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列位大人,明日圣上问道,那个敢打王叔李道宗?

杨梓元代〕《杂剧·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第一折

(房玄龄上)一片丹心扶社稷,两条眉锁庙堂忧。坚心主意施公正,报答皇王爵禄恩。下官房玄龄是也。方今唐天子即位,八方宁静,四海晏然,黎民乐业,五谷丰登,喜遇太平时世,为因唐家十路总管,开疆展土,立国安邦,人人饶勇,个个忠良。今日圣天子设一宴,乃是功臣筵宴,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饮酒;功少者下位而次之,只饮酒,不簪花。圣上著下官为主宴官,著军师徐茂公为压宴官,敕赐宝剑金牌,如有搅闹功臣筵宴者,著下官先斩后奏。小校,唐家十路总管来时,即来通报。(小校)得令。(徐上)两朵金花擎日月,一双袍袖拂乾坤。天下尽服圣上管,半由天子半由臣。下官徐茂公是也。自立大唐以来,广用章句,倚功名而取富贵,蒙圣天子可怜,加老夫军师之职。今日圣天子设一宴,乃是功臣筵宴,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饮酒;功少者下位而次之,只饮酒,不簪花。圣上著房玄龄大人为主宴官,著下官为压宴官,敕赐宝剑牌,如有搅闹功臣筵宴者,先斩后奏,赴宴走一遭去也。(报介)(相见介)(殷程上)马背征鞍将挂袍,将军可手燃弓稍。休言十载寒窗苦,怎比征夫半日劳?下官殷开山是也。自家程咬金是也。今日咱两人赴功臣宴。走一遭去也。(报介)(相见介)(杜高上)幼小曾将武艺习,南征北讨惯相持,临敌望尘知地势,对垒填三识兵机。吾乃杜如晦是也。吾乃高士廉是也。赴功臣宴走一遭去也。(报介)(相见介)(房)小校:唐家十路总管只齐了么?(小校)还有两位老将军未到。(房)来时报俺知道(小校)得令。(尉迟,奏权上)老夫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乃朔州善阳人也。这一位老将军,姓秦字叔宝,自降唐以来,与国家东荡西除,南征北讨,多有功勋,甚有汗马。今日圣天子设一宴,乃是功臣筵宴,功多者上首而坐,簪花饮酒;功少者下位而存,只饮酒,不簪花。叔宝老将军你我吃这一宴非容易也!(秦)想着老将军与唐家开疆展土,立国安邦,多有功来也。(尉)俺与唐家建立大功,只除是你知我也呵。

【仙吕】【点绛唇】想当日炀帝东亡,那其间主公未定。中原困,盗起纷纷。帝星照河东郡。

【混江龙】想着咱初降唐时分,事君竭力致其身,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都是神乌马踏成了这唐社稷,只这个水磨鞭打就了李乾坤,记当日呵扶持主上,今日呵宴赏公卿。虽然是功分大小,也须索位列卑尊。有功者上首而坐,功少者下位而存。若不将咱为头而赐坐,这下位里难以安身。老将军非为夸己,也不是我骄人。老将军为头,次之是尉迟。除此外谁与咱相争竞。(秦)老将军有擎天手段(尉)你道俺有擎天手段,老将军俺道你可有盖世的功勋。

(报介)(相见介)(房)众将军都来齐了么?(小校)都来齐了。(房)军师,请功劳簿来查看,论功行赏。(徐)论功行赏,此酒正该叔宝老将军饮。这尉迟老将军御科园刬马单鞭,这一功论起来,此酒还该尉迟老将请,不可多逊了。(尉)此酒还是老将军饮过,次之才到老夫吃。(房)论功行赏,酒请了。

【油葫芦】(尉)见军师数次殷勤,量尉迟何足沦?怎消的当今天子重贤臣。(李土)吾乃季道宗是也,赴功臣宴走一遭去来。(相见介)(李道宗云)这酒该我饮,该我簪花。(尉唱)这厮们走将来上首头坐,全无些谦逊,恼得咱便不登登按不住心头忿。(李)一杯酒吃了便罢,甚么上首头下首头!我怕你上首头那势凶,下首头怎坐存?我本待要推更衣,又不敢先逃遁。我待不言语呵,著这厮欺负俺老功臣。

老将军请息怒者。

【天下乐】叔宝老将军,你便是活佛也,教咱怎生忍?老将军你便休也不嗔,非是我情性狠。量这个泼无徒怎敢来小觑人。我割舍得发一会儿村,使一会儿狠。道宗。你有何功劳,敢坐上首,簪我的花,饮我的酒?(李)尉迟恭,你有甚么来要打我?(尉)我不打你这泼无徒教咱怎的忍?

(打介)打得好,打得好,把我打下两个门牙,我问你有甚么功来?(尉)我有功无功瞒不过三等人。(李)那三等人?

