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形骸 xíng hái
(1).人的躯体。《庄子·天地》:“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邪?”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比读 庄生 之文,悟其元旨,知物论生於是非,生死累於形骸。”
(2).指外貌;容貌。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尼父 远得崇替於未兆,近失 澹臺 於形骸。” 明 唐寅 《感怀》诗:“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漢語大詞典》
(2).指外貌;容貌。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尼父 远得崇替於未兆,近失 澹臺 於形骸。” 明 唐寅 《感怀》诗:“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冠盖(冠蓋)guān gài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沈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女奴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漢語大詞典》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漢語大詞典》
假合 jiǎ hé
(1).聊为凑合。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欢旧难假合,风土岂虚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余考释氏之言,未为佳证,《穆天子》、《竹书》及《山海经》皆埋緼岁久,编韦稀絶,书策落次,难以缉缀,后人假合,多差远意。”
(2).佛教语。谓一切事物均由众缘和合而成,暂时聚合,终必离散。 唐 李白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王琦 注:“释家以此身为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谓一切事物均由众缘和合而成,暂时聚合,终必离散。 唐 李白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王琦 注:“释家以此身为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 ——《漢語大詞典》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副-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动-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 职官名:➊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戏弄(戲弄)xì nòng
(1).轻侮捉弄。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后汉书·隗嚣传》:“戏弄神祇,歌颂祸殃。”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 何正 ,你敢戏弄老夫么!” 田汉 《咖啡店之一夜》:“处女的爱情是多么的神圣,哪能容这种轻薄的家伙戏弄!”
(2).玩耍;逗引。《后汉书·王符传》:“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以巧诈小儿。” 宋 梅尧臣 《开封古城阻浅闻永叔丧女》诗:“思君平日怜此女,戏弄膝下无不宜。” 明 刘基 《题米元晖〈潇湘图〉》诗:“ 米 家父子皆好奇,戏弄笔墨如小儿。” 郁达夫 《秋河》一:“她由他戏弄了一回,方才把身子坐起。” ——《漢語大詞典》
(2).玩耍;逗引。《后汉书·王符传》:“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以巧诈小儿。” 宋 梅尧臣 《开封古城阻浅闻永叔丧女》诗:“思君平日怜此女,戏弄膝下无不宜。” 明 刘基 《题米元晖〈潇湘图〉》诗:“ 米 家父子皆好奇,戏弄笔墨如小儿。” 郁达夫 《秋河》一:“她由他戏弄了一回,方才把身子坐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