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衣冠今不乏,登高望远几含情。
五指参天五岳呈,四州导水四山倾。地脉不缘沧海断,中原垂尽睹全琼。
特起昆崙浮浩瀁,居然福地拟蓬瀛。鸿荒世远不可辨,唐虞声教朔南并。
郡县开疆始秦汉,舆图一统归皇明。玉旨一从褒甸服,珠崖千古表神京。
海滨弦诵追邹鲁,天上夔龙翊治平。乡里衣冠今不乏,登高望远几含情。
爰稽往牒纪图谶,大魁五解须汇征。数过时考今则可,后有作者谁先鸣。
北冲河口尚未塞,女娲补炼须经营。裁成辅相固有道,望景观卜希前旌。
弱龄荏苒今衰晚,去来吾党欣逢迎。维时天中际佳节,嘤鸣求友罗群英。
蒲觞綵缕纷竞劝,玄谈四座俱高声。就席探韵陈风雅,稽首神天为主盟。
卓明堂前一杯酒,上帝肸蚃一墙羹。肝胆镌铭谐楚越,市义好德垂休名。
从此山灵增气色,风云际会符嘉祯。五百名世应时出,三千礼乐对纵横。
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雍熙世拟华胥国,蛮荒时筑受降城。
逸史赓歌摘苏句,载称奇绝冠平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乡里(鄉里)xiāng lǐ
(1). 周 制,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之处曰里。因以“乡里”泛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周礼·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惠施,乡里之委积以卹民之囏阨。” 郑玄 注:“乡里,乡所居也。”《吴子·治兵》:“乡里相比,什伍相保。”《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释名》:“民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自然民谣;一种为假作民谣。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流行乡里间的徒歌。”
(2).家乡;故里。《管子·立政》:“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后汉书·刘盆子传》:“﹝ 杨音 ﹞与 徐宣 俱归乡里,卒於家。”《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譬如 蒋士镳 ,平时欺侮善良,横行乡里,那倒要当心点儿。”
(3).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犹乡亲;同乡。《墨子·尚贤中》:“入则不慈孝父母,出则不长弟乡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许允 为吏部郎,多用乡里。” 清 陈康祺 《郎潜记闻》卷一:“时知县事者为 湖北 温壮勇公 绍原 , 陆制军 乡里也。” 黄谷柳 《虾球传·难童之家》:“好,我们两人算是同乡了。喂,乡里,你大还是我大?”
(4).指居里或籍贯相同。《周书·寇洛传》:“及 贺拔岳 西征, 洛 与之乡里,乃募从入 关 。” 明 王琦 《寓圃杂记》卷下:“公与 熊 有乡里之好,因以阴隲之説諭之, 熊 不省。”《明史·奸臣传·鄢懋卿》:“ 植 与 嵩 乡里,尝劝 嵩 杀 杨继盛 。”
(5).指妻。 南朝 梁 沈约 《山阴柳家》诗:“还家问乡里,詎堪持作夫?”《南史·张彪传》:“ 沈泰 説 陈文帝 遣 章昭达 领千兵重购之,并图其妻…… 彪 知不免,谓妻 杨 呼为乡里曰:‘我不忍令乡里落佗处,今当先杀乡里然后就死。’” ——《漢語大詞典》
(2).家乡;故里。《管子·立政》:“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后汉书·刘盆子传》:“﹝ 杨音 ﹞与 徐宣 俱归乡里,卒於家。”《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譬如 蒋士镳 ,平时欺侮善良,横行乡里,那倒要当心点儿。”
(3).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犹乡亲;同乡。《墨子·尚贤中》:“入则不慈孝父母,出则不长弟乡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许允 为吏部郎,多用乡里。” 清 陈康祺 《郎潜记闻》卷一:“时知县事者为 湖北 温壮勇公 绍原 , 陆制军 乡里也。” 黄谷柳 《虾球传·难童之家》:“好,我们两人算是同乡了。喂,乡里,你大还是我大?”
