫漫春浩浩,生人死人满春抱。”
(9).容光焕发的样子。
(10).慢慢。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太僕停嗔息怒,听老汉漫漫的説与你听。” 清 袁于令 《双莺》第五折:“我们且漫漫的傍了垂杨,一路访去。” 清 蒋士铨 《桂林霜·投辕》:“求爷通报过了,小人漫漫的再禀。” 张天翼 《儿女们》:“耳朵里听着他们哇啦哇啦吵着的声音漫漫的远下去远下去。”  ——《漢語大詞典》
长夜(長夜)cháng yè
(1).漫长的夜。《楚辞·九章·悲回风》:“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陈毅 《野营》诗:“长夜无灯凝望眼, 包胥 心事发初华。”
(2).谓人死后埋于地下,永处黑暗之中,如漫漫长夜。 三国 魏 曹植 《三良》诗:“揽涕登君墓,临穴仰长嘆。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復还。”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东首塋园,即宫长夜。” 唐 白居易 《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之二:“长夜君先去,残年我几何。”  ——《漢語大詞典》
独悲(独悲)
张华诗寤言增长叹悽然心独悲  ——《韵府拾遗 支韵》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孤愤(孤憤)gū fèn
韩非 所著的书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 司马贞 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於时也。”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於时,而美志不遂。鬱怏孤愤,无以寄怀。” 清 顾炎武 《赠钱行人邦寅》诗:“孤愤心犹烈,穷愁气未申。” 鲁迅 《准风月谈·“吃白相饭”》:“第一段是欺骗。见贪人就用利诱,见孤愤的就装同情。”  ——《漢語大詞典》
填 tián/zhèn《國語辭典》

填 [ tián ]

  1. 补塞。如:「填充」、「装填」。《战国策·赵策四》:「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2. 充满。如:「义愤填膺」。《文选·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3. 填写。如:「填表」、「填词」、「填日期」。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军书十卷,书书卷卷把俺爷来填。」
  1. 形容击鼓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设虡设业,鞉鼓填填。」
胸 xiōng《國語辭典》

胸 [ xiōng ]

  1.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如:「挺胸」。
  2. 心中、内心。如:「胸有大志」。宋·苏轼〈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3. 指人的气量、怀抱。如:「心胸狭窄」。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1.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2.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1.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1. (一)​之又音。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磨 mó/mò《國語辭典》

磨 [ mó ]

  1. 摩擦而使物品光滑或锐利。如:「磨光」、「磨刀」。
  2. 将物研细。如:「磨细」、「磨粉」、「磨墨」。
  3. 消灭、泯灭。《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4. 纠缠不休。如:「你真是会磨,竟然让他答应了!」《三侠五义·第五回》:「连包兴在旁也由的暗笑:『老爷今日叫疯子磨住了。』」
  1. 艰难、阻碍。如:「好事多磨」。
  1. 纠缠不休的。如:「磨功」。

磨 [ mò ]

  1. 两块圆形的石盘相合,当中有轴,推转上面一石,用来碾碎谷物的器具。如:「石磨」、「磨房」。也称为「磨 盘」。
  1. 推动磨子将谷物碾平。如:「磨豆腐」、「磨豆浆」。
  2. 掉转,多指车辆。如:「巷子太窄,没法子磨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