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清白传家雪月光,玉壶中有转身方。

释正觉宋代〕《偈颂二百零五首

清白传家雪月光,玉壶中有转身方。
情乾识尽功勋断,不觉全身入帝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清白传家雪月玉壶中有转身

清白 qīng bái
(1).谓品行纯洁,没有污点。《楚辞·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后汉书·蔡邕传》:“父 棱 ,亦有清白行,謚曰 贞定公 。” 宋 苏轼 《叶嘉传》:“ 叶嘉 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水浒传》第三回:“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三:“那是没廉耻的行径,清白的女子不应该那样想的。”
(2).特指廉洁;不贪污。《东观汉记·高诩传》:“ 高詡 字 季回 ,以儒学徵拜大司农,在朝以清白方正称。”《南史·褚球传》:“﹝ 球 ﹞仕 齐 为 溧阳 令,在县清白,资公奉而已。”《明史·温纯传》:“ 纯 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
(3).旧称未操所谓卑贱职业的。这样的人及其后代始得从政或应试当官。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世间或有少无清白之操业,长以买官而富贵。”《清史稿·食货志一》:“ 乾隆 三十六年, 陕西 学政 刘嶟 奏请 山 陕 乐户、丐户应定禁例。部议凡报官改业后,必及四世,本族亲支皆清白自守,方准报捐应试。”
(4).清爽,完毕。《儒林外史》第二六回:“看着太太两隻脚足足裹了有三顿饭时才裹完了,又慢慢梳头、洗脸、穿衣服,直弄到日头趖西才清白。”
(5).清楚明白。《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你且下去,把这些情由具一张清白呈子来。”《红楼梦》第四二回:“ 宝玉 早已预备下笔砚了,原怕记不清白,要写了记着。” 王统照 《春雨之夜·一栏之隔》:“其实什么是独立?什么是革命党?大家都说不清白。”
(6).明亮。 郭沫若 《塔·万引》:“在他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东方的天上一颗清白的大星在向他微笑。”
(7).清秀白晳。 茅盾 《子夜》十五:“这是一位不到三十岁的青年,比 蔡真 还要高一点,一张清白的瘦脸。”
(8).清酒与白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漢語大詞典》
传家(傳家)chuán jiā
(1).传家事于子孙。《后汉书·郑玄传》:“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 李贤 注:“传家谓家事任子孙也。《曲礼》曰:‘七十老而传。’”
(2).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 宋 苏轼 《再和许朝奉》诗:“传家有衣鉢,断狱尽《春秋》。” 清 吴伟业 《赠张以韬来鹤》诗:“草圣传家久著闻,斗看孤鹤下层云。”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东西真地道,传家的玩艺。”  ——《漢語大詞典》
雪月 xuě yuè
(1).雪和月。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臺十二层。” 宋 朱熹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词:“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 元 刘因 《梅杖》诗:“雪月冷怀随步履,溪山高兴入支颐。”
(2).明月。 唐 贾岛 《酬胡遇》诗:“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前蜀 贯休 《苦吟》:“河薄星疏雪月孤,松枝清气入肌肤。”  ——《漢語大詞典》
光 guāng《國語辭典》

光 [ guāng ]