(4).指居里或籍贯相同。《周书·寇洛传》:“及 贺拔岳 西征, 洛 与之乡里,乃募从入 关 。” 明 王琦 《寓圃杂记》卷下:“公与 熊 有乡里之好,因以阴隲之説諭之, 熊 不省。”《明史·奸臣传·鄢懋卿》:“ 植 与 嵩 乡里,尝劝 嵩 杀 杨继盛 。”
(5).指妻。 南朝 梁 沈约 《山阴柳家》诗:“还家问乡里,詎堪持作夫?”《南史·张彪传》:“ 沈泰 説 陈文帝 遣 章昭达 领千兵重购之,并图其妻…… 彪 知不免,谓妻 杨 呼为乡里曰:‘我不忍令乡里落佗处,今当先杀乡里然后就死。’” ——《漢語大詞典》
衣冠 yī guān
(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管子·形势》:“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史记·孔子世家》:“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 孔子 衣冠琴车书,至于 汉 二百餘年不絶。”
(2).泛指衣着,穿戴。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元无有》:“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 明 钱澄之 《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颇羡村翁古,衣冠似 汉 年。” 徐迟 《入峡记》:“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
(3).专指礼服。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记青州府中学堂(二)》:“我穿了素服,没有衣冠,有所不便。”
(4).代称缙绅、士大夫。《汉书·杜钦传》:“ 茂陵 杜鄴 与 钦 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 钦 为‘盲 杜子夏 ’以相别。” 颜师古 注:“衣冠谓士大夫也。”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 吴 宫花草埋幽径, 晋 代衣冠成古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高公 见他説罢,晓得是衣冠中人,遭盗流落,深相怜悯。” 高旭 《元旦》诗:“剧怜肝胆存屠狗,失笑衣冠尽沐猴。”
(5).借指文明礼教。《宋史·胡铨传》:“ 秦檜 ,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而为左衽之乡。”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诵佛经说下》:“知大地之广,则能敬佛;知圣王之道,行於衣冠文物之邦,则不为怪谬之谬,谓三教同源。”
穿衣戴冠。 汉 刘向 《说苑·修文》:“ 孔子 见 子桑伯子 , 子桑伯子 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説而文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华原郡王 , 燕王 子也,性好昼睡,每自旦酣寝,至暮始兴,盥濯櫛漱,衣冠而出。”《花月痕》第五十回:“ 荷生 衣冠升帐,中军传呼 倭 目一人进见。” ——《漢語大詞典》
(2).泛指衣着,穿戴。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元无有》:“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 明 钱澄之 《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颇羡村翁古,衣冠似 汉 年。” 徐迟 《入峡记》:“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
(3).专指礼服。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记青州府中学堂(二)》:“我穿了素服,没有衣冠,有所不便。”
(4).代称缙绅、士大夫。《汉书·杜钦传》:“ 茂陵 杜鄴 与 钦 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 钦 为‘盲 杜子夏 ’以相别。” 颜师古 注:“衣冠谓士大夫也。”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 吴 宫花草埋幽径, 晋 代衣冠成古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高公 见他説罢,晓得是衣冠中人,遭盗流落,深相怜悯。” 高旭 《元旦》诗:“剧怜肝胆存屠狗,失笑衣冠尽沐猴。”
(5).借指文明礼教。《宋史·胡铨传》:“ 秦檜 ,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而为左衽之乡。”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诵佛经说下》:“知大地之广,则能敬佛;知圣王之道,行於衣冠文物之邦,则不为怪谬之谬,谓三教同源。”
穿衣戴冠。 汉 刘向 《说苑·修文》:“ 孔子 见 子桑伯子 , 子桑伯子 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説而文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华原郡王 , 燕王 子也,性好昼睡,每自旦酣寝,至暮始兴,盥濯櫛漱,衣冠而出。”《花月痕》第五十回:“ 荷生 衣冠升帐,中军传呼 倭 目一人进见。”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不乏 bù fá
不缺少。《后汉书·吴祐传》:“ 吴氏 世不乏 季子 矣。”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十:“是以轮匠肆目,不乏 奚仲 之妙;瞽叟清耳,而无 伶伦 之察。” 郑观应 《盛世危言》附录《新闻报论粤省有三大害》:“如第一害之汉奸,则 上海 亦不乏其人。”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 ——《漢語大詞典》
登高 dēng gāo
(1).升至高处。《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明 刘基 《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 郁达夫 《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
(2).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 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
(3).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 《鄴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 参军 张望 有《七日登高》诗, 韩退之 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
(4).锦的别名。 晋 陆翙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鄴 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 平阳 采桑之津,躬劳蚕月。” ——《漢語大詞典》
(2).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 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
(3).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 《鄴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 参军 张望 有《七日登高》诗, 韩退之 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
(4).锦的别名。 晋 陆翙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鄴 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 平阳 采桑之津,躬劳蚕月。” ——《漢語大詞典》
望远(望远)
三辅黄图长安有夜光宫望远宫 ——《分类字锦》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含情 hán qíng
怀着感情;怀着深情。 汉 王粲 《公宴诗》:“今日不极懽,含情欲待谁?”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眇茫。” 明 高启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含情欲为 秋娘 赋,愧我才非 杜牧之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 何玉凤 道:﹞‘人生在世,含情负性,岂同草木无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