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絮风花雨一春残,未厌兹亭夜倚阑。

释正觉宋代〕《登清凉三山亭

絮风花雨一春残,未厌兹亭夜倚阑。
隐隐三山抱江月,清凉境界露松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花雨一春倚阑

絮 xù《國語辭典》

絮 [ xù ]

  1. 粗制棉。《说文解字·糸部》:「絮,敝绵也。」《汉书·卷四·文帝纪》:「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
  2. 弹松的棉花。如:「被絮」、「棉絮」。
  3. 附在植物上的茸毛。如:「柳絮」、「芦絮」。
  4. 姓。如汉代有絮舜。
  1. 将棉花均匀的塞进衣物里。如:「絮棉袄」、「絮褥子」。唐·李白〈子夜吴歌·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1. 形容说话啰嗦、没有重点。如:「絮叨」、「絮絮不休」。
  1. 厌烦、嫌恶。《红楼梦·第三四回》:「只拿那糖腌的玫瑰卤子和了,吃了半碗,又嫌吃絮了,不香甜。」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花雨 huā yǔ
    (1).花季所降的雨。 前蜀 贯休 《春山行》诗:“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宋 向子諲 《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词:“更冥冥,一帘花雨。” 元 张雨 《次孙大方仙兴诗韵》:“花雨扫尘鸞帚溼,岛云承韈蜃楼昬。”
    (2).佛教语。诸天为赞叹佛说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经·序品》:“时无色界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后用为赞颂高僧颂扬佛法之词。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十里花雨,四天香云,幢幡葢网,光蔽日月。” 唐 李白 《寻山僧不遇作》诗:“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花雨散诸天,慈云广荫庇。”
    (3).落花如雨。形容彩花纷飞。 郭沫若 《双倍的春天》诗序:“ 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漢語大詞典》
    一春
    唐 常建 落第长安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 行役留三楚,思归又一春。
    唐 刘长卿 送郑司直归上都 马首归何日,莺啼又一春。
    唐 白居易 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唐 秦韬玉 牡丹 图把一春皆占断,固留三月始教开。
    唐 韦庄 春暮 一春春事好,病酒起常迟。
    唐 陆龟蒙 惜花 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
    唐 李昭象 喜杜荀鹤及第 一春新酒兴,四海旧诗声。
    唐 罗隐 除夜寄张达 江浦思归意,明朝又一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六十八 一百年中是一春,不教日月辄移轮。
    宋 韩琦 柳絮二阕 其一 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
    宋 胡宿 早夏 一春酒费知多少,探尽囊中换赋金。
    宋 晁补之 赴广陵道中三首 其三 杨柳青青欲哺乌,一春风雨暗隋渠。
    宋 范成大 初入湖南醴陵界 一春客梦饱风雨,行尽江南闻鹧鸪。
    宋 陆游 春晚至山中因访陈道人 一春衰病集残骸,太息流尘覆酒杯。
    宋 杨万里 题所寓唐德明书斋 只言官满浑无事,也被诗愁搅一春。
    宋 刘克庄 春旱四首 其一 一春闵雨动龙颜,晓殿权停贺雪班。
    宋 真山民 春闺词 一春螺黛浑无用,付与东风染柳条。
    元 王逢 夜宴叶氏庄晓登悠然楼作 一春乐意朝来好,千里家书席上看。
    金 段克己 渔家傲 其五 送春六曲 诗句一春浑漫与。纷纷红紫俱尘土。  ——《骈字类编》
    残 ( 殘 ) cán
    残 [ cán ]
    1. 害,毁坏:~害。摧~。
    2. 不完全,余下的:~余。~阳。~存。~废。~佚。苟延~喘。
    3. 凶恶:~忍。~酷。凶~。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厌 ( 厭 ) yàn
    厌 [ yàn ]
    1. 嫌恶,憎恶:~恶(wù)。讨~。~倦。喜新~旧。不~其详。学而不~。
    2. 满足:贪得无~。
    兹 ( 茲 ) zī/cí
    兹 [ zī ]
    1. 这,这个,此:~日。~行(xíng)。
    2. 现在:~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
    3. 年:今~。来~。
    4. 同“滋”,增益;多。
    5. 古代称草席。
    兹 [ cí ]
    1. 〔龟(qiū)~〕见“龟”。
    亭 tíng《國語辭典》

    亭 [ tíng ]

    1. 秦汉时的地方治安机构。《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2. 古代建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以便旅客投宿休息。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 守望敌情的处所。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三首之三:「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4. 有顶无墙,供人憩息、观赏的建筑物,多筑在花园或路旁。如:「凉亭」、「茅亭」。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 一种供办公或营业使用的小型房子。如:「票亭」、「邮亭」、「电话亭」。
    夜 yè《國語辭典》

    夜 [ yè ]

    1. 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的一段时间。如:「夜以继日」、「夙兴夜寐」。《左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2. 姓。如汉代有夜龙。
    1. 昏暗的。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1. 夜行。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倚阑(倚闌)yǐ lán
    见“ 倚栏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