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名-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 量詞:➊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无像(無像)wú xiàng
见“ 无象 ”。 ——《漢語大詞典》
而 ér《國語辭典》
而 [ ér ]
名- 两颊上的毛。《说文解字·而部》:「而,须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诗经·大雅·桑柔》:「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左传·定公十四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 我。《战国策·赵策一》:「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壮而老」。
- 能、可以。《战国策·齐策六》:「齐多知而解此环不?」《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 之、的。《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淮南子·人间》:「虞之与虢,相恃而势也。」
- 以。如:「从今而后」、「自此而下」。《易经·系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 才、始。表时间。《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 犹。《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 和、与。《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
- 并且。《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则、就。《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
- 如、若。《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因而、所以。《左传·成公八年》:「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情动于中,而形于声。」
- 然而、但是、却。表转折之意。《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孟子·离娄下》:「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
- 尚且。《庄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之道乎?」《淮南子·人间》:「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 用于句末,相当于「兮」、「罢了」。《诗经·齐风·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用于句首,相当于「岂」、「难道」。《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晋,未敢携贰,况卫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
- 用于形容词或副词的语尾,无义。《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何能择?」
普 pǔ《國語辭典》
普 [ pǔ ]
形- 广大而周遍。如:「普通」、「普遍」、「普级」。《孟子·万章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普鲁士的简称。如:「普法战争」。
- 姓。如元代有普恩,明代有普泰。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 回答:答~。喊他不~。~承。
-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 姓。
-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 对待:~付。~变。~酬。
神 shén《國語辭典》
神 [ shén ]
名- 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与主宰者称为「神」。如:「山神」、「天神」、「海神」。
- 圣贤或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也称为「神」。《后汉书·卷四十四·张禹传》:「中土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涉。」
- 人的精气或注意力。如:「留神」、「伤神」、「聚精会神」。
- 姓。如汉代有神曜。
- 稀奇、玄妙、不平凡的。如:「神童」、「神机妙算」。
无虑(無慮)wú lǜ
(1).没有深谋远虑。《孙子·行军》:“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於人。” 杜牧 注:“无有深谋远虑,但恃一夫之勇,轻易不顾者,必为敌人所擒也。”《后汉书·安帝纪》:“比年虽获丰穰,尚乏储积,而小人无虑,不图久长,嫁娶送终,纷华靡丽。”
(2).不要扰乱。《吕氏春秋·长利》:“夫子盍行乎?无虑吾农事。” 高诱 注:“虑,犹乱也。”一说不要阻滞。 陈奇猷 校释:“虑落、留三字盖双声兼迭韵,自可通假。《説文》:‘留,止也。’……‘无虑吾农事’,盖谓无滞止吾农事,即今语‘勿躭搁我的农事’耳。”
(3).无所忧虑;不愁。《淮南子·原道训》:“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 唐 司空图 《漫题》诗之三:“率怕人言谨,闲宜酒韵高。山林若无虑,名利不难逃。”《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钝秀才 ﹞初时还怕他还乡……又有人传言道:是随 赵指挥 粮船上京,被 黄河 水决,已覆没矣。心下坦然无虑。”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群芳榜》:“凡有言,无虑不从。”参见“ 无忧无虑 ”。
(4).大约;总共。《周髀算经》卷下:“无虑后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未有定。” 赵爽 注:“无虑者,粗计也。”《汉书·冯奉世传》:“今反虏无虑三万人,法当信用六万人。” 颜师古 注:“无虑,举凡之言也。无小思虑而大计也。”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 寿皇 ﹞游幸湖山,御大龙舟。宰执从官,以至大璫应奉诸司及京府弹压等,各乘大舫,无虑数百。”《明史·顾宪成传》:“ 宪成 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无虑百十疏。” 郭沫若 《羽书集·纪念台儿庄》:“参加火炬游行的通合 武汉 三镇,无虑有五十万人。” ——《漢語大詞典》
(2).不要扰乱。《吕氏春秋·长利》:“夫子盍行乎?无虑吾农事。” 高诱 注:“虑,犹乱也。”一说不要阻滞。 陈奇猷 校释:“虑落、留三字盖双声兼迭韵,自可通假。《説文》:‘留,止也。’……‘无虑吾农事’,盖谓无滞止吾农事,即今语‘勿躭搁我的农事’耳。”
(3).无所忧虑;不愁。《淮南子·原道训》:“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 唐 司空图 《漫题》诗之三:“率怕人言谨,闲宜酒韵高。山林若无虑,名利不难逃。”《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钝秀才 ﹞初时还怕他还乡……又有人传言道:是随 赵指挥 粮船上京,被 黄河 水决,已覆没矣。心下坦然无虑。”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群芳榜》:“凡有言,无虑不从。”参见“ 无忧无虑 ”。
(4).大约;总共。《周髀算经》卷下:“无虑后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未有定。” 赵爽 注:“无虑者,粗计也。”《汉书·冯奉世传》:“今反虏无虑三万人,法当信用六万人。” 颜师古 注:“无虑,举凡之言也。无小思虑而大计也。”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 寿皇 ﹞游幸湖山,御大龙舟。宰执从官,以至大璫应奉诸司及京府弹压等,各乘大舫,无虑数百。”《明史·顾宪成传》:“ 宪成 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无虑百十疏。” 郭沫若 《羽书集·纪念台儿庄》:“参加火炬游行的通合 武汉 三镇,无虑有五十万人。” ——《漢語大詞典》
常安 cháng ān
长久安定;经常安宁。《荀子·荣辱》:“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 汉 贾谊 《新书·胎教》:“故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 唐 白居易 《咏怀》:“知分心自足,委顺身常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