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纶妙手壮王猷,保障江南最上游。
经纶妙手壮王猷,保障江南最上游。蒿目军储抒石画,劳心国计抱深忧。
圣明暂许归香社,寮寀争夸向十洲。盻望锦帆移别浦,不胜云树思悠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经纶(經綸)jīng lún
(1).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孔颖达 疏:“经谓经纬,纶谓纲纶,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约束於物。”《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 魏武 经纶霸业,南面受朝。” 清 方苞 《读〈周官〉》:“世变虽殊,其经纶天下之大体,卒不可易也。”
(2).指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宋 秦观 《滕达道挽词》:“经纶未了埋黄土,精爽还应属斗牛。” 明 沈鲸 《双珠记·军门优恤》:“白面书生今就武,这经纶可惜埋尘坱。” 茅盾 《创造》二:“他把满肚子救国强种的经纶都传授了儿子。” ——《漢語大詞典》
(2).指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宋 秦观 《滕达道挽词》:“经纶未了埋黄土,精爽还应属斗牛。” 明 沈鲸 《双珠记·军门优恤》:“白面书生今就武,这经纶可惜埋尘坱。” 茅盾 《创造》二:“他把满肚子救国强种的经纶都传授了儿子。” ——《漢語大詞典》
妙手 miào shǒu
(1).技艺高超的人。 晋 蔡洪 《围棋赋》:“命 班 尔 之妙手,制朝阳之柔木。” 唐 高适 《画马篇》诗:“感此絶代称妙手,遂令谈者不容口。”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珍材取 乐浪 ,妙手惟 潘 翁。” 清 孙枝蔚 《赠医》诗:“自从逢妙手,作字復灯前。”
(2).指精妙的手艺,手法。 明 王世贞 《鸣凤记·二臣哭夏》:“他也曾和羹妙手调金鉉,他也曾丹楫宏材济大川。”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诗家废疾不可起,借君妙手加攻砭。”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怪不得有这么细腻,原来是凭了造化的妙手,用柿皮来滤过的。” ——《漢語大詞典》
(2).指精妙的手艺,手法。 明 王世贞 《鸣凤记·二臣哭夏》:“他也曾和羹妙手调金鉉,他也曾丹楫宏材济大川。”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诗家废疾不可起,借君妙手加攻砭。”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怪不得有这么细腻,原来是凭了造化的妙手,用柿皮来滤过的。” ——《漢語大詞典》
壮 ( 壯 ) zhuàng
壮 [ zhuàng ]
- 大,有力,强盛:强~。~士。~心。~烈。~美。兵强马~。
- 增加勇气和力量:~胆。~行(xíng )。以~声势。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族。~锦。~歌。
王猷 wáng yóu
(1).亦作“ 王犹 ”。犹王道。《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 徐方 既来。” 朱熹 集传:“犹,道。言王道甚大,而远方怀之,非独兵威也。”《文选·束晳〈补亡诗〉》:“ 周 风既洽,王猷允泰。” 吕延济 注:“言 周 室风化既洽,王道信通上下。” 唐 李德裕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中兴景命,再造王猷。”参见“ 王道 ”。
(2). 晋 王子猷 的省称。 宋 王十朋 《剡溪杂咏》:“閒乘雪中兴,唯有一 王猷 。”参见“ 王子航 ”。 ——《漢語大詞典》
(2). 晋 王子猷 的省称。 宋 王十朋 《剡溪杂咏》:“閒乘雪中兴,唯有一 王猷 。”参见“ 王子航 ”。 ——《漢語大詞典》
保障 bǎo zhàng
(1).起保护防卫作用的事物。《左传·定公十二年》:“且 成 , 孟氏 之保障也;无 成 ,是无 孟氏 也。”《三国志·吴志·孙静传》:“ 坚 始举事, 静 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二十八号》:“可是我又倾慕他,思念他,甚至于没有他,我就失掉一切生活意义的保障了。”
(2).特指供防御戍守的军事建筑物。《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隋 主患之,敕缘边脩保障,峻长城,命上柱国 武威 阴寿 镇 幽州 。”
(3).保护,保卫。 宋 叶适 《守御录》:“不惟郡人当安不忘危,且使无寓人,修墙屋,犹知任拒守之责,而况於保障扞御之臣乎!”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宋金形势》:“然 建炎 之初, 河北 尚为 宋 守, 河南 淮 右坚城数十,自相保障。”
(4).保证。 毛泽东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 ——《漢語大詞典》
(2).特指供防御戍守的军事建筑物。《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隋 主患之,敕缘边脩保障,峻长城,命上柱国 武威 阴寿 镇 幽州 。”
