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经掇出於微尘,古佛相交於露柱。
玉壶著脚四围宽,妙处其中转侧看。
顾鉴功忘鼻孔直,津流识尽髑髅乾。
夜横河汉白,霜洗斗牛寒。
休去歇去,绝言绝虑。
廓无所依,妙无所住。
转历历之机,运绵绵之步。
神游方外灵台,道契环中虚处。
藏身白云云外家,著脚青山山下路。
宛转穷通,旁参回互。
十成收得返魂香,一等来挝荼毒鼓。
肯触气於死蛇,要捋须於猛虎。
却借其功,不谋而遇。
枯木龙吟而起云,南山豹变□披雾。
律入春筒,影流晓户。
百亿仪分,三千体露。
大经掇出於微尘,古佛相交於露柱。
历代诸祖只个生涯,一切众生同时来度。
大用石火迟,全机电光遽。
哆哆和和也问若剪答如裁,轰轰磕磕也喝如雷棒如雨。
洞出佛对三斤麻,赵州衫重七斤布。
道火不我烧唇,道水不我濡袴。
无是无非,何规何矩。
柱杖子里许将来,钵袋子那时分付。
顾鉴功忘鼻孔直,津流识尽髑髅乾。
夜横河汉白,霜洗斗牛寒。
休去歇去,绝言绝虑。
廓无所依,妙无所住。
转历历之机,运绵绵之步。
神游方外灵台,道契环中虚处。
藏身白云云外家,著脚青山山下路。
宛转穷通,旁参回互。
十成收得返魂香,一等来挝荼毒鼓。
肯触气於死蛇,要捋须於猛虎。
却借其功,不谋而遇。
枯木龙吟而起云,南山豹变□披雾。
律入春筒,影流晓户。
百亿仪分,三千体露。
大经掇出於微尘,古佛相交於露柱。
历代诸祖只个生涯,一切众生同时来度。
大用石火迟,全机电光遽。
哆哆和和也问若剪答如裁,轰轰磕磕也喝如雷棒如雨。
洞出佛对三斤麻,赵州衫重七斤布。
道火不我烧唇,道水不我濡袴。
无是无非,何规何矩。
柱杖子里许将来,钵袋子那时分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大经(大經)dà jīng
(1).常道,常规。《左传·昭公十五年》:“礼,王之大经也。”《吕氏春秋·骄恣》:“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君之大经也。” 高诱 注:“经,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君臣也,夫妇也;乱世人道所号为大经也,此非天之所立,人之所为也。”
(2). 唐 宋 国子监教课及进士考试经书,皆按经文长短,分大、中、小三级。 唐 以《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 宋 以《诗》、《礼记》、《周礼》、《春秋左传》为大经。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一》。
(3). 宋徽宗 崇信道教,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4).佛教各派以本派最主要的经典为大经。如净土宗称《无量寿经》为大经,天台宗称《涅槃经》为大经。 ——《漢語大詞典》
(2). 唐 宋 国子监教课及进士考试经书,皆按经文长短,分大、中、小三级。 唐 以《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 宋 以《诗》、《礼记》、《周礼》、《春秋左传》为大经。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一》。
(3). 宋徽宗 崇信道教,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4).佛教各派以本派最主要的经典为大经。如净土宗称《无量寿经》为大经,天台宗称《涅槃经》为大经。 ——《漢語大詞典》
掇 duō《國語辭典》
掇 [ duó ]
動- 拾取。《詩經·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韓非子·五蠹》:「鑠金百溢,盜跖不掇。」
- 採摘。《文選·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宋·歐陽修〈豐樂亭記〉:「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
- 擇取。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博搜精掇,編而次之。」
- 搬、端。《水滸傳·第二六回》:「武松掇條凳子,卻坐在橫頭。」《儒林外史·第四回》:「嚴家家人掇了一個食盒來,又提了一瓶酒。」
- 調轉、扭轉。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五齣》:「那時我就掇身轉來,就如奉承嚴家一般奉承他了。」
- 短。《莊子·秋水》:「掇而不跂,知時无止。」晉·郭象·注:「掇,猶短也。」
掇 [ duō ]
- (一)之又音。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於 yú/wū《國語辭典》
於 [ yú ]
介- 在。如:「生於某年」、「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 給。《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向。《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於天下。」
- 對。如:「於心不忍」、「於事無補」。《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 到、至。《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於齊,則通菑濟之閒。」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 從、由。《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 被,置於動詞之後,表示被動。《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史記·卷六八·商君傳》:「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
- 為、為了。《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齊使管仲平戎於周。」
- 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 和、與、跟。《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 與、和,表示並列。《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猶齊之於魯也。」《漢書·卷六○·杜周傳》:「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
