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闲身(閒身)xián shēn
亦作“闲身”。 古代指没有官职的身躯。 唐 牟融 《题道院壁》诗:“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閒身。”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林乔》:“斗州无顿闲身处,时向梅花走一遭。” 明 文徵明 《除夕》诗之二:“未妨去国还飘泊,已把閒身等白云。” ——《漢語大詞典》
行止 xíng zhǐ
(1).行步止息,犹言动和定。《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后汉书·吕布传》:“ 卓 ( 董卓 )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 布 自卫。”《隋书·南蛮传·真腊》:“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
(2).偏指行动;活动。《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这些时犹烦唇齿。听严城鼓已三挝,六街中少人行止。”
(3).犹言一举一动。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鬼爷爷》:“ 元统 间, 杭州 盐仓 宋 监纳者,尝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穷窘,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四:“ 东京 人并非因为她( 李师师 )的性情乖张、行止独特,而是因为她也具有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弱点才把她捧红的。”
(4).行踪。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会有以 瑨肃 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见其子。” 巴金 《新生》一:“我们特地请他来和你商量关于你以后的行止。”
品行。《旧唐书·韦贯之传》:“同列以 张仲素 、 段文昌 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今日却知老僧説的是, 张生 决不是那一等没行止的秀才。”《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一个秀才叫是 麻从吾 ,不要説那六府里边数他第一个没有行止,只怕古今以来的歪货,也只好是他第一了。” ——《漢語大詞典》
(2).偏指行动;活动。《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这些时犹烦唇齿。听严城鼓已三挝,六街中少人行止。”
(3).犹言一举一动。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鬼爷爷》:“ 元统 间, 杭州 盐仓 宋 监纳者,尝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穷窘,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四:“ 东京 人并非因为她( 李师师 )的性情乖张、行止独特,而是因为她也具有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弱点才把她捧红的。”
(4).行踪。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会有以 瑨肃 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见其子。” 巴金 《新生》一:“我们特地请他来和你商量关于你以后的行止。”
品行。《旧唐书·韦贯之传》:“同列以 张仲素 、 段文昌 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今日却知老僧説的是, 张生 决不是那一等没行止的秀才。”《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一个秀才叫是 麻从吾 ,不要説那六府里边数他第一个没有行止,只怕古今以来的歪货,也只好是他第一了。” ——《漢語大詞典》
属 ( 屬 ) shǔ/zhǔ
属 [ shǔ ]
- 同一家族的:亲~。眷~。烈~。
- 类别:金~。吾~。
- 生物群分类系统上,“科”下有“属”,“属”下有“种”。
- 有管辖关系的,也指有管辖关系的人或单位:直~。~下。~地。
- 归类:~于自然科学。
- 为某人或某言所有:这本书~于你了。
- 系,是:~实。纯~谣言。
- 用十二生肖记生年:~相。
- 连缀,接连:~文。~和(hé)。
- (意念)集中于一点:~仰(注视仰望)。~望。~意。
- 古同“嘱”,嘱咐,托付。
- 倾注,引申为劝酒:“举酒~客”。
- 恰好遇到:~京师乱。
年华(年華)nián huá
(1).年岁;年纪。 北周 庾信 《竹杖赋》:“ 潘岳 《秋兴》, 嵇 生倦游, 桓谭 不乐, 吴质 长愁,并皆年华未暮,容貌先秋。”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争奈年华兮值衰暮,况復朝臣兮无可谋。”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也知道年华不小,年华不小,怎奈这痴魔环绕,把聪明偷盗。”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庞儿不如照片上那么丰满,腰支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华’时的那般软款了。”
(2).岁月;时光。 唐 许稷 《闰月定四时》诗:“乍觉年华改,翻怜物候迟。” 宋 周邦彦 《过秦楼》词:“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3).谓春光。 唐 张嗣初 《春色满皇州》诗:“何处年华好,皇州淑气匀。韶阳潜应律,草木暗迎春。” 唐 唐彦谦 《曲江春望》诗:“杏艷桃娇夺晚霞, 乐游 无庙有年华。”
(4).指一年中的好时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画儿棚子》:“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
(5).年成。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具瑴玉之兼才,一任年华丰歉。” ——《漢語大詞典》
(2).岁月;时光。 唐 许稷 《闰月定四时》诗:“乍觉年华改,翻怜物候迟。” 宋 周邦彦 《过秦楼》词:“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3).谓春光。 唐 张嗣初 《春色满皇州》诗:“何处年华好,皇州淑气匀。韶阳潜应律,草木暗迎春。” 唐 唐彦谦 《曲江春望》诗:“杏艷桃娇夺晚霞, 乐游 无庙有年华。”
(4).指一年中的好时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画儿棚子》:“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
(5).年成。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具瑴玉之兼才,一任年华丰歉。” ——《漢語大詞典》
马上(馬上)mǎ shàng
(1).马背上。多指征战武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生 时时前説称《诗》《书》,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 曰:‘居马上得之,寧可以马上治之乎?’”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八:“ 明 兴, 高帝 创自马上,亦復优礼儒硕。”《醉醒石》第十五回:“深心薄马上,抑志延清流。”
(2).比喻在职做官。《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既而一想,我亦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小虽小,到底还在马上,不比他失势之人,我又何必怕他?” 从维熙 《远去的白帆》六:“ 寇安 老头当时还在马上,他把这对情侣饲养在龙眼葡萄棚架之下。”
(3).即时;立刻。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爷,有的就马上説了罢!” 明 唐顺之 《请游兵疏》:“命下之后,即便马上差人齎文星驰付 山西 保定 二廵抚处。” 老舍 《黑白李》:“ 老四 也不催我,显然他说的是长久之计,不是马上要干什么。”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在职做官。《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既而一想,我亦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小虽小,到底还在马上,不比他失势之人,我又何必怕他?” 从维熙 《远去的白帆》六:“ 寇安 老头当时还在马上,他把这对情侣饲养在龙眼葡萄棚架之下。”
(3).即时;立刻。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爷,有的就马上説了罢!” 明 唐顺之 《请游兵疏》:“命下之后,即便马上差人齎文星驰付 山西 保定 二廵抚处。” 老舍 《黑白李》:“ 老四 也不催我,显然他说的是长久之计,不是马上要干什么。” ——《漢語大詞典》
怀中(怀中)
方干诗明年见亲族尽集在怀中 ——《韵府拾遗 东韵》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动-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 伶俐。如:「俐落」。
-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动-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名-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 (一)之又音。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