【那吒令】那厮,你听我说。知尉迟,辕门外的众军;请尉迟,晋天下的万民;谮尉迟的,是你这样小人。我将这鏖战册件件与你观,功劳簿桩桩与你论,那其间便见得元勋。

(李)你有甚么功劳在那里?(尉)我有功来。

【鹊踏枝】我也曾在沙场上领着敌军,舍着残生。我也曾揸鼓夺旗,抓将挟人。我也曾杀得败残兵骨碌碌人头乱滚,渗渗呵热血相喷。

(李)不要闲说,我与你主宴大人案前告去。主案大人,尉迟恭争口,打下我两个门牙。(尉)主宴大人,量这厮有甚么功来?(房)尉迟,谁不知你有功,你有功无功,满不过两班文武,为何打落道宗二齿,是何道理?可不道有功虽仇必赏,有过虽厚难饶,拿去斩讫报来。(李)敬德,如今太平时世,不用你了。(尉迟)

【寄生草】太平时文胜似武,事急也武胜似文。我也曾苦相持恶战讨遭危困,扶持的国家安天下定今日狼烟净,生熬的剑锋缺鞭节曲枪尖钝,我只待要一心儿分破帝乏忧。军师,只我这两条眉锁江山恨。(徐)老将军,这才是你不该了。我与众大人前去哀告,劝得从休欢喜,劝不从休烦恼。主晏大人息怒,那尉迟舍死忘生,展土开疆,困来马上眠,渴饮刀头血。灭六十四处征尘,一十八处擅改年号。多有功劳,甚有汗马,怎生将功折了罪过,小官一一道其实,大人心下自裁处。且唐家十宰是他为头将,饶了这忠孝双全老尉迟。(房)军师列位大人请起,放过尉迟来。尉迟,若不看军师众将之面,不能勾饶了你。暂且记头在项,你且听我说:你本是个著铁之夫,岂知俺文臣之礼?只今日纳了你袍笏入朝的紫罗襕,出朝的黄金印,贬你去职田庄做个庶民百姓,苦耕三顷地,持着一张犁。你听我说:你本是开国元勋,论汗马位列三公。今日赴宴不遵令,却用拳殴打道宗。如执法即当取斩,今原情暂且姑容。黄金阙休官辞爵,谪职田庄浅种深耕。李道宗去官罢职,尉迟恭休逞英雄。小官不敢久停,回圣上话去也。(下)(尉)列位大人。

【前腔】想为官的如骑着虎,他用人似积薪,教后来人在上居尊。李道宗这厮呵他非武非文,他曾立甚么功勋?怎敢欺侮俺开国的功臣?他走将来上首头无些谦逊,论功处谁敢欺人?若不是军师救了咱危困,他须是一枝一叶,俺须是四海他人。

(徐)老将军请息怒。(尉)

【前腔】也不索胡云,休论我性不容人,拳打下谗臣,恁般生嗔。若不是军师可便劝准,我没来由献甚么勤。知他是君负欺臣负欺君。若留得个恶楚秦,若留得西楚霸上在呵,怎生便敢诛了韩信?古人言语不虚云。想淮阴与鄂国,咱两个同时运。一任那渔樵闲话,少不得青史标名。

既是圣上贬了老夫,今日就辞了列位,收拾了行李,便往职田庄去罢。

【尾声】脱下我入朝相的紫罗襕,摘丁我出朝将的那黄金印,狼吃豹头心儿里暗忍,觑下口往日功劳到今日没半分。常言道好事没下稍,只我□出气力的功臣。(秦)老将军,想你降唐多有功劳,今日也罢了。(尉)想我初离宾武州,乍到唐君。想着初降唐时呵,端的扫荡了些征尘。我便打了那非著己的人。列位大人,明日圣上问道,那个敢打王叔李道宗?列位大人就说是我尉迟。圣上也只索把心儿忍,不忿气吐二千丈怨云。想我主在御科园有难之时,我在澄清涧瓜马,有军士来报,某即揾马单鞭,直赶至御科园。只见那单雄信将俺主公看看赶上,我就历声高叫:咄,那单雄信,休得伤了我主。其时那单雄信撇了我主,望某家刺一狼牙枣槊来。被我侧身躲过,左手搭住枣槊,右手举起水磨刚鞭。只一下,打得那单雄信吐血而走。到如今端的是一言难尽。他只一言说得不好。(众)那一句说得不好?他说道太平年不用俺这老将军。

(徐)老将军去了,列位大人,明日可到十里长亭,与尉迟敬德饯行,走一遭也。(诗曰)尉迟恭犯罪难逃,一时间定夺功劳,见圣上亲自保奏,着尉迟星夜回朝。


第二折

(徐茂公上)老夫徐茂公是也,为尉迟公搅了功臣筵宴,如今贬去职田庄闲居。今日众公卿每在十里长亭与他饯行,须索走一遭去也。(尉迟上)家童,你把奶奶的车儿先行著,我和你且慢慢的行。(童)理会得。爹爹,孩儿想来,爹爹也曾受苦来,那房老爷一时间恼着爹爹,倘心回意转,采取回去,未可知也。且自慢慢的行。

