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罗镇碛,贼火近洮岷。
杜甫〔唐代〕《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独卧嵩阳客,三违颍水春。艰难随老母,惨澹向时人。
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群凶弥宇宙,此物在风尘。
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草书何太苦,诗兴不无神。
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
将恐曾防寇,深潜托所亲。宁闻倚门夕,尽力洁飧晨。
疏懒为名误,驱驰丧我真。索居犹寂寞,相遇益悲辛。
流转依边徼,逢迎念席珍。时来故旧少,乱后别离频。
世祖修高庙,文公赏从臣。商山犹入楚,源水不离秦。
存想青龙秘,骑行白鹿驯。耕岩非谷口,结草即河滨。
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旅怀殊不惬,良觌渺无因。
自古皆悲恨,浮生有屈伸。此邦今尚武,何处且依仁。
鼓角凌天籁,关山信月轮。官场罗镇碛,贼火近洮岷。
萧索论兵地,苍茫斗将辰。大军多处所,馀孽尚纷纶。
高兴知笼鸟,斯文起获麟。穷秋正摇落,回首望松筠。
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群凶弥宇宙,此物在风尘。
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草书何太苦,诗兴不无神。
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
将恐曾防寇,深潜托所亲。宁闻倚门夕,尽力洁飧晨。
疏懒为名误,驱驰丧我真。索居犹寂寞,相遇益悲辛。
流转依边徼,逢迎念席珍。时来故旧少,乱后别离频。
世祖修高庙,文公赏从臣。商山犹入楚,源水不离秦。
存想青龙秘,骑行白鹿驯。耕岩非谷口,结草即河滨。
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旅怀殊不惬,良觌渺无因。
自古皆悲恨,浮生有屈伸。此邦今尚武,何处且依仁。
鼓角凌天籁,关山信月轮。官场罗镇碛,贼火近洮岷。
萧索论兵地,苍茫斗将辰。大军多处所,馀孽尚纷纶。
高兴知笼鸟,斯文起获麟。穷秋正摇落,回首望松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官场(官場)guān chǎng
(1).指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清 赵翼 《游雪崖洞甲秀楼诸胜》诗:“真成乐上乐,脱尽官场俗窠臼。”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其实则凡《新青年》同人所作的作品,无论如何宣言,官场总是头痛,不会优容的。”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三四章:“官场上多年给他养成的习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已经成了他的本能。”
(2).官府设立的贸易市场。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官场罗 镇 磧 ,贼火近 洮 岷 。” 仇兆鳌 注:“ 赵 曰:‘四镇皆置官场,收赋敛以供军须。’”《宋史·食货志上三》:“準詔课植桑枣,岭外唯产苧麻,许令折数,仍听织布赴官场博市,匹为钱百五十至二百。”
(3).三人蹴球的游戏。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白打从来逞艺,官场自小驰名。如今年老脚踜蹭,圆社无心驰骋,空使绣襦汗湿,漫教罗袜生尘,兀的是少年子弟俏门庭。”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言行》:“白打,蹴踘戏也。两人对踢为白打,三人角踢为官场。” ——《漢語大詞典》
(2).官府设立的贸易市场。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官场罗 镇 磧 ,贼火近 洮 岷 。” 仇兆鳌 注:“ 赵 曰:‘四镇皆置官场,收赋敛以供军须。’”《宋史·食货志上三》:“準詔课植桑枣,岭外唯产苧麻,许令折数,仍听织布赴官场博市,匹为钱百五十至二百。”
(3).三人蹴球的游戏。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白打从来逞艺,官场自小驰名。如今年老脚踜蹭,圆社无心驰骋,空使绣襦汗湿,漫教罗袜生尘,兀的是少年子弟俏门庭。”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言行》:“白打,蹴踘戏也。两人对踢为白打,三人角踢为官场。” ——《漢語大詞典》
罗 ( 羅 ) luó
罗 [ luó ]
- 捕鸟的网:~网。
-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
-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 散布:~列。
-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
- 用罗筛东西:~面。
-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
-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
- 同“脶”。
- 姓。
镇 ( 鎮 ) zhèn
镇 [ zhèn ]
- 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
- 以武力维持安定:~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反。~服。~慑。~守。
- 安定:~静。~定。
-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
-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 较大的集市:城~。村~。
-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
- 整个一段时间:~日(整天)。
- 时常:十年~相随。
-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 姓。
碛 ( 磧 ) qì
碛 [ qì ]
- 浅水中的沙石。
- [沙~]沙漠。不生草木的沙石地。
贼火(賊火)zéi huǒ
见“ 贼伙 ”。 ——《漢語大詞典》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形-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洮岷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官场罗镇碛,贼火近洮岷。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