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王士祯清代〕《春不雨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
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舂莩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西亭石竹新作游丝樱桃

西亭
唐 杜甫 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唐 白居易 题西亭 我今幸作西亭主,已见池塘五度春。
唐 张籍 霅溪西亭晚望 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头。
唐 张蠙 雨 半夜西亭雨,离人独启关。
唐 无可 金州别姚合 日日西亭上,春留到夏残。
宋 王安石 观明州图 明州城郭画中传,尚记西亭一舣船。  ——《骈字类编》
石竹 shí zhú
(1).多年生草本植物。常植于庭院供观赏。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山花插寳髻,石竹绣罗衣。” 宋 范成大 《再游天平有怀旧事且得卓庵之处呈寿老》诗:“木兰已老无花发,石竹依前有麝眠。” 思慕 《维也纳之春》:“玫瑰、石竹、香水花和丁香,更是 维城 出色的花朵。”
(2).“瞿麦”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瞿麦》。  ——《漢語大詞典》
新作 xīn zuò
(1).新造。《左传·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独 处州 刺史 鄴侯 李繁 至官,能以为先,既新作 孔子庙 ,又令工改为 颜子 至 子夏 十人像。”
(2).新作品;新著作。 唐 张乔 《再题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诗:“久别多新作,长吟洗俗愁。” 宋 欧阳修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携文编谓新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吾知举世之人不约而同皆以‘续貂’、‘蛇足’四字为新作之定评矣。”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 中国 作家的新作,实在稀薄得很。”  ——《漢語大詞典》
芽 yá《國語辭典》

芽 [ yá ]

  1. 植物初生的苗。如:「豆芽」、「麦芽」、「嫩芽」。唐·白居易〈种桃歌〉:「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初破芽〉词:「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2. 形状像芽的东西。如:「肉芽」、「银芽」。
  3. 姓。如春秋时邹有芽亶。
  1. 发芽。宋·欧阳修〈重赠刘原父〉诗:「而今春物已烂漫,念昔草木冰未芽。」
  2. 开始、发生。汉·蔡邕〈释诲〉:「神疾其邪,利端始萌,害渐以芽。」晋·江统〈函谷关赋〉:「遏奸宄于未芽,殿邪伪于萌渐。」
游丝(遊絲)yóu sī
(1).飘动着的蛛丝。 南朝 梁 沈约 《三月三日率尔成篇》:“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唐 皎然 《效古诗》:“万丈游丝是妾心,惹蝶縈花乱相续。”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岁月如驰,繁华似梦。见游丝荡漾,残红堆拥。” 巴金 《灭亡》第十三章:“天似乎就要燃烧起来了,人类底运命像游丝一般地飘浮着。”
(2).装在仪表指针的转轴上或钟表等的摆轮轴上的金属弹性线圏,能使转轴或摆轮作往复运动。
(1).指蜘蛛等布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春风》:“游丝曖如网,落花雰似雾。”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东风摇曳垂杨綫,游丝牵惹桃花片。” 明 陈献章 《封博罗何孝子庐墓诗卷》诗:“活水有源终到海,游丝无力秪随风。”《老残游记》第三回:“那水面上有一条綫,彷彿游丝一样,在水面上摇动。”
(2).指缭绕的炉烟。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罥 juàn《國語辭典》

罥 [ juàn ]

  1. 捕捉鸟兽的网。明·徐渭〈启诸南明侍郎〉:「辟如雉兔触罥于笼牢,盼盼焉不知伏处而待命。」
  1. 悬挂、纠结。《文选·鲍照·芜城赋》:「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樱桃(櫻桃)yīng táo
(1).果木名。落叶乔木。品种很多。产于我国各地。以 江苏 、 安徽 等省栽培较多。花白色而略带红晕,春日先叶开放。核果多为红色,味甜或带酸。核可入药。木材坚硬致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实或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梬枣杨梅,樱桃蒲陶。” 司马贞 索隐:“ 张揖 曰:‘一名含桃。’《吕氏春秋》:‘为鸎鸟所含,故曰含桃。’《尔雅》云为荆桃也。” 唐 刘禹锡 《和乐天宴李美周中丞宅赏樱桃花》:“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樱桃》:“樱桃树不甚高。春初开白花,繁英如雪。叶团,有尖及细齿。结子一枝数十颗。”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她的 北平 变了样子:过端阳节会没有樱桃、桑椹和粽子!”
(2).喻指女子小而红润的嘴。 唐 李商隐 《赠歌妓》诗之一:“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宋 晏殊 《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 清 李渔 《玉搔头·篾哄》:“淡眉淡脸淡樱桃,怎做得盐商的妻小。”  ——《漢語大詞典》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