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括 kuò/guā《國語辭典》
括 [ guā ]
动- 捆束、收拢。《礼记·丧大记》:「括发以麻,妇人髽带麻于房中。」明·谢良《中山狼传》:「入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
- 包含。如:「总括」、「概括」。《文选·扬雄·羽猎赋》:「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唐·白居易〈初授拾遗〉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 搜寻、搜求。如:「搜括」。《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萧颖士传》:「奉使括遗书赵、卫间。」
- 箭末端搭扣弦的部分。《书经·太甲上》:「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唐·孔颖达·正义:「括,谓矢末。」《孔子家语·卷五·子路初见》:「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同「栝 」。
括 [ kuò ]
- (一)之又音。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道中 dào zhōng
(1).中途;半途。《战国策·齐策四》:“ 孟尝君 就国於 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2).路上。《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即夜出 杨 ,遣归。时天大阴晦,道中若有火光照之,时人异焉。” ——《漢語大詞典》
(2).路上。《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即夜出 杨 ,遣归。时天大阴晦,道中若有火光照之,时人异焉。” ——《漢語大詞典》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冉冉 rǎn rǎn
(1).渐进貌。形容时光渐渐流逝。《文选·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吕向 注:“冉冉,渐渐也。”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日月冉冉,岁不我与。” 宋 张孝祥 《忆秦娥》词:“年华冉冉惊离索,惊离索,倩春留住,莫教摇落。” 明 何景明 《短歌行》:“冉冉秋序,肃肃霜露,蓄我旨酒,召我亲故。”
(2).渐进貌。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 晋 葛洪 《神仙传·栾巴》:“﹝ 巴 ﹞即平坐却入壁中去,冉冉如云气之状,须臾失 巴 所在。”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 郁达夫 《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日影黄, 维摩 病后气凋丧。”
(3).柔弱下垂貌。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晋祠》:“ 晋 人须识 汉 史美,冉冉青髯似緑蒲。”《红楼梦》第一回:“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
(4).形容柔媚美好。 汉 蔡邕 《青衣赋》:“叹兹窈窕,生于卑微……脩长冉冉,硕人其頎。”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
(5).迷离貌。 宋 范成大 《秋日杂兴》诗之二:“西山在何许?冉冉紫翠间。”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箩村深冉冉,桃涧碧娟娟。”
(6).缠绵貌。 唐 刘长卿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诗:“边心冉冉乡人絶,寒色青青战马多。” 宋 张孝祥 《虞美人·别立之》词:“重湖风月,九秋天气,冉冉清愁如织。”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乡正》:“通判 陈公钢 愷悌宜民,死无餘藏,而故民怀思冉冉。”
(7).匆忙貌。 南朝 梁 何逊 《聊作百一体》:“生途稍冉冉,逝水日滔滔。” 宋 王安石 《江南》诗:“冉冉欲何补,纷纷为此劳。” 宋 叶适 《吴参议挽歌词》:“冉冉试百巧,栖栖终一丘。”
(8).光亮闪动貌。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唐 温庭筠 《偶题》诗:“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 宋 黄机 《喜迁莺》词:“冉冉波光,辉辉烟影,空翠溼霑襟袖。” ——《漢語大詞典》
(2).渐进貌。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 晋 葛洪 《神仙传·栾巴》:“﹝ 巴 ﹞即平坐却入壁中去,冉冉如云气之状,须臾失 巴 所在。”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 郁达夫 《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日影黄, 维摩 病后气凋丧。”
(3).柔弱下垂貌。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晋祠》:“ 晋 人须识 汉 史美,冉冉青髯似緑蒲。”《红楼梦》第一回:“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
(4).形容柔媚美好。 汉 蔡邕 《青衣赋》:“叹兹窈窕,生于卑微……脩长冉冉,硕人其頎。”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
(5).迷离貌。 宋 范成大 《秋日杂兴》诗之二:“西山在何许?冉冉紫翠间。”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箩村深冉冉,桃涧碧娟娟。”
(6).缠绵貌。 唐 刘长卿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诗:“边心冉冉乡人絶,寒色青青战马多。” 宋 张孝祥 《虞美人·别立之》词:“重湖风月,九秋天气,冉冉清愁如织。”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乡正》:“通判 陈公钢 愷悌宜民,死无餘藏,而故民怀思冉冉。”
(7).匆忙貌。 南朝 梁 何逊 《聊作百一体》:“生途稍冉冉,逝水日滔滔。” 宋 王安石 《江南》诗:“冉冉欲何补,纷纷为此劳。” 宋 叶适 《吴参议挽歌词》:“冉冉试百巧,栖栖终一丘。”
(8).光亮闪动貌。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唐 温庭筠 《偶题》诗:“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 宋 黄机 《喜迁莺》词:“冉冉波光,辉辉烟影,空翠溼霑襟袖。” ——《漢語大詞典》
草 cǎo《國語辭典》
草 [ cǎo ]
名- 草本植物的总称。如:「草木」、「花草」、「碧草如茵」。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
