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迭参,芸阁之藏。
岳珂〔宋代〕《太宗皇帝处分手札御书赞》
於赫炎图,真主勃兴,
人文其昌。天开神机,
海岳洗氛,龟龙发祥。
明明庙谟,麾指变更,
著于宸章。十行之颁,
六合驿行,动罔不臧。
片幅所传,神护鬼呵,
积于缣缃。笔纵墨浓,
奇正迭参,芸阁之藏。
臣传此札,字体静严,
意态斋庄。或指以疑,
臣谓不然,各适所当。
前朝大臣,帝心所祗,
理异寻常。岂以军书,
龙战鹰扬,而可比方。
或敬而咨,或召而亲,
都俞岩廊。帝心所形,
帝札所存,默寓弛张。
璆琅鸣琚,佩玉以趋,
韬锋斂铓。辟阖坤乾,
风霆云烟,万世所望。
意春当时,左右拱承,
日思赞襄。君臣同心,
始于一堂,以达八荒。
后三百年,来瞻奎躔,
犹知激昂。有伟副车,
承平之储,印以含光。
劫火洞昏,玉躞金题,
犹识褾装。於昭帝图,
诏于后昆,不愆不忘。
惟天纵之能,惟心之亨,
惟断之刚。臣得其真,
宝以昭之,冠于百王。
人文其昌。天开神机,
海岳洗氛,龟龙发祥。
明明庙谟,麾指变更,
著于宸章。十行之颁,
六合驿行,动罔不臧。
片幅所传,神护鬼呵,
积于缣缃。笔纵墨浓,
奇正迭参,芸阁之藏。
臣传此札,字体静严,
意态斋庄。或指以疑,
臣谓不然,各适所当。
前朝大臣,帝心所祗,
理异寻常。岂以军书,
龙战鹰扬,而可比方。
或敬而咨,或召而亲,
都俞岩廊。帝心所形,
帝札所存,默寓弛张。
璆琅鸣琚,佩玉以趋,
韬锋斂铓。辟阖坤乾,
风霆云烟,万世所望。
意春当时,左右拱承,
日思赞襄。君臣同心,
始于一堂,以达八荒。
后三百年,来瞻奎躔,
犹知激昂。有伟副车,
承平之储,印以含光。
劫火洞昏,玉躞金题,
犹识褾装。於昭帝图,
诏于后昆,不愆不忘。
惟天纵之能,惟心之亨,
惟断之刚。臣得其真,
宝以昭之,冠于百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奇正 qí zhèng
古时兵法术语。古代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伏掩袭等为奇。《孙子·势》:“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孙子·势》:“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李筌 注:“邀截掩袭,万途之势,不可穷尽也。” 张预 注:“战陈之势,止於奇正一事而已。及其变而用之,则万途千辙,乌可穷尽也。”《旧唐书·突厥传上》:“臣少慕文儒,不习军旅,奇正之术,多媿前良。” ——《漢語大詞典》
迭 dié《國語辭典》
迭 [ dié ]
动- 轮流、更替。如:「更迭」。《诗经·邶风·柏风》:「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 止。《水浒传·第一回》:「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 及、达到。宋·吴文英〈瑞鹤仙·泪荷抛碎璧〉词:「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董西厢·卷二》:「一个走不迭和尚,被小校活拿。」
- 交替、轮流。《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刚柔迭用,喜愠分情。」
- 屡次、接连。如:「迭遭挫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族居递奏,金鼓迭起。」《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
参 ( 參 ) cān/shēn/cēn/sān《國語辭典》
参 [ sān ]
名- 三的大寫。
芸阁(芸閣,芸閤)yún gé
即芸阁。 宋 秦观 《孙莘老挽词》之二:“青春芸閤妙文词,进读 金华 鬢若丝。”参见“ 芸香阁 ”。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藏 cáng/zàng《國語辭典》
藏 [ cáng ]
动- 储存。如:「收藏」、「储藏」。《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 隐匿。如:「躲藏」、「藏拙」、「藏污纳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 怀抱。《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庄子·应帝王》:「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藏 [ zàng ]
名- 储存东西的地方。如:「宝藏」。《礼记·月令》:「命百官,谨盖藏。」《史记·卷三○·平准书》:「山海,天地之藏也。」
- 内脏。《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东海有勇妇〉诗:「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通「脏」。
- 西藏的简称。如:「蒙藏一带」。
- 边疆民族。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西藏、西康、青海一带。旧称为「吐蕃」。
- 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如:「道藏」、「藏经」。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宝台大寺,为立禅师所建,三年前立师东游请藏,久离此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