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朝虏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

刘商唐代〕《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纱窗对镜未经事,
将谓珠帘能蔽身。一朝虏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
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第一拍)
马上将余向绝域,厌生求死死不得。戎羯腥膻岂是人,
豺狼喜怒难姑息。行尽天山足霜霰,风土萧条近胡国。
万里重阴鸟不飞,寒沙莽莽无南北。(第二拍)
如羁囚兮在缧绁,忧虑万端无处说。使余力兮翦余发,
食余肉兮饮余血。诚知杀身愿如此,以余为妻不如死。
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质柔如水。(第三拍)
山川路长谁记得,何处天涯是乡国。自从惊怖少精神,
不觉风霜损颜色。夜中归梦来又去,朦胧岂解传消息。
漫漫胡天叫不闻,明明汉月应相识。(第四拍)
水头宿兮草头坐,风吹汉地衣裳破。羊脂沐发长不梳,
羔子皮裘领仍左。狐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
毡帐时移无定居,日月长兮不可过。(第五拍)
怪得春光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
如今正南看北斗。姓名音信两不通,终日经年常闭口。
是非取与在指撝,言语传情不如手。(第六拍)
男儿妇人带弓箭,塞马蕃羊卧霜霰。寸步东西岂自由,
偷生乞死非情愿。龟兹筚篥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
竟夕无云月上天,故乡应得重相见。(第七拍)
忆昔私家恣娇小,远取珍禽学驯扰。如今沦弃念故乡,
悔不当初放林表。朔风萧萧寒日暮,星河寥落胡天晓。
旦夕思归不得归,愁心想似笼中鸟。(第八拍)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学他刺血写得书,
书上千重万重恨。髯胡少年能走马,弯弓射飞无远近。
遂令边雁转怕人,绝域何由达方寸。(第九拍)
恨凌辱兮恶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生得胡儿欲弃捐,
及生母子情宛然。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
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养宁不怜。(第十拍)
日来月往相推迁,迢迢星岁欲周天。无冬无夏卧霜霰,
水冻草枯为一年。汉家甲子有正朔,绝域三光空自悬。
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亏复圆。(第十一拍)
破瓶落井空永沉,故乡望断无归心。宁知远使问姓名,
汉语泠泠传好音。梦魂几度到乡国,觉后翻成哀怨深。
如今果是梦中事,喜过悲来情不任。(第十二拍)
童稚牵衣双在侧,将来不可留又忆。还乡惜别两难分,
宁弃胡儿归旧国。山川万里复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
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第十三拍)
莫以胡儿可羞耻,思情亦各言其子。手中十指有长短,
截之痛惜皆相似。还乡岂不见亲族,念此飘零隔生死。
南风万里吹我心,心亦随风渡辽水。(第十四拍)
叹息襟怀无定分,当时怨来归又恨。不知愁怨意若何,
似有锋铓扰方寸。悲欢并行情未快,心意相尤自相问。
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雠结恩信。(第十五拍)
去时只觉天苍苍,归日始知胡地长。重阴白日落何处,
秋雁所向应南方。平沙四顾自迷惑,远近悠悠随雁行。
征途未尽马蹄尽,不见行人边草黄。(第十六拍)
行尽胡天千万里,惟见黄沙白云起。马饥跑雪衔草根,
人渴敲冰饮流水。燕山仿佛辨烽戍,鼙鼓如闻汉家垒。
努力前程是帝乡,生前免向胡中死。(第十七拍)
归来故乡见亲族,田园半芜春草绿。明烛重然煨烬灰,
寒泉更洗沉泥玉。载持巾栉礼仪好,一弄丝桐生死足。
出入关山十二年,哀情尽在胡笳曲。(第十八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朝入中苍黄处处胡人

一朝 yī zhāo
(1).一个早晨。《诗·小雅·彤弓》:“鐘鼓既设,一朝饗之。”《汉书·贾谊传》:“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汉 王充 《论衡·状留》:“不崇一朝,輒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謁之, 襄子 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魏书·艺术传·刘灵助》:“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是给婶婶买海味去了,那要得吗?”参见“ 一朝之忿 ”。  ——《漢語大詞典》
虏 ( 虜 ) lǔ
虏 [ lǔ ]
  1. 俘获:~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2. 俘获的人。