【中吕】【粉蝶儿】(尉)为甚么忙出皇州?我将这脱空禅近来参透。而不向杀人场闹里钻头,向职田庄。居止处。将我□□生涯穷究。

【醉春风】牢记住战争心,紧抄定抓将手。□□□云阳市上血染了衣,出那娘的丑,这一个须索□□□□言。将我来罪责,若没有军师呵,可不道有谁人将我来搭救。

(童)爹爹,那个里长亭有许多人,在那里等着你。

【迎仙客】(尉)怪的这长亭□驿马多。(众)老将军请住马。(尉)家童,与我带住马来。(童)理会得。(尉)我忙下得紫骅骝,唐十宰众公卿可都这里有。我可便向前来,忙问候。(尉)众大人为何到此?(众)为老将军远行,俺众公卿等特来与老将军饯行。(尉)俺这里听说罢缘由,怎消得偌大远劳台候。

(徐)左右将酒过来,老将军满饮几杯。(尉)有劳众大人。

【红绣鞋】不索你个军师生受,(众跪介)(尉)请起来唐十宰文武公侯。恁只待要这搭儿折杀下尉迟休。众公卿休将我来耻笑,怎么将恩义变为仇。那日若无军师。与列位大人呵,可著我险峰儿难措手。(徐)将酒来,老将军再饮一杯。(尉)军师大人,怎么不见叔宝老将军染病在家。(众)叔宝将军染病在家。

【满庭芳】(尉)可惜老了一个先锋哀帅首,他曾杀得人有家难奔,有国难逃。只他那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估看得来哀滑熟。只他那嘶杀处全无一个对手,只他那持处谁敢与他做敌头,上阵处搀争斗,不刺刺门旗开处,两阵对员,那壁厢问道:大唐家那员名将出马?俺这里回言道:胡国公秦叔宝出马。那壁厢乃便回言说道,不好了也。(尉)不喇喇闻风儿便走。(众)奸一位老将军。(尉)军师,他端的要一心儿分破下帝上忧。

军师,众大人,今日相别,不知几时再得相会。(徐)老将军,你且耐心者。不过一年半载,□众公卿保奏你回朝也。

【尾声】饯一道咸阳陌上尘,折一枝霸陵桥上柳。众公卿相见知仙行?(徐)老将军早饮一杯。(尉)饮过这一杯西出刚关这饯行的酒。

(徐)老将军去了,列位大人,老夫明日作本头?就保他还朝也。(诗曰)丹心扶社稷,舍命保还朝。


第三折

(高国王上)英雄久镇高丽王,喜晓黄公三略书,吾乃高丽国大将是也。文通三略,武解六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休言人在帐前喧,便在鸦鹊过时不敢噪。俺这海东有个十六国:辛罗国、卯日国、分定国、文直国、落难国、门神国、大汉国、小汉国、蛤麻国、三汉国、日本国、扶桑国、矮人国,百席国、丁香国,了奠国、高丽国。惟有俺这一国,不服大唐。闻知唐朝病了秦琼,贬了尉迟,将老兵骄。我手下有一大将,名唤铁肋金牙,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著他领兵十万。前去绿鸭儿边,白鹤坡前,单奈蔚迟出马。小校,与我唤铁金牙出来。(丑)阵鼓铜锣一两敲,辕门里外列英雄,三军报道平安否,买卖归来汗未消。吾乃大将铁肋金牙是也,元帅呼唤,须索去走一遭也。盔甲在身,不能施礼。(高国王)唤你出末,别无他事,有大唐家病了秦琼。贬了敌德,与你雄兵十万,前去绿鸭江边,白鹤坡前,单奈尉迟出马,小心在意。(丑)理会得。今日领军马与尉迟交持去了。(诗)自小英雄志气高。身披耀日锦征袍,飞临阵地沙场上,战败千军血染刀。(生上)只有大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弓乃房玄龄是也。自从将尉迟砭去职田庄闲居,可又三年光景了。如今高丽国知俺这里病了秦琼,贬了敬德,着铁肋金牙在绿鸭江边,白鹤放前,如今下战书末,单奈尉迟出马相持。今尉迟又有风病举发,动止不得,未知虚实,下官奉圣上的命,著军师徐茂公亲往探病。小校,与我请军师徐茂公出来。(小校)得令,军师有请。(徐上相见介)军师,奉圣上命,今有高丽国下战书,堂奈尉迟相持。尉迟若果风病,再作道理,即去回报。(并下)(旦司尉迟上)老爷,想着你有盖世的功劳。今日不用了,你那病从何起?(尉)只为在那功臣宴上打了李道宗,将我贬在此职田庄闲居,又早三年光景了也。奶奶,你去开门看者,有人无人回我。(旦)理会得。开得这门来,呀,无入,不免掩上着。老爷。前后无人。(尉)奶奶,真个无人?你道我这病是真的假的?(旦)老爷的病,怎么是假的?(尉)呀,我那得甚么风病来。昨日庄东头王伴哥,请我赴牛儿会,有那伴哥来迟,我道伴哥你为何来迟。他道,往城中沽酒去来。我道。你到城中去,可有甚么新闻么?他说,新闻到没有,闻得高丽国差铁肋金牙下战书来,单奈尉迟出马。我听他说罢,卒然倒地。众人扶我起来,我就是这等左瘫右痪起来。(旦)老爷。你如今假妆有风疾,我那里知道。(尉)奶奶,我一自降唐出界丘,苦征恶战数千秋,两条眉锁江山恨。一片心怀帝王忧,膂老尚嫌弓力软,眼昏犹
识阵云愁。水磨刚鞭不喇喇一骑马,我也曾扶立唐家四百秋。

