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颇道情,清癯见风骨。
箨龙出丛林,脱锦露新绿。
昂藏引头角,密密均节目。
娟然尘外姿,云雾腻寒玉。
翠满东窗阴,心眼扫恶俗。
虚静颇道情,清癯见风骨。
惠我不老春,为谁无弦曲。
葛陂蛰时事,第恐雷雨促。
不能留高閒,双碧淡相瞩。
昂藏引头角,密密均节目。
娟然尘外姿,云雾腻寒玉。
翠满东窗阴,心眼扫恶俗。
虚静颇道情,清癯见风骨。
惠我不老春,为谁无弦曲。
葛陂蛰时事,第恐雷雨促。
不能留高閒,双碧淡相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虚静 xū jìng
(1).清虚恬静。《文子·自然》:“静则同,虚则通,至德无为,万物皆容。虚静之道,天长地久,神微周盈,於物无宰。”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夫欲致精者必虚静其形,欲致贤者必卑谦其身。”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 邯 问昔何修习?曰:‘村妇何以知,但性本虚静,闲即凝神而坐,不復俗虑得入胸中耳。’”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读 老子 及 瞿曇氏 书,得其虚静慧寂之説,不逆于心。”
(2).宁静。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脯成,置虚静库中,纸袋笼而悬之。”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 元 朝 倪瓒 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 ——《漢語大詞典》
(2).宁静。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脯成,置虚静库中,纸袋笼而悬之。”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 元 朝 倪瓒 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 ——《漢語大詞典》
颇 ( 頗 ) pō
颇 [ pō ]
- 偏,不正:偏~。~覆。~僻。
- 很,相当地;~为(wéi)。~佳。~久。~以为然。
- 姓。
道情 dào qíng
(1).道义;情理。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拯溺繇道情,龕暴资神理。” 前蜀 韦庄 《江上村居》诗:“本无踪跡恋柴扃,世乱须教识道情。”
(2).修道者超凡脱俗的情操。《世说新语·文学》“汰法师” 刘孝标 注引《安法师传》:“ 竺法汰 者,体器弘简,道情冥到。” 唐 杨巨源 《送李舍人归兰陵里》诗:“家贫境胜心无累,名重官閒口不论。惟有道情常自足,启期天地易知恩。” 清 金农 《东峪访马山人卜肆》诗:“高顙称狂客,端居证道情。”
(3).指修道者的情谊。 唐 元稹 《伴僧行》:“春来求事百无成,因向愁中识道情。花满杏园千万树,几人能伴老僧行。”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一》引 明 来复 《游天竺》诗:“桂子巖前秋气新,老禪留客道情真。”
(4).曲艺的一种,用渔鼓和简板伴奏。原为道士演唱的道教故事的曲子,后来用一般民间故事做题材。《全元散曲·端正好》:“我则待闲遥遥唱箇道情,醉醺醺的打箇稽首。”《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忽见 张良 渔鼓简子,口唱道情,仙鹤遶舞,野鹿啣花,前来接驾。” 赵景深 《〈中国古典讲唱文学丛书〉序》:“ 唐 代已有‘九真’、‘承天’等道曲(《唐会要》卷三三)及募化的道情; 宋 代又创制了渔鼓,为道情的主要的打拍乐器。” ——《漢語大詞典》
(2).修道者超凡脱俗的情操。《世说新语·文学》“汰法师” 刘孝标 注引《安法师传》:“ 竺法汰 者,体器弘简,道情冥到。” 唐 杨巨源 《送李舍人归兰陵里》诗:“家贫境胜心无累,名重官閒口不论。惟有道情常自足,启期天地易知恩。” 清 金农 《东峪访马山人卜肆》诗:“高顙称狂客,端居证道情。”
(3).指修道者的情谊。 唐 元稹 《伴僧行》:“春来求事百无成,因向愁中识道情。花满杏园千万树,几人能伴老僧行。”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一》引 明 来复 《游天竺》诗:“桂子巖前秋气新,老禪留客道情真。”
(4).曲艺的一种,用渔鼓和简板伴奏。原为道士演唱的道教故事的曲子,后来用一般民间故事做题材。《全元散曲·端正好》:“我则待闲遥遥唱箇道情,醉醺醺的打箇稽首。”《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忽见 张良 渔鼓简子,口唱道情,仙鹤遶舞,野鹿啣花,前来接驾。” 赵景深 《〈中国古典讲唱文学丛书〉序》:“ 唐 代已有‘九真’、‘承天’等道曲(《唐会要》卷三三)及募化的道情; 宋 代又创制了渔鼓,为道情的主要的打拍乐器。” ——《漢語大詞典》
清癯 qīng qú
亦作“ 清臞 ”。 犹清瘦。 宋 陆游 《贺张参政修史启》:“镇抚四夷,位居台鼎,而有山泽清臞之容。”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别后》曲:“一年餘凤隻鸞孤,枕上嗟吁,镜里清癯。”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僧了心》:“仰视云根,秀拔天骨,清臞玉立。”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八八:“我们到时,看见有二三十个孩子在一个游戏室里玩,只有几个小孩看上去清癯些。” ——《漢語大詞典》
见风(見風)jiàn fēng
谓犯人告便,放风。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三折:“哥哥,你在这里,我要见风去也。”
被讽刺。风,通“ 讽 ”。 明 张居正 《答奉常陆五台论治体用刚书》:“僕所以恳恳救之者,盖以仰答圣恩,下明臣节耳,非欲为沽名之事也,而丈乃以 潞公 见风,误矣。”一本作“ 见讽 ”。 ——《漢語大詞典》
被讽刺。风,通“ 讽 ”。 明 张居正 《答奉常陆五台论治体用刚书》:“僕所以恳恳救之者,盖以仰答圣恩,下明臣节耳,非欲为沽名之事也,而丈乃以 潞公 见风,误矣。”一本作“ 见讽 ”。 ——《漢語大詞典》
骨 gǔ/gū《國語辭典》
骨 [ gǔ ]
名- 动物体内支持身体的支架组织。如:「筋骨」、「接骨」、「脊椎骨」、「脱胎换骨」。
- 支撑物体的架子。如:「龙骨」、「钢骨」、「伞骨」。
- 气概、风格。如:「傲骨」、「风骨」。唐·王维〈少年行〉四首之二:「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姓。如隋代有骨仪。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骨 [ gú ]
- 参见「[[骨头」、「骨碌」等条。
骨 [ gū ]
- 参见「骨朵儿]]」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