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元宵 yuán xiāo
(1).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亦称“ 元夜 ”、“ 元夕 ”。 唐 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 唐 韩偓 《元夜即席》诗:“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曾有妻 刘氏 素香 ,因三载前元宵夜观灯失去,未知存亡下落。” 清 赵翼 《上元夕毘陵驿前泊舟》诗:“联舟小泊运河滨,正是元宵节物新。” 巴金 《家》十九:“元宵节一过,新年佳节就完了。”
(2).汤圆的别名。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所以称汤圆为“元宵”。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市卖食物,乾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耳。” 杨朔 《海天苍苍》:“正过元宵节,叔父在我们家吃元宵。” ——《漢語大詞典》
(2).汤圆的别名。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所以称汤圆为“元宵”。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市卖食物,乾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耳。” 杨朔 《海天苍苍》:“正过元宵节,叔父在我们家吃元宵。” ——《漢語大詞典》
节 ( 節 ) jié/jiē
节 [ jié ]
-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
-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
-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
- 礼度:礼~。
-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
-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
- 略去,简略:~选。~录。
-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
- 姓。
- 〔~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凤楼(鳳樓)fèng lóu
(1).指宫内的楼阁。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綺窗。” 宋 张孝祥 《忆秦娥·上元游西山作》词:“元宵节,凤楼相对鰲山结。”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合殿云浓留嫩草,千官花覆驻游丝。凤楼出入谁焚牘,会见英雄集柏池。”
(2).借指朝廷。 清 沈树本 《大水叹》诗之二:“谁绘洚洞图,为民陈凤楼。”
(3).指妇女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诗:“荡子从征久,凤楼簫管閒。” 隋 江总 《箫史曲》诗:“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4).指 五凤楼 。 清 赵翼 《后园居诗》:“文章千古事,詎可以势争。何哉诸巨公,好以古学鸣。未便 凤楼 造,先长牛耳盟。”参见“ 五凤楼 ”。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朝廷。 清 沈树本 《大水叹》诗之二:“谁绘洚洞图,为民陈凤楼。”
(3).指妇女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诗:“荡子从征久,凤楼簫管閒。” 隋 江总 《箫史曲》诗:“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4).指 五凤楼 。 清 赵翼 《后园居诗》:“文章千古事,詎可以势争。何哉诸巨公,好以古学鸣。未便 凤楼 造,先长牛耳盟。”参见“ 五凤楼 ”。 ——《漢語大詞典》
相对(相對)xiāng duì
(1).面对面;相向。《仪礼·士昏礼》:“妇乘以几,从者二人,坐持几相对。”《后汉书·乌桓鲜卑传》:“父子男女相对踞蹲。” 唐 元稹 《与李十一夜饮》诗:“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犹孤。” 宋 李师中 《菩萨蛮》词:“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茅盾 《色盲》五:“不敢冒昧,不好意思冒昧:这是他和可爱的女子相对时常常感得的本能上的拘束。”
(2).相符;相称。 唐 韩愈 《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红楼梦》第三二回:“况且他活的时候儿也穿过我的旧衣裳,身量也相对。”
(3).两相对应或对立。《史记·太史公自序》“其在 周 , 程伯休甫 其后也” 唐 司马贞 索隐:“今总称 伯林甫 是 重 黎 之后者,凡言地则举天,称 黎 则兼 重 ,自是相对之文。” 宋 张载 《正蒙·太和》:“反者,屈伸聚散相对之谓。” 丁玲 《母亲》三:“无论什么事,她们都有两个相对的意见。”
(4).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或变化(跟“绝对”相对)。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以变化相对言之,既能变而为大毒,岂不能变而为大善?既能变而杀人,则宜有能生人之理。”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不平衡,矛盾,斗争,发展,是绝对的,而平衡,静止,是相对的。所谓相对,就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它们虽是相对的纪元,却通向绝对的未来。”
(5).比较的。 田汉 《回春之曲》第一幕:“那时候是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候嘛。”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特别是孩子剧团,在他的指导之下加强了内部学习,而在巡回工作中也获得了相对的自由。” ——《漢語大詞典》
(2).相符;相称。 唐 韩愈 《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红楼梦》第三二回:“况且他活的时候儿也穿过我的旧衣裳,身量也相对。”
(3).两相对应或对立。《史记·太史公自序》“其在 周 , 程伯休甫 其后也” 唐 司马贞 索隐:“今总称 伯林甫 是 重 黎 之后者,凡言地则举天,称 黎 则兼 重 ,自是相对之文。” 宋 张载 《正蒙·太和》:“反者,屈伸聚散相对之谓。” 丁玲 《母亲》三:“无论什么事,她们都有两个相对的意见。”
(4).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或变化(跟“绝对”相对)。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以变化相对言之,既能变而为大毒,岂不能变而为大善?既能变而杀人,则宜有能生人之理。”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不平衡,矛盾,斗争,发展,是绝对的,而平衡,静止,是相对的。所谓相对,就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它们虽是相对的纪元,却通向绝对的未来。”
(5).比较的。 田汉 《回春之曲》第一幕:“那时候是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候嘛。”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特别是孩子剧团,在他的指导之下加强了内部学习,而在巡回工作中也获得了相对的自由。” ——《漢語大詞典》
鳌山(鼇山)áo shān
亦作“鰲山”。
(1).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 宋 杨万里 《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 东坡 纸,今岁鼇山不入宫。”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元夕》:“元夕二鼓,上乘小輦,幸 宣德门 观鼇山。擎輦者皆倒行,以便观赏。山灯凡数千百种。”《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不如去一处看,那里也抓缚着一座鰲山。”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豪讌》:“想梅花已漏 江 南信。看鰲山切云。”
(2).山名。在 湖南省 常德市 北。《大明一统志·常德府》:“ 鼇山 在府城北七十里,本名 兽齿山 。相传昔有僧 宣鉴 、 义存 、 文邃 三人同游此悟道,故其徒称‘ 鼇山 悟道’。” ——《漢語大詞典》
(1).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 宋 杨万里 《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 东坡 纸,今岁鼇山不入宫。”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元夕》:“元夕二鼓,上乘小輦,幸 宣德门 观鼇山。擎輦者皆倒行,以便观赏。山灯凡数千百种。”《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不如去一处看,那里也抓缚着一座鰲山。”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豪讌》:“想梅花已漏 江 南信。看鰲山切云。”
(2).山名。在 湖南省 常德市 北。《大明一统志·常德府》:“ 鼇山 在府城北七十里,本名 兽齿山 。相传昔有僧 宣鉴 、 义存 、 文邃 三人同游此悟道,故其徒称‘ 鼇山 悟道’。” ——《漢語大詞典》
结 ( 結 ) jié/jiē
结 [ jié ]
- 系(jì),绾(wǎn ):~网。~绳。~扎。
-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
-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
-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
-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 植物长果实:开花~果。~实。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