【越调】【斗鹌鹑】我也曾展土开疆,相持对垒,不能勾富贵荣华,刬地卫把我来罢官卸职,他欺负俺是大老元勋,我不合打下那无端的逆贼。今日贬下尉迟,闹了敬德,救下我残生。都亏下军帅世勣。

【紫花儿序】若不是老相公倾心儿闹,恰便似韩元师伏剑而亡,我便是子房公拂袖而归。奶奶,我如今与伴哥每肥草鸡儿,冲糯洒儿。在这职田庄受用,可不强似为官?每日闲伴渔樵。每闲话,到豁达似文武班齐,落魄忘机。谁待要为是非,我向这急流中涌退。我如今罢职闲居,若是那铁肋金牙索战,我看他怎生和他相持。

奶奶,我分付你来,只怕朝中有人来问,你只说老爷有病哩。(旦)老爷你放心。我知道了。(徐)老夫徐茂公是也。奉圣旨的命,着老夫往职田庄上探尉迟老将军病,可是来到也。小校,那里是职田庄?(小校)这里便是。(徐)小校,你且回避着,唤你便来,不唤你不要来。(小校)理会得。(徐)开国勋臣,有人在此么?(尉)奶奶,是甚么人敲门?你去看来。(旦)理会得。开了这门来,是准?(徐)老夫人拜揖,老将军有么?(旦)军师,俺老爷染病哩。(徐)请通报说,徐勣在此拜见老将军。(旦)理会得。军师少坐,老将军,军师在门首要拜见你哩。(尉)呀,奶奶,不好了。那将军徐勣是足智多谋之人,他如今来,若不见他,他又疑我没病;若出去见他,倘或挑起那往年间相持厮杀的事情,忘了那风疾怎么好?也罢,奶奶,倘或挑起那相持厮杀的事。我若忘了风疾,你就旁边说,老爷,你的拐儿,我就这等风疾起来。奶奶□了这门,待我去迎接军师。(徐)老将军请了。(尉)军师少礼也。

【小桃红】不知今日甚风吹,(徐)久别尊颜。我这里有一拜。(尉)军师,我老夫回礼不得了,我如今讲讲不得这里可便权体罪。(徐)老将军。我和你自别之后,不觉又是三年光景了。(尉)军师一自离朝到今日。(徐)老将军染甚病证?(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想我临老也带着残疾。军师,唐家十路总管。都好么?(徐)也都没了。(尉)消磨了往日英雄辈。高士廉,,杜如晦如何?(徐)都闲了。(尉)他可都闲身就国?殷开山,程咬金他两个如何?(徐)都已亡了。(尉)他两个都归泉世。刘文静、秦叔宝他两个如何?(徐)都病了。(尉)军师,唐家十路总管,闲的闲,病的病,死的死,如今止有军师和老汉。俺一班儿白发故人稀。

军师,你到小庄贵干?(徐)奉圣上的命,今有高丽国下战书,不奈别的,单奈尉迟出马。圣上命著你星夜领兵前去,复还鄂国公之职,有功回来另行升赏,谢恩。(尉)奶奶,不要谢恩,我去不得。(徐)老将军不去呵,便是违宣抗敕。(尉)

【金蕉叶】我、我、我便有几颗头敢违宣抗敕?一句话恼得从头便至尾。怎着我这胡老子安邦定国?你何不去教李道宗相持来对垒?

(徐)老将军便有风疾,也请下高丽走一遭。(尉)军师,我这等模样,若到阵面前争先,铁扇子团花遮箭牌,两阵对员,擂鼓摇旗,呐喊一声,那边问道:大唐家甚么人出马?俺这里无人回答。他那里又问:大唐家甚么人出马?俺这里叫两个小卒,这每一扶上俺到阵前,对那边说道,我便是尉迟敬德。可不羞死了人也。

【调笑令】他觑了俺这般模样,临老也带着残疾。军师你觑甚么阃外将军八面威。但开门只说我是唐家苗裔,只好去高衙行倚官挟势。若不是军师劝谏赦了罪累,险些个死无葬身之地。

(徐)老将军请走一遭,扶持社稷。

【秃厮儿】(尉)我怎扶持江山社稷?难沦着鞭简共楂槌你可待强扶持尉迟在军阵里,高丽家捺相持,可教谁敌?

