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鸲鹆研,蛮郡石榴砂。
双瞳穿脑过,对面两菱花。琥珀钻松窍,琉璃钉扇纱。
隔颠孤碧炯,横准一梁加。饮啄千峰物,雌雄万树家。
回头忽不见,交睫梦成赊。摩荡晶初日,玲珑射落霞。
照拳明蕨脑,夹喙影姜芽。恋月眶寒晕,啼烟泪涩沙。
端州鸲鹆研,蛮郡石榴砂。睥睨雄生怒,迷离媚作邪。
倾城秋水顾,阿堵虎头誇。认客休青白,韬光混瑾瑕。
如怜蔡家女,分镜葬琵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端 duān《國語辭典》
端 [ duān ]
名- 事物的两头皆称为「端」。如:「尖端」、「末端」、「笔端」。《论语·子罕》:「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事物的起始。如:「开端」、「发端」、「挑起战端」。《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项目、方面。如:「鬼计多端」、「变化万端」、「举其一端」。
- 心思、思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 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通常一端约等于一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除了文若虚,每人送缎子二端。」
- 姓。如明代有端孝思。
- 正、正直。如:「品行不端」。《礼记·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 以手托物。如:「端碗」、「端菜上桌」。
- 摆。如:「端架子」、「把问题都端出台面上讨论。」
- 到底、究竟。宋·王安石〈龙泉寺石井〉诗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宋·陆游〈幽事〉诗:「余年端有几?风月且婆娑。」
- 果真。宋·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词:「武昌南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州 zhōu《國語辭典》
州 [ zhōu ]
名- 水面上的陆块。《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同「洲 」。
- 行政区域划分的名称。如:「苏州」、「加州」。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州绰。
- 稳固。《国语·齐语》:「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鸲鹆(鴝鵒)qú yù
亦作“鸜鵒”。
(1).鸟名。俗称八哥。《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有鸜鵒来巢。” 杨伯峻 注:“鸜同鴝,音劬。鸜鵒即今之八哥, 中国 各地多有之。”《淮南子·原道训》:“鴝鵒不过 济 ,貈渡 汶 而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秦吉了,出 藤州 。身紺,嘴丹,而眼旁有眉,如臙脂抹,弯环垂下,秀媚可爱,深类鴝鵒。”《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小鸟儿,又非鸚哥,又非鴝鵒,却会説话。”
(2).鸲鹆舞的简称。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酩酊歌鷓鴣,颠狂舞鴝鵒。” 清 吴伟业 《鸳湖曲》:“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鵒。”
(3).指鸲鹆眼。 明 徐渭 《林先生迂教泷水》诗:“石中鸜鵒当泥迸,帐里桄榔入夏清。” 清 曹寅 《和芷园消夏十首·涤砚》:“何由一致中泠水,鸜鵒长教泼眼青。” ——《漢語大詞典》
(1).鸟名。俗称八哥。《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有鸜鵒来巢。” 杨伯峻 注:“鸜同鴝,音劬。鸜鵒即今之八哥, 中国 各地多有之。”《淮南子·原道训》:“鴝鵒不过 济 ,貈渡 汶 而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秦吉了,出 藤州 。身紺,嘴丹,而眼旁有眉,如臙脂抹,弯环垂下,秀媚可爱,深类鴝鵒。”《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小鸟儿,又非鸚哥,又非鴝鵒,却会説话。”
(2).鸲鹆舞的简称。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酩酊歌鷓鴣,颠狂舞鴝鵒。” 清 吴伟业 《鸳湖曲》:“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鵒。”
(3).指鸲鹆眼。 明 徐渭 《林先生迂教泷水》诗:“石中鸜鵒当泥迸,帐里桄榔入夏清。” 清 曹寅 《和芷园消夏十首·涤砚》:“何由一致中泠水,鸜鵒长教泼眼青。” ——《漢語大詞典》
研 yán/yàn《國語辭典》
研 [ yán ]
动- 磨细、碾碎。如:「研墨」、「研成粉末」。《红楼梦·第三四回》:「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
- 深入探究。如:「研究」、「研读功课」。《晋书·卷六九·戴若思传》:「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
研 [ yàn ]
名- 滑石。《文选·郭璞·江赋》:「紫菜荧晔以丛被,绿苔𩭹髿乎研上。」
- 磨墨的用具。《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宋·陆游〈村居〉诗:「自今焚笔研,有手但扶犁。」同「砚 」。
蛮 ( 蠻 ) mán
蛮 [ mán ]
-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横(hèng )。~不讲理。
- 愣,强悍:一味~干。
-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荒。
- 方言,相当于“很”:~好。
郡 jùn《國語辭典》
郡 [ jùn ]
名-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的名称。周时县大郡小,以县统郡,至秦始皇时,废封建,行郡县,郡大县小,以郡统县,汉以后历代因袭,隋唐时曾罢郡置州,宋时改郡为府。《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 姓。如明代有郡敬。
石榴 shí liú
亦作“ 石留 ”。 树木名。亦指所开的花和所结的实。《宋书·张畅传》:“石留出自 鄴下 ,亦当非彼所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石榴,一名丹若。 梁大同 中 东州 后堂石榴皆生双子。 南詔 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絶於 洛中 。” 宋 苏舜钦 《夏意》诗:“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清 陈维嵩 《浣溪沙·咏桔》词:“髣髴轻躯十八娘,生憎柑子道家粧,石榴裂齿也寻常。”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丁东草·石榴》:“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漢語大詞典》
砂 shā《國語辭典》
砂 [ shā ]
名- 细碎的石粒。如:「飞砂走石」。
- 细碎呈颗粒状的物质。如:「矿砂」、「铁砂」。同「沙 」。
- 参见「[[朱砂]]」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