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
衡岳啼猿里,巴州鸟道边。故人俱不利,谪宦两悠然。
开辟乾坤正,荣枯雨露偏。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
忆昨趋行殿,殷忧捧御筵。讨胡愁李广,奉使待张骞。
无复云台仗,虚修水战船。苍茫城七十,流落剑三千。
画角吹秦晋,旄头俯涧瀍.小儒轻董卓,有识笑苻坚。
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万方思助顺,一鼓气无前。
阴散陈仓北,晴熏太白巅。乱麻尸积卫,破竹势临燕。
法驾还双阙,王师下八川。此时沾奉引,佳气拂周旋。
貔虎开金甲,麒麟受玉鞭。侍臣谙入仗,厩马解登仙。
花动朱楼雪,城凝碧树烟。衣冠心惨怆,故老泪潺湲。
哭庙悲风急,朝正霁景鲜。月分梁汉米,春得水衡钱。
内蕊繁于缬,宫莎软胜绵。恩荣同拜手,出入最随肩。
晚著华堂醉,寒重绣被眠。辔齐兼秉烛,书枉满怀笺。
每觉升元辅,深期列大贤。秉钧方咫尺,铩翮再联翩。
禁掖朋从改,微班性命全。青蒲甘受戮,白发竟谁怜。
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师资谦未达,乡党敬何先。
旧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
贾笔论孤愤,严诗赋几篇。定知深意苦,莫使众人传。
贝锦无停织,朱丝有断弦。浦鸥防碎首,霜鹘不空拳。
地僻昏炎瘴,山稠隘石泉。且将棋度日,应用酒为年。
典郡终微眇,治中实弃捐。安排求傲吏,比兴展归田。
去去才难得,苍苍理又玄。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
陇外翻投迹,渔阳复控弦。笑为妻子累,甘与岁时迁。
亲故行稀少,兵戈动接联。他乡饶梦寐,失侣自屯邅。
多病加淹泊,长吟阻静便。如公尽雄俊,志在必腾鶱.
开辟乾坤正,荣枯雨露偏。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
忆昨趋行殿,殷忧捧御筵。讨胡愁李广,奉使待张骞。
无复云台仗,虚修水战船。苍茫城七十,流落剑三千。
画角吹秦晋,旄头俯涧瀍.小儒轻董卓,有识笑苻坚。
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万方思助顺,一鼓气无前。
阴散陈仓北,晴熏太白巅。乱麻尸积卫,破竹势临燕。
法驾还双阙,王师下八川。此时沾奉引,佳气拂周旋。
貔虎开金甲,麒麟受玉鞭。侍臣谙入仗,厩马解登仙。
花动朱楼雪,城凝碧树烟。衣冠心惨怆,故老泪潺湲。
哭庙悲风急,朝正霁景鲜。月分梁汉米,春得水衡钱。
内蕊繁于缬,宫莎软胜绵。恩荣同拜手,出入最随肩。
晚著华堂醉,寒重绣被眠。辔齐兼秉烛,书枉满怀笺。
每觉升元辅,深期列大贤。秉钧方咫尺,铩翮再联翩。
禁掖朋从改,微班性命全。青蒲甘受戮,白发竟谁怜。
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师资谦未达,乡党敬何先。
旧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
贾笔论孤愤,严诗赋几篇。定知深意苦,莫使众人传。
贝锦无停织,朱丝有断弦。浦鸥防碎首,霜鹘不空拳。
地僻昏炎瘴,山稠隘石泉。且将棋度日,应用酒为年。
典郡终微眇,治中实弃捐。安排求傲吏,比兴展归田。
去去才难得,苍苍理又玄。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
陇外翻投迹,渔阳复控弦。笑为妻子累,甘与岁时迁。
亲故行稀少,兵戈动接联。他乡饶梦寐,失侣自屯邅。
多病加淹泊,长吟阻静便。如公尽雄俊,志在必腾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古人 gǔ rén
(1).古时的人。《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 汉 班昭 《东征赋》:“盍各言志,慕古人兮。” 唐 韩愈 《复志赋》:“考古人之所佩兮,閲时俗之所服。”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古人行事,殊非今人所及。”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2).指亡故之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按,此指亡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 高祖 之庙乎!” 颜师古 注:“古人谓先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黄州忆王子立》:“ 张师厚 久已死,今年 子立 復为古人,哀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兄 果是我八拜至交,指望再得相会,谁知已作古人!”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汪原放 君已经成了古人了。”
(3).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亦称早期智人。如我国的 广东 马坝 人、 湖北 长阳 人和 山西 丁村 人等。 ——《漢語大詞典》
(2).指亡故之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按,此指亡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 高祖 之庙乎!” 颜师古 注:“古人谓先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黄州忆王子立》:“ 张师厚 久已死,今年 子立 復为古人,哀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兄 果是我八拜至交,指望再得相会,谁知已作古人!”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汪原放 君已经成了古人了。”
