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众音覙缕不落道,

白居易唐代〕《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和浙西李大夫作)

剪削干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近来吹者谁得名,
关璀老死李衮生。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润州城高霜月明,
吟霜思月欲发声。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有时婉软无筋骨,
有时顿挫生棱节。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下声乍坠石沉重,
高声忽举云飘萧。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
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众音覙缕不落道,
有如部伍随将军。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
若教头白吹不休,但恐声名压关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落道

众 ( 眾 衆 ) zhòng
众 [ zhòng ]
  1. 许多:与“”相对:~人。~多。~矢之的。芸芸~生。
  2. 许多人:大~。群~。民~。~口铄金。~目睽睽。~叛亲离。~擎易举。
音 yīn《國語辭典》

音 [ yīn ]

  1. 声响、声音。如:「噪音」、「杂音」、「录音」、「余音绕梁」。
  2. 腔调。如:「口音」、「乡音」。宋·苏轼〈祭石幼安文〉:「窜流江湖,只影自怜,闻人蜀音,回首粲然。」
  3. 字的音读。如:「字音」、「注音」、「音切」。《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徐邈传》:「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
  4. 书信、消息。如:「回音」、「静候佳音」、「音信全无」。
  5. 敬称他人的言语。如:「玉音」、「德音」。
  6. 姓。如清代有音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音 [ yìn ]

  1. 树荫。《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通「荫」。
覙 zhěn
覙 [ zhěn ]
     ◎ 古同“”,察看。
缕 ( 縷 ) lǚ
缕 [ lǚ ]
  1. 线:千丝万~。不绝如~。
  2. 泛指线状物。
不落道 bù là dào
谓不旁越他道。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众音覼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按,后亦谓文词错杂失次为不落道。见 清 翟灏 《通俗编·文学》。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