  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骑 ( 騎 ) qí
骑 [ qí ]
  1.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马。~射。~兵。~者善堕(经常骑马的常会掉下马来;喻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 兼跨两边:~缝盖章。
  3. 骑的马或乘坐的其他动物(旧读):坐~。
  4. 骑兵,亦泛指骑马的人(旧读):轻~。铁~。车~。
  5. 一人一马的合称(旧读):千~。千乘万~。
入中 rù zhōng
宋 朝地方政府向朝廷缴纳钱物称“入中”。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商人先入中粮草,乃诣京师算请慢便钱,慢杂钞及杂货。”《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己亥,詔三司, 河北 入中粮草復行见钱法。”  ——《漢語大詞典》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3. 姓。
苍黄(蒼黄)cāng huáng
(1).青色和黄色。 元 许谦 《冯公岭》诗:“寒松荒草间苍黄,照眼峥嶸三十里。”
(2).黄而发青;暗黄色。《素问·五常政大论》:“其色苍黄。” 王冰 注:“色黄之物外兼苍也。” 唐 元稹 《酬李六醉后》诗:“健羡觥飞酒,苍黄日映篱。” 丁玲 《奔》:“夹在这里奔着的,还有那些苍黄的不像人样的女人们。”
(3).引申为苍凉。 唐 于逖 《野外作》诗:“穷郊日萧索,生意已苍黄。” 清 倪瑞璿 《过凌城庙谒古戴二公忠义冢》诗:“老树枝交天,苍黄覆古庙。”
(4).《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以“苍黄”比喻事物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终始参差,苍黄翻覆。” 唐 张说 《王氏神道碑》:“苍黄反覆,哀哉命也!”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 钟山 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 大江 。”
(5).匆促;慌张。 唐 温庭筠 《湖阴曲》:“苍黄追骑尘外归,森索妖星阵前死。”《金史·完颜奴申传》:“俄闻军败 衞州 ,苍黄走 归德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 于 天宝 十四年冬初确曾回过 梁园 ,遇 安禄山 之乱而苍黄南奔。”
(6).指天地。 清 王吉武 《重修六贤祠成展祭作》诗:“乾坤有倾折,凭谁奠苍黄。”  ——《漢語大詞典》
处处(處處)chǔ chù
定居,安居。《诗·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 郑玄 笺:“京地乃众民所宜居之野也,於是处其当处者,庐舍其宾旅。” 朱熹 集传:“处处,居室也。”
各处;每个方面。《汉书·游侠传·原涉》:“自 哀 平 间,郡国处处有豪桀,然莫足数。” 宋 苏轼 《残腊独出》诗之一:“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这毛病人人易犯,处处皆同。” 郁达夫 《过去》:“老二的活泼,在她的行动、言语、嬉笑上,处处都在表现。”  ——《漢語大詞典》
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1.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2.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3.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1.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1. 参见「[[逢逢]]」条。
  1. 姓。如夏朝有逢蒙。
胡人 hú rén
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隋 唐 时亦特指 中亚 粟特 人。后泛称外国人。《战国策·齐策五》:“昔者 燕 齐 战於 桓 之曲, 燕 不胜,十万之众尽。胡人袭 燕 楼烦 数县,取其牛马。”《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 越 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 晋 永嘉 中,有 天竺 胡人来渡 江 南。” 唐 岑参 《胡笳歌送颜真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碧眼胡人吹。” 宋 苏辙 《神水馆寄子瞻兄》诗:“谁将家集过 幽 都,逢见胡人问 大苏 。” 明 何景明 《胡人猎图歌》:“胡人装束身手健,真与此图形貌同。”《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众人到了一箇 波斯 胡人店中坐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