(3).保护,保卫。 宋 叶适 《守御录》:“不惟郡人当安不忘危,且使无寓人,修墙屋,犹知任拒守之责,而况於保障扞御之臣乎!”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宋金形势》:“然 建炎 之初, 河北 尚为 宋 守, 河南 淮 右坚城数十,自相保障。”
(4).保证。 毛泽东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 ——《漢語大詞典》
江南 jiāng nán
(1).指 长江 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汉 以前一般指今 湖北省 长江 以南部分和 湖南省 、 江西省 一带;后来多指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的南部和 浙江省 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 江 南之 梦 。”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 唐 张九龄 《感遇》诗:“ 江 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 江 南。” 周恩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 江 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最 zuì《國語辭典》
最 [ zuì ]
副- 至极。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 凡、总计。《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 菁华,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马札〈卖花者〉诗:「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
- 聚合。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最其诗,得三卷,属某为序。」
上游 shàng yóu
(1).指河流接近发源地的部分或其附近地区。《史记·项羽本纪》:“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裴骃 集解引 文颖 曰:“居水之上流也。” 宋 陈师道 《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刑》诗:“天险连 三峡 ,官曹据上游。” 丁玲 《母亲》一:“水从 灵灵溪 的上游流来,浅浅的,在乱石上‘泊泊泊’的低唱着。”
(2).泛指形胜之地。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委曲抚问启》:“伏惟尚书鶚立朝端,风行天下,入统邦宪,出分主忧,控此上游,式是南服。”集注引 孙汝听 曰:“上游,犹言重地也。”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初 艺祖 欲都 洛阳 , 太宗 沮之。 艺祖 曰:‘未也,且欲都 关中 据天下之上游。至哉见也!’”
(3).上司;上级。 清 包世臣 《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离省较远之 高廉 各郡,渡 琼 商旅,每有指为匪徒,飞禀省府,委员扶同,遂成冤狱。上游知而不问。” 清 王韬 《洋务上》:“凡属洋务人员,例有获优缺,擢高官,而每为上游所器重,侧席諮议。”
(4).高位;前列。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二:“征东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宋史·文苑传五·黄伯思》:“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作气须先鼓,争雄必上游。”
(5).喻先进。 谢觉哉 《讲几个字》:“上游不是容易得到的,必须争。生产劲头大,生产多,是上游。”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形胜之地。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委曲抚问启》:“伏惟尚书鶚立朝端,风行天下,入统邦宪,出分主忧,控此上游,式是南服。”集注引 孙汝听 曰:“上游,犹言重地也。”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初 艺祖 欲都 洛阳 , 太宗 沮之。 艺祖 曰:‘未也,且欲都 关中 据天下之上游。至哉见也!’”
(3).上司;上级。 清 包世臣 《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离省较远之 高廉 各郡,渡 琼 商旅,每有指为匪徒,飞禀省府,委员扶同,遂成冤狱。上游知而不问。” 清 王韬 《洋务上》:“凡属洋务人员,例有获优缺,擢高官,而每为上游所器重,侧席諮议。”
(4).高位;前列。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二:“征东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宋史·文苑传五·黄伯思》:“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作气须先鼓,争雄必上游。”
(5).喻先进。 谢觉哉 《讲几个字》:“上游不是容易得到的,必须争。生产劲头大,生产多,是上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