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芝田,正鹤飞空霭,龟引清涟。
春满芝田,正鹤飞空霭,龟引清涟。祥云满谷缥缈,非雾非烟。莺花燕柳,占年年、三月长安。天气好,新声暖响,东风十二雕阑。
葱茜兽炉香袅,映金貂玉佩,绿鬓朱颜。何妨买花载酒,日日湖边。烟光万顷,凭清闲、才是神仙。芳昼永,珠帘静卷,悠然相对南山。
葱茜兽炉香袅,映金貂玉佩,绿鬓朱颜。何妨买花载酒,日日湖边。烟光万顷,凭清闲、才是神仙。芳昼永,珠帘静卷,悠然相对南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春满(春滿)chūn mǎn
春浓;春意弥漫。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宫室》:“翫奇花之春满,摘甘实於夏成。” 唐 张说 《奉酬韦祭酒》诗:“春满汀色媚,景斜嵐气侵。” ——《漢語大詞典》
芝田 zhī tián
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尔迺税驾乎蘅皋,秣駟乎芝田。”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第九层,山形渐小狭,下有芝田、蕙圃,皆数百顷,羣仙种耨焉。” 宋 曾巩 《丹霞洞》诗:“初谁凿险搆楼观,更使遶舍开芝田。”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金陵旧事下》:“射兹谷鮒,洌彼寒泉,分甘玉液,流润芝田。” ——《漢語大詞典》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形-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 参见「正月 」条。
鹤飞(鹤飞)
唐 雍陶 卢岳闲居十韵 鹤飞高缥缈,莺语巧绵蛮。
《韵府拾遗 微韵》:常建诗目觌神已寓鹤飞言未终 ——《骈字类编》
《韵府拾遗 微韵》:常建诗目觌神已寓鹤飞言未终 ——《骈字类编》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霭 ( 靄 ) ǎi
霭 [ ǎi ]
- 云气:~~(云雾密集的样子)。云~。烟~。暮~。
龟 ( 龜 ) guī/jūn/qiū
龟 [ guī ]
- 爬行动物的一科,腹背都有硬甲,头尾和脚能缩入甲中,耐饥渴,寿命很长:乌~。~甲(龟的腹甲,可入药,古人又用以占卜,亦用作货币。亦称“龟板”)。
- 詈词。(➊讥称其妻有外遇的人。➋旧时开设妓院的男子。)
- 同“皲”。
- 〔~兹(cí)〕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带。
引 yǐn《國語辭典》
引 [ yǐn ]
动- 开弓。《庄子·田子方》:「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孟子·尽心上》:「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拉。《韩非子·人主》:「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聊斋志异·卷一·尸变》:「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
- 伸长、延长。《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唐·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 领导、带领。《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红楼梦·第一回》:「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
- 招致、招惹。如:「抛砖引玉」。唐·白居易〈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酒引眼前兴,诗留身后名。」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无端唱出兴亡恨,引得傍人也泪流。」
- 推荐、选拔。《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唐·钱起〈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诗:「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合引书生。」
- 援用。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
- 退避、退出。《礼记·玉藻》:「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宋·苏轼〈与辩才禅师〉诗:「得此闲郡,虽未能超然远引,亦退老之渐也。」
- 承受。《新唐书·卷八○·太宗诸子传·庶人佑传》:「诚能饬躬引咎,万纪请入朝言之,上意宜解。」《三国演义·第九九回》:「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引等于一百公尺。也称为「公引」。
- 纸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子远之父,唐安人,家饶财,常委仆权钱,得钱引五千缗,皆伪也。」
- 通行证。如:「路引」。《西游记·第五四回》:「请投馆驿注名上簿,待下官执名奏驾,验引放行。」《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见了大尹,给引还乡。」
- 拉柩车的绳索。《礼记·檀弓下》:「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 文体名。相当于「序」,而较序短。唐·王勃〈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苏东坡祖名字,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序,又以未安,遂改作引。」
- 一种乐府诗体。如:「思归引」、「箜篌引」。唐·元稹〈乐府古题序〉:「赋、颂、引、谣、……、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
清涟(清漣)qīng lián
谓水清澈而有细波纹。语本《诗·魏风·伐檀》:“ 河 水清且涟猗。”后多连文。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白云抱幽石,緑篠媚清涟。” 唐 杜甫 《重题郑氏东亭》诗:“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游迹》诗:“ 孤山 好林舘,丹碧映清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