【圣药王】军师你莫疑惑,其实的去不得,到朝叫,说与圣人知。到朝中说与众□□□,如今年纪近丁七十,染□病疾,提起那排军布□□□痴。(徐)常言道,老将会兵机。(尉)休休休便提起老将会兵机。(旦)老爷,你那拐儿。(尉)奶奶,老夫风疾举发,去不得。(徐)老将军去不得,□□告回。(尉)奶奶,送了军师出去,闭了门。(徐)出的这门□,我观此人容貌,不是那有病的。方才拜下去,那两条□□尤如铁柱一般,那老夫人又在旁边说道,老爷,你那拐儿。眉头一层,计上心来,众军校那里。(卒)有分付。(徐)□众人到这人家去安下,要他男子汉闸草喂马,女人家补衲袄革翁鞋。你说,我是高丽的小军,他家是有钱的,□问他要白米饭,妙嫩鸡儿,冲糯酒儿吃,那一个老子口礼打将去。(卒)列位,方才老爷分付,着俺拣这房子打进去,开门,开门。(尉)奶奶,又是甚么人在外头叫?不要放他进来。(旦)理会得。(卒)我每是下高丽的小军,行到这里,天色已晚,借你房子歇息一歇息。男子汉闸草喂马,女人家补衲袄革翁鞋。又要白米饭,炒嫩鸡儿,冲糯酒儿吃。夜晚间又要洗洗澡,槌槌腰,刺刺屁股儿。(旦)村弟子孩儿,你是甚么人,这等无礼?待我哄他一哄,你在这里歇息,我闭了门者。(卒作叫嚷介)(尉)奶奶,外面又是甚么人喧嚷?(旦云)(尉)这厮好无礼,待我自去回他,众长官。我这房屋窄小,养不得马,你到别家去罢。(卒)放屁!你不肯,打你老子。(尉)

【麻郎儿】这厮他便恶狠狠的叫起。雄纠纠的欺谁?你毁伤我唐家宰职,(打介)著这厮吃我一会儿脚踢拳槌。

【幺篇】你便恼番了尉迟,性起,一双手搊住他头髻,纵虎躯轻舒猿臂,我便革支支挣得你分碎,一会儿教你死。

(徐轻轻至尉背后班介)

【络丝娘】是谁人班住下尉迟敬德?(徐)老将军,你风疾好了么?(尉)只被你败破了我谎也,军师的世勣,正是船到江心补漏迟,我不解其小尊意。(旦)老爷,你的拐儿哩?(尉)迟了也。(徐)小校,这就是总兵老爷。(卒)老爷,小的有罪也。(徐)老将军,只今日复还鄂国公之职,就领兵下高丽去。有功重加升赏,此去只是老将军年老也。(尉)

【耍三台】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这一场小可如美良川交兵的手段,御科园单鞭夺槊的雄威。小可如牛口谷鞭伏了窦建德,小可如下河东与刘黑闼相持。你看我再施逞生擒王世充的英雄,你看我重施展活捉□世猛当时的气力。

(徐)老将军,你那时年纪小,跨下神乌马,腰悬著水磨鞭,弓开得胜,马到成功。今日年纪高大了,便好道老不以筋骨为能,只怕你也近他不得了。(尉)

【幺篇】我老只老呵,老了咱些年纪;老只老呵,老不了我脑中武艺。老只老呵,老不了我龙韬虎略;老只老呵,老不-下我妙策神机。老只老呵,老不了我一片忠心贯日;老只老呵,尚几自万夫难敌。(徐)老将军,你便索要去,只怕你老了,去不得。(尉)俺老只老,止不过添下些雪鬓霜髭;老只老,又不曾驼腰曲背。

【尾声】老只老呵,只我这水磨鞭不曾长出些白髭须,量这厮何须咱费力。你看这厮,明日在垓心里,绰见我那铁扑头,红抹额,乌油甲,皂罗袍,他便跳下马受绳缚,着这厮卷了旗,卸下甲,收了军,拱手儿降俺这大唐同。(下)

(徐)想着那老将军果然无病,老夫略施小计,使他登时激发。就领兵交战去了。下官即去回圣天子命也。(下)

第四折

(铁肋金牙上)自家高丽国大将铁肋金牙的便是。来日与大唐交战大小三军;听吾号令,先摆七层回子手:第一层,金盔金甲金裹头将军;第二层,银盔银甲银裹头将军;第三层,铁盔铁甲铁裹头将军;第四层,铜盔铜甲锭裹头将军;第五层。布盔布甲布裹头将军;第六层,纸盔纸甲纸裹头将军;第七层,皮盔皮甲皮裹头将军!众小校,到末日马军摆在一边。步兵摆在一边,中间留一条走路,待我输了好走。(众)走往那里去?(丑)走到你娘床土去,(众)尘头起处,大唐军马未了。(丑)摆开阵势与他交兵。(尉上)老夫尉迟敬德是也,奉朝廷的命,着我下高熏收铁肋金牙,须索走一遭去也。