  1. 能由视觉器官接收,使人察觉物体存在的电磁辐射。如:「日光」、「灯光」。
  2. 荣耀、名誉。如:「为国争光」。《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3. 景色。如:「风光」、「观光」、「春光明媚」。
  4. 时间。如:「光阴」、「时光」。唐·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5. 恩惠、好处。常用在客套话。如:「沾光」、「叨光」。《红楼梦·第二二回》:「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
  6. 姓。如晋代有光逸。
  1. 彰显、发扬。《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 裸露。如:「光著脚丫子」、「光著身子」。
  1. 明亮。如:「光天化日」。《文选·扬雄·羽猎赋》:「若光若灭者,布乎青林之下。」
  2. 平滑。如:「光滑」。唐·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1. 完、尽。如:「吃光」、「用光」、「花光」。
  2. 仅、只。如:「光说不做」。《红楼梦·第一○一回》:「也不光为我,就是太太听见 也喜欢。」
  3. 对人说的客套话。如:「欢迎光临」。
玉壶(玉壺)yù hú
1.玉制的壶形佩饰,由皇帝颁发,寓敬老、表功之意。《后汉书·杨赐传》:“詔赐御府衣一袭,自所服冠幘綬,玉壶革带,金错鉤佩。”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谢借马表》:“玉壶遂临,叨得骏之赐。”
2. 东汉 费长房 欲求仙,见市中有老翁悬一壶卖药,市毕即跳入壶中。 费 便拜叩,随老翁入壶。但见玉堂富丽,酒食俱备。后知老翁乃神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遂用以指仙境。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五:“曷见 玄真子 ,观世玉壶中。” 宋 王沂孙 《无闷·雪景》词:“待翠管吹破苍茫,看取玉壶天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玉壶琼岛,万古愁人少。”
3.美玉制成的壶,可用以盛物。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三八:“忘却教人锁后宫,还丹失尽玉壶空。”
4.喻高洁的胸怀。 唐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诗之一:“ 洛阳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金 元好问 《赠萧炼师公弼》诗:“春风和气在眉宇,玉壶冰鑑藏胸臆。”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玉壶澄凛冽,乔岳耸嶙峋。”
5.酒壶的美称。 唐 李白 《待酒不至》诗:“玉壶繫青丝,沽酒来何迟。” 宋 辛弃疾 《感皇恩·寿范倅》词:“楼雪初晴,庭闈嬉笑,一醉何妨玉壶倒。” 清 王士禛 《上巳辟疆招同邵潜夫陈其年修禊水绘园》诗之二:“碧琉璃上双玉壶,兰橈宛转沿春芜。”
6.铜壶滴漏的美称。 唐 李商隐 《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綺櫳,玉壶传点咽铜龙。”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 熙寧 中,予更造浑仪,并创玉壶浮漏、铜表,皆置天文院,别设官领之。”
7.喻明月。 唐 朱华 《海上生明月》诗:“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词:“凤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8.指 唐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诗。诗中有“一片冰心在玉壶”句,故云。 明 何景明 《送张子之浙江》诗:“ 张子 别我吟‘玉壶’,荷花五月下江湖。”
9.园名。 宋 杨万里 《晚泊玉壶得十绝句》之十:“游尽 西湖 赏尽莲, 玉壶 落日泊楼船。” 周汝昌 注:“ 玉壶 , 南宋 御园之一,在 钱塘门 外。”  ——《漢語大詞典》
中有 zhōng yǒu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漢語大詞典》
转身(轉身)zhuǎn shēn
(1).转动身体,改变面对着的方向。 南朝 陈后主 《舞媚娘》诗之三:“转身移佩响,牵袖起衣香。” 唐 韩偓 《复偶见三绝》之一:“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 杨朔 《英雄时代》:“她转身一看,一个同志埋到土里。”
(2).动身回转。《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颜开,一如前番,悄悄先打发他转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在 侯 家后又胡混了两个多月,方才自己一个人转身到 上海 。”
(3).寡妇改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説那 刘大娘子 到得家中,设个灵位守孝过日,父亲 王老员外 劝他转身,大娘子説道:‘不要説起三年之久,也须到小祥之后。’父亲应允自去。”《何典》第四回:“老话头:臭寡妇不如香嫁人。但是人家花烛夫妻,还常常千拣万拣拣着了头珠瞎眼。若是晚转身,越发不好拣精拣肥。”
(4).去世。 明 李贽 《又与周友山书》:“至于转身之后,或遂为登临之会,或遂为读书之所,或遂为瓦砾之场,则非智者所能逆为之图矣。”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