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河汉横而斗润,云雾敛而秋宽。

释正觉宋代〕《禅人写真求赞

恬然正观,山空水寒。
河汉横而斗润,云雾敛而秋宽。
如仇学子兮怒眼三角,无位真人兮赤肉一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河汉云雾

河汉(河漢)hé hàn
(1). 黄河 与 汉水 的并称。《庄子·齐物论》:“ 王倪 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沍而不能寒。’”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濯以 河 汉 之流,曝以秋阳之景。”
(2).指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復几许。” 南朝 梁 沈约 《夜夜曲》之一:“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復直。”《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只见星沉河汉,日出扶桑。” 清 陈梦雷 《明月何皎皎》诗:“河汉已西逝,北斗忽低昂。”
(3).比喻博大精深的事物。 汉 王充 《论衡·案书》:“ 汉 作书者多, 司马子长 、 扬子云 , 河 汉 也,其餘 涇 渭 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 河 汉 而不测。”
(4).《庄子·逍遥游》:“ 肩吾 问於 连叔 曰:‘吾闻言於 接舆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成玄英 疏:“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后因以“河汉”比喻言论夸诞迂阔、不切实际。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公 云:‘贤圣去人,其间亦邇。’子姪未之许。公叹曰:‘若 郗超 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当 秦 汉 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试平心以两家诗比较,当不河汉其言矣。” 清 王韬 《中国自有常尊》:“势无陂而不平,道无往而不復,观诸上古之迹,验诸近今之事,当不河汉乎斯言。” 陈以益 《男尊女卑与贤母良妻》:“然今 日本 固儼然世界一等国也,读者能勿河汉余言乎?”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 胡先生 夙擅改削,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  ——《漢語大詞典》
横 ( 橫 ) héng/hèng
横 [ héng ]
  1. 跟地面平行的,与“”、“”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2.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相对:~写。~排。~向。~斜。纵~。
  3.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相对:~贯东西。
横 [ hèng ]
  1.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2.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而 ér《國語辭典》

而 [ ér ]

  1. 两颊上的毛。《说文解字·而部》:「而,须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诗经·大雅·桑柔》:「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左传·定公十四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2. 我。《战国策·赵策一》:「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1.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壮而老」。
  2. 能、可以。《战国策·齐策六》:「齐多知而解此环不?」《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1. 之、的。《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淮南子·人间》:「虞之与虢,相恃而势也。」
  2. 以。如:「从今而后」、「自此而下」。《易经·系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1. 才、始。表时间。《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2. 犹。《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1. 和、与。《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
  2. 并且。《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 则、就。《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
  4. 如、若。《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 因而、所以。《左传·成公八年》:「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情动于中,而形于声。」
  6. 然而、但是、却。表转折之意。《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孟子·离娄下》:「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
  7. 尚且。《庄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之道乎?」《淮南子·人间》:「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1. 用于句末,相当于「兮」、「罢了」。《诗经·齐风·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2. 用于句首,相当于「岂」、「难道」。《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晋,未敢携贰,况卫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
  3. 用于形容词或副词的语尾,无义。《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何能择?」
斗 ( 鬥 ) dǒu/dòu《國語辭典》

斗 [ dǒu ]

  1.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十升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紅樓夢·第四二回》:「如今這一個裡頭裝 了兩斗御田粳米。」
  2. 酒器。《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斗。」《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3. 形狀像斗的器具。如:「漏斗」、「熨斗」、「米斗」、「菸斗」。
  4. 星座名:➊ ​ 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有六顆星,通稱為「南斗」。➋ ​ 北斗七星。
  5. 圓形的指紋。參見「斗箕」、「斗紋」等條。
  6. 姓。如宋代有斗蓋。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比喻小。如:「斗室」、「斗城」。
  2. 比喻大。南朝梁·簡文帝〈七勵〉:「至如牽鉤壯氣,斗膽豪心。」
  3. 險峻、陡峭。《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閩遊日記》:「蓋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通「陡」。
  1. 驟然、突然。唐·韓愈〈答張十一功曹〉詩:「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润 ( 潤 ) rùn
润 [ rùn ]
  1. 不干枯,湿燥适中:湿~。~泽。滋~。
  2. 加油或水使不干枯:~肠。~滑。浸~。
  3. 细腻光滑:光~。滑~。珠圆玉~。
  4. 使有光泽,修饰:~饰。~色。
  5. 利益:利~。分~。
  6. 以财物酬人:~笔。
云雾(雲霧)yún wù
(1).云和雾。《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吾不以龙蛇为不託於云雾之势也。” 唐 王勃 《别人》诗之二:“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昏惨惨云雾埋,疎剌剌的风雨节。” 巴金 《旅途杂记·筑渝道上》:“车到山顶,四周全是云雾……下了山,抬头一望,山头云雾弥漫。”
(2).比喻令人烦恼之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引 洪□□ 《谕复敞天燕方永年诗》之三:“只为胸中云雾净,自然身列 凤凰臺 。”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她的脸上带着微笑,像开花一样。云雾已经消散了。”
(3).有云雾状底纹的织物。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贺端午。” 仇兆鳌 注:“云雾,谓衣上织文。”
(4).指有云雾状底纹的纸张。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瓦亭联句》:“笔倾江河纸云雾,叹颂天业包 陶 姚 。”  ——《漢語大詞典》
敛 ( 斂 ) liǎn
敛 [ liǎn ]
  1. 收拢,聚集:~钱。~足(收住脚步,不住前进)。~容。~衣(用收集来的碎布制成的衣)。收~。聚~。
  2. 征收:横征暴~。
  3. 收束,约束:~迹。~手(➊缩手,表示不敢恣意妄为;➋拱手,表示恭敬)。~袂(整理衣袖,表示敬服)。~抑。~步。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宽 ( 寬 ) kuān
宽 [ kuān ]
  1.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相对:~广。~阔。~绰。~敞。~度。~旷。~窄。
  2. 使松缓:~心。~衣。~解。~慰。
  3. 不严厉,不苛求:~待。~宏。~厚。~松。~容。~恕。~仁。~赦。
  4. 富裕:~裕。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