【双调】【新水令】只俺这水磨鞭准准的闲放了一年,不知足那一个合死的与我交战。重磨下新日月,再整顿那旧山川。只被我剿除了六十四处狼烟,更有一千阵恶征战。大小三军,摆开阵势者。(丑)来将何人?(尉)尉迟公是你的爹爹。(丑)尉迟,你敢来与俺交战?(尉)大小三军,擂起鼓来。

【雁儿落】(尉)骤骅骝走似烟,骤骅骝走似烟,战马儿疾如箭。莫道是平地上走不出,便走到那鬼窟洞里也直寻见。

【得胜令】呀,这的是难比美良川,折么尼走上焰魔火,今日是你合休日,今年是你该死年。当先,不喇喇一骑马疾如箭;心坚,□□□□□懒赠鞭。(小校)把这厮与我绑了,去见圣上去□。(徐)下宫徐茂公是也。今闻得尉迟敬德活拿了铁肋金牙,这早晚敢待来也。小校,尉迟老将军到来,报复□□知道。(尉)老夫尉迟是也。擒了铁肋金牙,将军府里报功去也。(卒)□□。(相见介)(徐)老将军鞍马劳神,怎生擒了这厮?慢慢的说一遍。

【甜水令】我闲居时老弱恁赢,厮杀处身轻体健。相持在绿鸭大江边,扑咚咚战鼓声催,二马相交,在垓心鏖战。把铁肋金牙活捉下骏马雕鞍。(徐)老将军,想昔日在御科园刻马单鞭,今日里扫荡征尘,永息狼烟,把功劳试说一遍,就请挂了黄金印也。(尉)

【折桂令】想昔门布御科园刬马单鞭,今门里扣荡了征尘,永息狼烟。托赖著圣仁仁慈,千秋万岁,洪福齐天。(徐)老将军请挂了印。(尉)臣不斗大的黄金印悬。(徐)老将军只愿甚么来?臣只愿洛阳城二顷薄田,不愿升迁,只愿身安。若不是文武双全,怎能勾将相之权。

(徐)老将军望阙跪者,听圣上的命,加官赐赏。(圣旨)只为你多有功勋,尽忠心辅报朝廷。擒拿了铁肋金牙,复还你鄂国功臣。手下将论功行赏,都着他列补重升。圣明主加官赐爵,朝帝阙拜谢皇恩。(尉)万岁,万岁,万万岁。

【沽美酒】感水恩赐我竹。感皇恩赐我官,重义得列朝班。我只愿罢职归农乐残年,向心这职田庄耕锄为伴。我只为铁肋金牙逞战权,因此做风颠。准知道军师探病原,施机尘将吾赚,参破下尉迟愚见。不伏老向江边恶战,我呵,幸遇得圣王明文修武偃,呀,愿皇图河清宴。

【尾声】只因我南征北讨能争战,乞刺德心无怨。竹节刚鞭打铁叻金牙,顶门上抓七付眼。一人有床安天下,万国来朝贺太平。

范康

范康,字子安,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元中期稍后,他与钟嗣成为友人,《录鬼簿》列入"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类中,说他"明性理,善讲解,能词章,通音律"。其余生平事迹不可考。所作杂剧今如有《竹叶舟》、《杜甫游春》二种,前一种存。散曲则存小令四首、套数一套。其作品较为典雅清丽,大抵能不落俗套而略有新意,故钟嗣成评日:"一下笔即新奇,盖天资卓异,人不可及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列位大人明日圣上问道那个