- 依靠。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於。」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一:「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 位於句首的語氣詞,無義。《易經·繫辭下》:「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唐·盧肇〈漢堤〉詩:「於惟餘甿,飢傷喘呼。」
- 姓。如宋代有於清言。
於 [ wū ]
名- 「烏」的本字。《穆天子傳·卷三》:「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於鵲與處。」晉·郭璞·注:「於,讀曰烏。」
- 表示感嘆、讚美的語氣。《詩經·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史記·卷二·夏本紀》:「皋陶曰:『於!慎其身脩。』」
微尘(微塵)wēi chén
(1).佛教语。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谓之“微尘”。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应知极微是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见,不可听闻,不可齅尝,不可摩触。故説极微是最细色。此七极微,成一微尘。是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圣之妙旨,而欲必无 恒 沙世界,微尘数刼也?”《北齐书·樊逊传》:“法王自在,变化无穷,置世界於微尘,纳 须弥 於黍米。” 唐 张乔 《雨中宿僧院》诗:“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 清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论》:“十方,三世,所有微尘非他,知见而已矣。”
(2).极细小的尘埃。 唐 崔珏 《和人听歌》:“《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 艾青 《光的赞歌》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谦词。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 刘夫人 曰:‘ 周生 ,尔知积业树因从何而来,得如今日乎?’ 子良 答曰:‘微尘下俗,实所不究。’”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词》:“伏念臣获以微尘,累叨皇泽,入参辅卫,出领藩维。”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纵横宙合一微尘,偶到人间閲廿春。” ——《漢語大詞典》
(2).极细小的尘埃。 唐 崔珏 《和人听歌》:“《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 艾青 《光的赞歌》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谦词。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 刘夫人 曰:‘ 周生 ,尔知积业树因从何而来,得如今日乎?’ 子良 答曰:‘微尘下俗,实所不究。’”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词》:“伏念臣获以微尘,累叨皇泽,入参辅卫,出领藩维。”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纵横宙合一微尘,偶到人间閲廿春。” ——《漢語大詞典》
古佛 gǔ fó
(1).历史年代久远的佛像。 宋 朱熹 《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诗之一:“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 清 袁枚 《普陀寺》诗:“古佛坐无言,流泉代作语。”
(2).佛教语。指过去的佛。《五灯会元·〈七佛〉序》:“古佛应世,緜歷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指过去的佛。《五灯会元·〈七佛〉序》:“古佛应世,緜歷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 ——《漢語大詞典》
相交 xiāng jiāo
(1).相交往;结交。《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庐江王 边 越 ,数使使相交,故徙为 衡山王 ,王 江 北。” 明 冯梦龙 《挂枝儿·缘法》:“有缘法那在容和貌?有缘法那在前后相交?” 王西彦 《病人》:“我们相交虽说不久,不过总是朋友。”
(2).相接,交战。《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李牧 上阵,二马相交,惹起四野征云,振起满天杀气。”《三国志平话》卷上:“ 刘备 分军三队, 关 张 二人各将一队。头至两军相交。”
(3).相好;好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是非》:“你缘何不与我争口气,相交还是我,过后悔时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天下多是势利之交,没有黄金成不得相交。”
(4).交叉。如:两直线相交。 ——《漢語大詞典》
(2).相接,交战。《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李牧 上阵,二马相交,惹起四野征云,振起满天杀气。”《三国志平话》卷上:“ 刘备 分军三队, 关 张 二人各将一队。头至两军相交。”
(3).相好;好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是非》:“你缘何不与我争口气,相交还是我,过后悔时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天下多是势利之交,没有黄金成不得相交。”
(4).交叉。如:两直线相交。 ——《漢語大詞典》
露柱 lù zhù
指旌表门第立柱柱端的龙形部分。《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两脚出来如露柱。” 蒋礼鸿 通释:“露柱,旌表门第的柱端龙形的部分。”《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中·空中语要》:“不见有露柱,见解偏枯。见露柱但唤作露柱,见拄仗但唤作拄仗,有什么过。” 宋 陆游 《拄杖歌》:“归来灯前夜欲半,露柱説法君应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