- 田野、荒野。如:「草泽」。《商君书·垦令》:「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 一种书法字体。如:「狂草」、「行草」。
- 底稿、文稿。如:「起草」、「拟草」。
- 姓。如汉代有草中。
- 马虎、粗率、不细腻。如:「潦草」。
- 初步的、尚未决定的。如:「草案」、「草图」、「草约」。
- 用草编成的。如:「草席」、「草绳」、「草履」。
- 用草搭盖的。如:「草棚」、「草房」、「草庵」。
- 起稿、拟订。《汉书·卷三○·艺文志》:「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晋书·卷八三·江逌传》:「冀以免咎,使太常博士草其制。」
- 草写。清·郑板桥〈清季野闻〉:「板桥却之不得,亦草『难得糊涂』,付之。」
- 草率。如:「草草了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草办妆奁,粗陈筵席。」
纤纤(纖纖)xiān xiān
(1).细微;细微的事物。《荀子·大略》:“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徵调曲五》:“纤纤不絶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宋 张元干 《南歌子·中秋》词之四:“指印纤纤粉,釵横隐隐金。”
(2).女手柔细貌。《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唐 罗邺 《题笙》诗:“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灩灩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纪存》:“ 班姬 晋女 今何有,携来合付纤纤手。”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九:“旧厢风月重相忆,十指纤纤擘荔枝。”
(3).指女子柔美之手。 元 徐再思 《水仙子·红指甲》曲:“雪藕丝霞十缕,鏤枣班血半点,掐 刘郎 春在纤纤。”
(4).细巧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尖细。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鉤。” 唐 韩愈 《答张十一功曹》诗:“篔簹竞长纤纤笋,躑躅閒开艳艳花。”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杨四》:“俄而楼门边,露纤纤小足。”
(6).细长貌;柔细貌。 唐 孙鲂 《柳》诗之二:“春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清 纳兰性德 《赤枣子》词:“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柯岩 《东方的明珠》一:“它们拼命往下钻,只想越来越深地潜入缸底,借那几根纤纤的水草来隔开危险,那里还顾得上吃食呢?” ——《漢語大詞典》
(2).女手柔细貌。《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唐 罗邺 《题笙》诗:“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灩灩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纪存》:“ 班姬 晋女 今何有,携来合付纤纤手。”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九:“旧厢风月重相忆,十指纤纤擘荔枝。”
(3).指女子柔美之手。 元 徐再思 《水仙子·红指甲》曲:“雪藕丝霞十缕,鏤枣班血半点,掐 刘郎 春在纤纤。”
(4).细巧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尖细。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鉤。” 唐 韩愈 《答张十一功曹》诗:“篔簹竞长纤纤笋,躑躅閒开艳艳花。”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杨四》:“俄而楼门边,露纤纤小足。”
(6).细长貌;柔细貌。 唐 孙鲂 《柳》诗之二:“春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清 纳兰性德 《赤枣子》词:“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柯岩 《东方的明珠》一:“它们拼命往下钻,只想越来越深地潜入缸底,借那几根纤纤的水草来隔开危险,那里还顾得上吃食呢?” ——《漢語大詞典》
谁家(誰家)shuí jiā
(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漢語大詞典》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漢語大詞典》
隐居(隱居)yǐn jū
(1).深居乡野不出仕。《楚辞·惜誓》:“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王逸 注:“或有修行德义,隐藏深山,而君不照知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朱晦翁 ﹞遂弃官不做,隐居本处 武夷山 中。” 沈从文 《主妇集·王谢子弟》:“﹝七爷﹞就从×州城里迁往乡下田庄上去住,预备‘隐居’。”
(2).指隐士的住所。 唐 孟浩然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诗:“ 白鹤 青巖半,幽人有隐居。”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徐氏父子俊伟》:“ 政和 间,余过御儿,访其隐居。” ——《漢語大詞典》
(2).指隐士的住所。 唐 孟浩然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诗:“ 白鹤 青巖半,幽人有隐居。”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徐氏父子俊伟》:“ 政和 间,余过御儿,访其隐居。” ——《漢語大詞典》
山半 shān bàn
山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呼山下人令上山半,与语溪中。” 唐 杜荀鹤 《登山寺》诗:“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何其芳 《忆昔》诗:“试登山半望田垄,麦色青青早吐芽。” ——《漢語大詞典》
掩 yǎn《國語辭典》
掩 [ yǎn ]
动- 遮蔽。《礼记·月令》:「君子齐戒,处必掩身。」《红楼梦·第五七回》:「三人听说,忙掩了口,不提此事。」
- 关闭。如:「虚掩房门」。《南史·卷二六·袁湛传》:「席门常掩,三迳裁通。」唐·李白〈拟恨赋〉:「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
- 停止。汉·班昭〈女诫〉:「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红楼梦·第一五回》:「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人掩乐停音。」
- 袭击、偷袭。《史记·卷九○·彭越传》:「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隋书·卷七○·李密传》:「密发伏自后掩之,须陁众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