列位 liè wèi
(1).爵位。《商君书·错法》:“明王之所贵,惟爵其实,爵其实而荣显之。不荣,则民不急列位;不显,则民不事爵。” 汉 刘向 《列女传·齐锺离春》:“昔者,先王为寡人娶妃匹,皆已备有列位矣。” 宋 曾巩 《中书令制》:“岂独仪刑於列位,固将叙正於彝伦。”
(2).位次;次第。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各有列位,不失其序,虽第其价可也。”《宋史·乐志一》:“谓宜使十二鐘依辰列位,随均为节,便於合乐。”
(3).犹诸位。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着列位奶奶们置酒张筵。”《水浒传》第四一回:“重蒙列位头领看待许久,小道岂敢失信!”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难道有自己印了书,却发广告说这书很无聊,请列位不必看的么?”  ——《漢語大詞典》
大人 dà rén
(1).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宋 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君既与兄 元 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辨説,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
(2).在官场中成为下属对上司的习惯称呼。《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只见长班进来跪着禀道:‘部里大人升堂了。’” 清 福格 《听雨丛谈·大人》:“本朝内大臣、都统、尚书、侍郎、卿寺、学士、堂上官,皆称大人。中允、洗马、赞善、巡城御史、掌科给事,皆在本署中称大人,出署则否也。外官文职督抚、学政……武职提督、副督统、总兵、城守慰,皆称大人。”《老残游记》第五回:“响头不知磕了几千,总没有人挽回得动这 玉大人 的牛性。”
(3).犹言王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大人基命,不擢才於后土。”《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4).对宫闱近侍的尊称。《后汉书·陈球传》:“ 球 小妻, 程璜 之女, 璜 用事宫中,所谓 程大人 也。”《晋书·刘曜载记》:“ 猗 曰:‘吾为卿作计,卿能用不?’二人皆曰:‘谨奉大人之教。’”
(5).指世家豪右。《后汉书·岑彭传》:“ 彭 因言 韩歆 南阳 大人,可以为用。” 李贤 注:“大人,谓大家豪右。”《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比至 长安 ,众十餘万”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 胡文才 、 杨整脩 皆 凉州 大人,而司徒 王允 素所不善也。”
(6).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汉 扬雄 《法言·学行》:“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下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 清 秋瑾 《失题》诗:“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7).对老者、长者的敬称。《后汉书·苏章传》:“祖父 纯 ,字 桓公 ……三辅号为‘大人’。” 李贤 注:“大人,长老之称,言尊事之也。”《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
(8).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奉玉卮,起为 太上皇 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 仲 力。’”《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辞去,令弟 光 恐云王遇大人益解, 博 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 颜师古 注:“大人, 博 自称其母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里是姑奶奶大人,有话不先来和姑奶奶説,再和谁説。”
(9).对同辈或朋辈中年事稍长者,于通信时亦常用此称。 清 秋瑾 《致秋誉章书》:“大哥大人手足。”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此颂 抑卮 长兄大人进步。”
(10).指成年人。《后汉书·南蛮传》:“ 汉 兴,改为 武陵 ,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虽时为寇盗,而不足为郡国患。”《百喻经·猕猴喻》:“昔有一獮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红楼梦》第五六回:“虽然我们 寳玉 淘气古怪,有时见了人客,规矩礼数更比大人有礼。” 丁玲 《奔》:“大人们不知在喊些什么,小孩子也跟着在喊。”
(11).身材长大的人。《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臂,一本作“ 耳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 秦始皇帝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於 临洮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 襄 武县 言有大人见,长三丈餘,跡长三尺二寸。”
(12).古代北方部族首领之称。《后汉书·南匈奴传》:“八部大人共议立 比 为 呼韩邪单于 。”《周书·文帝纪上》:“有 葛乌菟 者,雄武多算略, 鲜卑 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契丹》:“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贺氏 ,后分为八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周 代占梦之官。《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 朱熹 集传:“大人,太卜之属,占梦之官也。”  ——《漢語大詞典》
明日 míng rì
(1).明天;今天的下一天。《左传·文公十二年》:“两君之士皆未憖也,明日请相见也。”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麒麟客》:“明日望之, 莲花峰 上果有綵云去。”《说岳全传》第九回:“我们不如回寓,明日再来罢。”
(2).不远的将来。《四游记·哥闍君臣游猎》:“﹝ 玉堂公主 ﹞将言戏之曰:‘天仙这等美貌,得我明日生下一个太子,有此秀气,妾心足矣。’”《红楼梦》第三一回:“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这又是属于明日的‘ 北京 人’的事,和在棺木里打滚的人们不相干的。”  ——《漢語大詞典》
圣上(聖上)shèng shàng
君主时代对在位皇帝的尊称。 汉 班固 《典引》:“是时圣上固以垂精游神,苞举艺文。”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圣上軫不憗之悲,具僚兴云亡之叹。”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今日圣上临轩策士,只得在此祗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老夫职居本兵,每以不能克復中原为耻,圣上命俺督师 江 北,正好戮力报効。”  ——《漢語大詞典》
问道(問道)wèn dào
(1).请教道理、道术。《晏子春秋·问上十一》:“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先 ( 寇先 )好钓,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问道不告,杀之。”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皇帝邈然 姑射 ,正当乘云驭龙,问道 崆峒 。”
(2).犹问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结束整齐,一直问道 徐 家来。”
(3).问,询问。道,语助词。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俺孩儿未经满月,蚤问道我十数遭,今日个浪包娄到公庭混赖着。”  ——《漢語大詞典》
那个(那個,那箇)nà gè
哪一个;谁。 五代 齐己 《月下作》诗:“满空垂列宿,那箇是文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上遂问曰:‘卿是何人?’对曰:‘臣祕书丞、审刑详议官 梁适 。’又问:‘卿是那个 梁 家?’对曰:‘先臣祖 顥 先臣父 固 俱中甲科,独臣不肖,於 张唐卿 牓行閒及第。’” 宋 程垓 《渔家傲·彭门道中》词:“流水急,不知那个传消息?”《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忙问:‘老爹,这帖是拜那个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听得房外有脚步声音,便问:‘那个?’外面答道:‘是我。’”
亦作“ 那个 ”。
(1).那一个。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揆 既至蕃,蕃长问:‘ 唐 家有一第一人 李揆 ,公是否?’ 揆 曰:‘非也,他那箇 李揆 争肯到此。’” 元 杨立斋 《哨遍》套曲:“这箇才子文艺高,那箇佳人聪俊雅。”《歧路灯》第九一回:“这个问,那个也问。”
(2).那事物;那东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我説到此处…… 继之 便抢着説道:‘那个且不必説,我也不知道。’”
(3).口语。用在形容词、动词前,表夸张。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天空漫起片大烟,那个黑呀,连日头也遮住了。”如:他干得那个欢哪,就甭提了。
(4).口语里代替不便直说的内容(含有婉转或诙谐的意味)。《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程师爷 道:‘正是,不要过於那个,畅一畅罢。’” 叶圣陶 《在民间》:“先生,我们苦呢。十四年的寡妇;上礼拜儿子发痧,险些儿那个。”  ——《漢語大詞典》
敢 gǎn《國語辭典》