(3).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亦称早期智人。如我国的 广东 马坝 人、 湖北 长阳 人和 山西 丁村 人等。 ——《漢語大詞典》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 量轻重:~量(liáng )。
-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 名号:名~。简~。~号。~谓。职~。
- 说:声~。~快。~病。~便。
- 赞扬:~道。~许。~颂。~赞。
- 举:~兵。~觞祝寿。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逝 shì《國語辭典》
逝 [ shì ]
動- 往、過去、去而不返。如:「消逝」。《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晉·陸機〈折楊柳行〉:「日落似有竟,時逝恆若催。」
- 死亡。如:「逝世」。《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僕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宋·陸游〈舒悲〉詩:「管葛逝已久,千古困俗學。」
矣 yǐ《國語辭典》
矣 [ yǐ ]
助- 表示已然的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表示肯定的语气。如:「由来久矣」。《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表示将然的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表示疑问的语气。《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通「乎」。
- 表示命令的语气。《左传·宣公四年》:「乃速行矣,无及于难。」《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 表示语句的结束。《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通「耳」。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垂垂老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矣。」
吾道 wú dào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漢語大詞典》
卜 ( 蔔 ) bǔ/bo《國語辭典》
卜 [ bǔ ]
名- 古人灼烧龟甲或牛骨,辨视其裂纹以推断事情吉凶的行为。如:「占卜」、「龟卜」。
- 泛指一般预测吉凶的方法。如:「卜卦」。清·王漁洋〈灞橋寄內〉詩二首之二:「閨中若問金錢卜,秋雨秋風過灞橋。」
- 掌管问卜之事的人。《楚辭·屈原·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往見太卜鄭詹尹。」《禮記·王制》:「凡執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
- 古剧脚色名称。饰演老妇人,如今戏中的老旦。如:「卜儿」。《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五出》:「(末卜商量介)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 姓。如春秋时卫国有卜商,清代有卜舜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灼龟占卦。《左傳·僖公四年》:「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
- 预料、事先推断。如:「未卜先知」、「胜败可卜」。《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試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 选择。如:「卜居」、「卜邻」。《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鄰是卜。」宋 ·陸遊〈呂從事夫人方氏墓誌銘〉:「以潦水齧墓趾,改卜於舊墓少東二百步。」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 人死:临~。送~。
-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 姓。
焉 yān《國語辭典》
焉 [ yān ]
代- 指示代名词,之、彼、这里。如:「心不在焉」。《论语·卫灵公》:「众好之,必察焉。」
- 疑问代名词。《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岂、如何。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论语·先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邪!」
- 相当于「于」。《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 承接上文,以表示后果。相当于「乃」、「就」。《墨子·兼爱上》:「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 语气词,置句末:➊ 表示肯定。相当于「也」、「矣」。唐·柳宗元〈封建论〉:「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➋ 表示疑问。相当于「耶」、「呢」。《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➌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 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样子」。如:「与我心有戚戚焉。」《书经·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