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左手执籥右秉翟,念到简兮应嗟吁。

家铉翁宋代〕《赠谈故人高鹏举

东邻歌呼闹如市,西隣笙箫正鼎沸。
高生择术颇可人,夜阑挑灯说书史。
说出忠臣报国心,四座闻者为堕泪。
闻君年少曾读书,壮大无成乃与优伶俱。
左手执籥右秉翟,念到简兮应嗟吁。
他年了却官中呼,仍作书生挟册归里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左手执籥右秉念到简兮嗟吁

左手 zuǒ shǒu
(1).左边的手。
(2).左首。  ——《漢語大詞典》
执籥(執籥)
1.持籥。《诗·邶风·简兮》:“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朱熹 集传:“籥如笛而六孔,或曰三孔。”
2.掌管锁钥。指看守门户。 汉 蔡邕 《表太尉董公可相国》:“乞在他署,抱关执籥,以守漏刻。”  ——《漢語大詞典》
右秉
书牧誓见左手下皆后汉书李固传临终与胡广赵戒书广戒得书 长叹流涕州郡收固二子基兹于偃城皆死狱中小子燮得脱亡命冀乃封广戒而露固尸于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游学洛阳乃左提章钺右秉鈇锧诣阙上书乞收固尸不许因往临哭陈辞于前遂守丧不去  ——《骈字类编》
翟 dí/zhái《國語辭典》

翟 [ zhái ]

  1. 姓。如明代有翟良。

翟 [ dí ]

  1. 长尾的山雉。唐·王勃〈乾元殿颂〉:「境怀春翟,野散秋螟。」
  2. 古代乐舞所用的雉羽。《诗经·邶风·简兮》:「左手执籥,右手执翟。」《文选·张衡·东京赋》:「冠华秉翟,列舞八佾。」
  3. 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同「狄 」。《礼记·檀弓下》「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句下汉·郑玄·注:「献公杀其世子申生,重耳避难出奔,是时在翟,就吊之。」
  4. 人名用字。如战国时墨子名翟。
念到 niàn dào
亦作“ 念叨 ”。亦作“ 念道 ”。
(1).由于记挂而一再说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 张殿试 。”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我们全时常念道你!”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他回家来常念叨 林老师 好, 林老师 教他打 日本 呢。”
(2).念;说。《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他还得耳轮中聒噪着探花,眼皮儿上供养着探花,嘴唇儿边念道着探花,心坎儿里温存着探花。”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 李三 说:‘现在开会,各组的人往一块凑凑吧,回头还要讨论哩!谁先说说?’他回头望着代表们问。‘三哥念道念道吧!’代表们说。”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七:“我们庄上信 耶苏 的人,吃饭时,像下神一样,鼓着嘴念叨。”
(3).谈论,商量。 贺敬之 《秦洛正》:“ 洛正哥 !这两天咱们村里的事,你大半也知道了,今儿我来,咱们再念道念道。” 梁斌 《红旗谱》三八:“到了 严志和 家,敲门进去,和 江涛 、 严志和 、 涛他娘 念叨了一会子开大会的事。”  ——《漢語大詞典》
简兮(簡兮)jiǎn xī
《诗·邶风》篇名。《诗序》以为“ 卫 之贤者仕于伶官”,是“刺不用贤”之作。后因以“简兮”表示贤者不得志而沉湎于声乐。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钞》卷四:“﹝ 康滸西 ﹞后自放於声乐,亦《简兮》诗人之意。”  ——《漢語大詞典》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嗟吁 jiē yù
伤感长叹。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耽眠稀醒素,凭醉少嗟吁。” 元 张可久 《一半儿·落花》曲:“枝上翠阴啼鷓鴣。谩嗟吁,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婚姻已定难更改,空自嗟吁气恼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