敢 [ gǎn ]

  1. 有膽識、毫不畏懼人的。如:「勇敢」、「果敢」。《荀子·非十二子》:「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
  1. 有膽量、不畏懼。如:「敢作敢當」。《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2. 表示冒昧。如:「敢請」。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不勝慺慺之至,敢陳薦以聞。」《水滸傳·第一六回》:「敢問軍師用甚計策,賺得本人上山?」
  3. 豈。《左傳·昭公三十年》:「若得從君而歸,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
  4. 莫非、大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水滸傳·第五三回》:「不是我,你敢錯認了!」
打 dǎ/dá《國語辭典》

打 [ dǎ ]

  1. 击、敲击。如:「打铁趁热」。唐·杜甫〈十二月一日〉诗三首之二:「打鼓发船何郡郎,新亭举目风景切。」
  2. 攻击、战斗。如:「打斗」、「打架」、「打仗」。
  3. 消除、除去。如:「打虫」、「打胎」。
  4. 发出、放出。如:「打雷」、「打电报」、「打信号」、「打电话」。
  5. 注入、刺入。如:「打针」、「给车胎打气」。
  6. 做、订制。如:「打造」、「打手饰」、「打毛衣」。《红楼梦·第三五回》:「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
  7. 举、持。如:「打伞」、「打灯笼」。《三国演义·第一回》:「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
  8. 取、收。如:「打柴」、「打水」、「打鱼」、「打野食」。
  9. 购买。如:「打油」、「打酒」、「打年货」。
  10. 转动、拨动。如:「打舵」、「打算盘」、「打方向盘」。
  11. 凿开、揭开。如:「打井」、「打洞」、「打开锅盖」。
  12. 破开、摔开。如:「打蛋」、「不小心把碗打了!」
  13. 印上、画上。如:「打字」、「打样」、「打邮戳」、「打粉底」。《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当下看人写了,借过笔来,去年月下押个花字,打个手模。」
  14. 涂抹。如:「打腊」、「打亮光漆」。
  15. 立、定出、计算。如:「打主意」、「打草稿」、「打基础」、「精打细算」。
  16. 使用、采用。如:「打比喻」、「打诳语」、「打官腔」。
  17. 担任、从事。如:「打工」、「打杂」、「打游击战」。
  18. 表人体所产生的动作,意义常因动作而异。如:「打滚」、「打寒噤」、「打呵欠」、「打瞌睡」、「打手势」。
  19. 与人交往、寒暄。如:「打交道」、「打招呼」、「打照面」。
  1. 武术、武功。如:「武打」、「教打」、「练打」。
  2. 姓。如宋代的丹流国有打击。
  1. 自、从。如:「您打那里来?」、「打现在起,我要发奋用功。」

打 [ dá ]

  1. 量词。计算物品的单位。为英文 dozen的音译。十二个为一打。如:「一打毛巾」、「两打铅笔」。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1.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2.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3.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4.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5.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6.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1.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1.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1.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1.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1.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叔 shū《國語辭典》

叔 [ shú ]

  1. 稱謂:➊ ​ 用以稱父親的弟弟。如:「叔父」、「叔侄」。➋ ​ 用以稱丈夫的弟弟。如:「小叔」。➌ ​ 用以稱父親平輩朋友中年紀小於父親的人。如:「王叔叔」。
  2. 姓。如漢代有叔壽。
  1. 兄弟中排行第三的。《儀禮·士冠禮》:「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
  2. 衰微、衰末。參見「叔世」、「叔季」等條。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1.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2.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1.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3.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6.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7.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8.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9.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10.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11. 量詞:➊ ​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2.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1.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2.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3.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4.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1.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宗 zōng《國語辭典》

宗 [ zōng ]

  1. 祖庙。《左传·成公三年》:「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
  2. 祖先。如:「列祖列宗」、「祖宗」。
  3. 家族。《左传·僖公五年》:「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4. 根本、主旨。《国语·晋语四》:「礼宾矜穷,礼之宗也。」《老子·第四章》:「渊兮似 万物之宗。」
  5. 派别。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 。」
  6.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7. 量词。计算交易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一宗买卖」、「数宗公文」。《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方六老爷拿手一宗一宗的指著说与他听。」
  8. 姓。如宋代有宗泽。
  1. 尊崇、效法。《诗经·大雅·公刘》:「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崇虽起勇力而为众所宗,然不知书数。」
  1. 同姓的。如:「宗兄」、「宗弟」。
  2. 主要的。如:「宗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