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端公问处来,径直勿迂回。

释正觉宋代〕《偈颂二百零五首

端公问处来,径直勿迂回。
善财处处逢弥勒,弹指作声楼阁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端公径直迂回

端公 duān gōng
(1). 唐 代对侍御史的别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外郎御史遗补相呼为院长,上可兼下,下不可兼上,唯侍御史相呼为端公。”《通典·职官六》:“侍御史之职……臺内之事悉主之,号为臺端。他人称之曰端公。”
(2).男巫的别称。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端公誑取施利,每及万緡。” 清 唐甄 《潜书·抑尊》:“ 蜀 人之事神也,必冯巫,谓巫为端公。”
(3). 宋 代对衙役的称呼。《水浒传》第八回:“只説 董超 正在家拴束包裹,只见巷口酒店里酒保来説:‘ 董端公 ,一位官人在小人店中请説话。’……原来 宋 时的公人都称呼‘端公’。”  ——《漢語大詞典》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4. 管,干预:概不过~。
  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6. 姓。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径直(徑直)jìng zhí
(1).简捷;率直。 宋 司马光 《乞合两省为一札子》:“如此则政事归一,吏员不冗,文书不繁,行遣径直。” 明 李东阳 《明乔君墓志铭》:“﹝ 乔凤 ﹞善交际,动无物迕,径直自信,不甚为形迹。” 清 谭嗣同 《论艺绝句六篇》之三“曾听 贞元 乐府来”自注:“新乐府,工者代不数篇,盖取声繁促而情易径直,命意深曲而辞或嘽缓。” 章炳麟 《〈革命军〉序》:“若夫屠沽负贩之徒,利其径直易知而能恢发智识,则其所化远矣。”
(2).直接;一直。《元典章新集·朝纲·行移》:“各道宣慰司隶属行省,行宣政院非其所统,径直札付,於理未应。”《西游记》第四四回:“﹝ 大圣 ﹞呼的吹去,便是一阵狂风,径直卷进那三清殿上。”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 林道静 就在这样漆黑的大风雨之夜,从庙里径直奔到了海边。”
(3).简直。 郭沫若 《中苏文化之交流》:“ 唐 宋 以来的民间文学,自 敦煌 所存的 唐 代‘变文’多数发现以后,那烙印的深刻径直是可以惊人的。” 郭沫若 《双簧》:“司会者以十足的基督教意识径直把我当成了一匹赎罪的羔羊拉到这样庄严的基督教的祭坛来做燔祭。”  ——《漢語大詞典》
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1.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迂回(迂迴)yū huí
亦作“ 迂迴 ”。
(1).曲折回旋。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緜联邪亘,侧直齐平”注:“迂回处谓之邪亘,平正处谓之侧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又南出一里至天井,井裁容人,穴空迂迴,顿曲而上,可高六丈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木兰伐官木者,遥见对山有数虎,悬崖削壁,非迂迴数里不能至。” 刘白羽 《长江三日》:“船常常在很狭窄的两面航标之间迂回前进,顺流驶下。”
(2).不直捷;牵强。《南齐书·文学传论》:“一则启心闲绎,託辞华旷,虽存巧綺,终致迂回。”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其义迂回,皆不足取。”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为人后者不入》:“ 郑 注亦迂迴难通。”
(3).指绕向敌侧或敌后进攻敌人。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章:“等我们进村后,你们分成两股向村边迂回。” 杨朔 《百花山》:“这支小部队一路往前钻,时而迂回,时而包围……把敌人从潜伏的角落里掏出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