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发永叹,自昔非予独。
李太白有《浔阳紫极宫感秋》诗,紫极宫,今天庆观也。
道士胡洞微以石本示余,盖其师卓玘之所刻。
玘有道术,节义过人,今亡矣。
太白诗云:“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今予亦四十九,感之,次其韵。
玉芝一名琼田草,洞微种之七八年矣,云更数年可食,许以遗余。
故并记之。
寄卧虚寂堂,月明浸疏竹。
泠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
流光发永叹,自昔非予独。
行年四十九,还此北窗宿。
缅怀卓道人,白首寓医卜。
谪仙固远矣,此士亦难复。
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
惟应玉芝老,待得蟠桃熟。
次韵道潜留别为闻庐岳多真隐,故就高人断宿攀。
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发有诗斑。
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到后与君开北户,举头三十六青山。
道士胡洞微以石本示余,盖其师卓玘之所刻。
玘有道术,节义过人,今亡矣。
太白诗云:“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今予亦四十九,感之,次其韵。
玉芝一名琼田草,洞微种之七八年矣,云更数年可食,许以遗余。
故并记之。
寄卧虚寂堂,月明浸疏竹。
泠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
流光发永叹,自昔非予独。
行年四十九,还此北窗宿。
缅怀卓道人,白首寓医卜。
谪仙固远矣,此士亦难复。
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
惟应玉芝老,待得蟠桃熟。
次韵道潜留别为闻庐岳多真隐,故就高人断宿攀。
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发有诗斑。
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到后与君开北户,举头三十六青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流光 liú guāng
(1).谓福泽流传至后世。《穀梁传·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若从 孔 孟 治地之法,则仁者必寿,善者必福,清明之志气如神,厚德之流光寖远。” 清 钱谦益 《太仆寺毕自严祖忠臣加赠大中大夫制》:“酬而劬后之劳,示我流光之报。”
(2).流动、闪烁的光彩。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应駍声,击流光,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南史·宋元凶劭传》:“时主夕卧,见流光相随,状若萤火。”
(3).特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唐 长孙佐辅 《横吹曲辞·关山月》:“忽忆秦楼妇,流光应共有。” 清 方文 《秋夜饮顾与治斋中》诗:“清暉在山川,流光及城闕。”
(4).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唐 鲍防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诗:“流光易去懽难得,莫厌频频上此臺。” 宋 宋祁 《浪淘沙·别刘原父》词:“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又是一年过去了,真是流光如驶!” ——《漢語大詞典》
(2).流动、闪烁的光彩。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应駍声,击流光,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南史·宋元凶劭传》:“时主夕卧,见流光相随,状若萤火。”
(3).特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唐 长孙佐辅 《横吹曲辞·关山月》:“忽忆秦楼妇,流光应共有。” 清 方文 《秋夜饮顾与治斋中》诗:“清暉在山川,流光及城闕。”
(4).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唐 鲍防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诗:“流光易去懽难得,莫厌频频上此臺。” 宋 宋祁 《浪淘沙·别刘原父》词:“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又是一年过去了,真是流光如驶!”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 放,射:~射。百~百中。焕~。
-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 散开,分散:~散。
-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 打开,揭露:~现。~掘。
- 产生,出现:~生。~愤。奋~。
-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 显现,显出:~病。~抖。~憷。
- 开始动作:~动。
-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永叹(永歎)yǒng tàn
亦作“ 永嘆 ”。
(1).长久叹息。《诗·大雅·公刘》:“篤 公刘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而无永叹。” 毛 传:“民无长叹,犹 文王 之无悔也。”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抚膺解携手,永嘆结遗音。” 宋 文天祥 《跋崔丞相二帖》:“考引昔今,为之永嘆。”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使慈母戚於重泉兮,严亲闻而永嘆。”
(2).长吟;咏叹。《史记·乐书》:“永叹之,淫液之,何也?”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永叹,淫液,歌迟之也。” ——《漢語大詞典》
(1).长久叹息。《诗·大雅·公刘》:“篤 公刘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而无永叹。” 毛 传:“民无长叹,犹 文王 之无悔也。”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抚膺解携手,永嘆结遗音。” 宋 文天祥 《跋崔丞相二帖》:“考引昔今,为之永嘆。”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使慈母戚於重泉兮,严亲闻而永嘆。”
(2).长吟;咏叹。《史记·乐书》:“永叹之,淫液之,何也?”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永叹,淫液,歌迟之也。” ——《漢語大詞典》
自昔 zì xī
往昔;从前。《诗·小雅·楚茨》:“自昔何为?我蓺黍稷。”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昔哲王,先天而顺。”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谈玄;横雕龙於翠尾,飞縞凤於琼筵。”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岁朝爆竹传自昔, 吴 儂正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漢語大詞典》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予 yú/yǔ《國語辭典》
予 [ yú ]
代- 我。《论语·述而》:「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唐·李白〈送郄昂谪巴中〉诗:「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同「余 」。
予 [ yǔ ]
动- 给。如:「给予」、「赠予」、「授予」、「赋予」。《诗经·小雅·采菽》:「彼交匪纾,天子所予。」通「与」。
- 赞许。《管子·宙合》:「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鲁严公夫人杀世子,齐桓召而诛焉。《春秋》予之。」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 老而无子:鳏寡孤~。
-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 〔~孤〕复姓。
-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