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切法离分别相,依前诸相自如如。

释祖钦宋代〕《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一切法离分别相,依前诸相自如如。
春风影里乾坤大,无限江山开画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切分别依前诸相自如

一切 yī qiè
(1).权宜;临时。《战国策·秦策五》:“説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 鲍彪 注:“一切,权宜也。”《淮南子·泰族训》:“今 商鞅 之启塞, 申子 之三符, 韩非 之孤愤, 张仪 苏秦 之从衡,皆掇取之权、一切之术也。”《汉书·平帝纪》:“赐天下民爵一级,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颜师古 注:“一切者,权时之事,非经常也。犹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晋书·王廙传》:“是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採速成之誉。”《新唐书·高郢传》:“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磾万人之力,邀一切之报,其为不可亦明矣。”
(2).副词。一概;一律。《管子·臣乘马》:“国无币,以穀準币。国穀之櫎,一切什九。”《史记·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 秦 者,大抵为其主游閒於 秦 耳,请一切逐客。” 司马贞 索隐:“一切犹一例,言尽逐之也。言切者,譬若利刃之割,一运斤无不断者。”《后汉书·光武帝纪》:“詔陇 蜀 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方大驾南渡,典章一切扫荡无遗,甚至祖宗諡号亦皆忘失。”
(3).全部,所有。 北齐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一切树木,欲记其阴阳,不令转易。”《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皆破之而作二分。”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今世俗子与一切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洵若 杨氏 所云,则将舍六艺而言道德,且驱古今一切之书,俱以文艺之末概之矣。” 巴金 《我和文学》:“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努力,它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
(4).泛指全部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然则古史所记,一切皆无,何但一事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世一切变古,唐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 唐 旧为可喜。” 艾青 《<诗选>自序》:“对一切都兴奋,就是对一切都不兴奋。”
(5).一般的;普通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度辽将军皇甫规》:“ 去病 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 规 世家纯儒,何独负哉?” 清 李渔 《慎鸾交·弃旧》:“那内监总是无儿,儘着他的家私办作粧奩陪嫁。你説下官这箇新郎还是做得过做不过?这还是一切小事。”  ——《漢語大詞典》
法 fǎ《國語辭典》

法 [ fǎ ]

  1. 律令。如:「法令」、「法律」。《韩非子·定法》:「法者,宪令著于官府。」
  2. 制度。《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
  3. 范式、原则。如:「文法」、「语法」。
  4. 途径。如:「方法」、「办法」。
  5.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法坛」。《五灯会元·卷六·谷山藏禅师》:「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6. 方术、技巧。如:「道士作法」、「魔法」。
  7. 法国的简称。旧音ㄈㄚˋ fà。如:「中法战争」、「英法战争」。
  8. 姓。如汉代有法雄。
  1. 仿效。如:「效法」。《周易·系辞上》:「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1. 可为法则的。如:「法书」、「法帖」。
  2. 属于佛家的。如:「法衣」、「法号」。

法 [ fā ]

  1. 在「没法儿」、「想个法儿」等语词中的音读。

法 [ fá ]

  1. 参见「法子 」条。
离 ( 離 ) lí
离 [ lí ]
  1. 相距,隔开:距~。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
  2. 离开,分开:分~。~别。~家。~散(sàn)。~职。~异。~间(jiàn )。支~破碎。
  3. 缺少:办好教育~不开教师。
  4.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5. 古同“罹”,遭受。
  6.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7. 〔~~〕形容草木茂盛,如“~~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8. 姓。
分别 fēn bié
(1).区别;分辨。《荀子·王制》:“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 汉 王充 《论衡·程材》:“虽 孔 墨 之材,不能分别。”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首更詔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餘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当理而无私心,当理与无私心,如何分别?” 鲁迅 《野草·狗的驳诘》:“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
(2).分头;各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时郎中令 石建 为上分别言两人事。”《后汉书·袁安传》:“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餘家。” 元 耶律铸 《日将出》诗:“阴云夜合乾坤失,万象不能分别得。”《红楼梦》第四四回:“ 贾璉 又命 林之孝 将那二百银子入在流水帐上,分别添补,开销过去。”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估计他们已走出很远,就分别在独立家屋和帐篷里投了几个手榴弹。”
(3).划分。《汉书·西域传下》:“后 乌就屠 不尽归诸翎侯民众, 汉 復遣 长罗侯 惠 将三校屯 赤谷 ,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此天地所以分别区域,隔絶内外也。”
(4).差别;不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夷甫 ﹞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宋 李纲 《北归昼渡海风便波平尤觉奇绝》诗之二:“来时风浪夜喧惊,归去潮波枕席平。非是波神有分别,故教清昼看寰瀛。” 朱自清 《中国歌谣》:“本来歌谣都是原始的诗,从‘辞’而论,并无分别。”
(5).离别。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晋 陶潜 《拟古九首》诗之三:“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元 无名氏 《梧桐叶》第一折:“临歧分别,一旦恩情成断絶。”《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直送上船,方纔分别。” 峻青 《海啸》第三章八:“这次分别,下一次还不知什么时候见面呢。”
(6).佛教语。谓凡夫之虚妄计度。 唐 白居易 《答次休上人》诗:“禪心不合生分别,莫爱餘霞嫌碧云。”
(7).谓妄加区分。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漢語大詞典》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依前 yī qián
照旧;仍旧。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尤忌捋心”原注:“捋心则科茹不长,更须依法烧之,则依前茂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 宋 张先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词:“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娘復翻身转又上楼去,依前倒在牀上。”  ——《漢語大詞典》
诸相(諸相)zhū xiāng
佛教语。指一切事物外现的形态。《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法常寂然,灭诸相故。” 唐 李邕 《五台山清凉寺碑》:“示立诸相而无所立,广度羣生而无所度。” 唐 高适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诗:“香界泯羣有,浮图岂诸相。”  ——《漢語大詞典》
自如 zì rú
(1).犹自若。神态镇定自然。《史记·张丞相列传》:“ 通 ( 邓通 )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 ( 申屠嘉 )坐自如,故不为礼。”《新五代史·周太祖纪》:“屠者曰:‘尔勇者,能杀我乎?’ 威 即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 威 颇自如。”《明史·方国珍传》:“ 吴 元年克 杭州 , 国珍 据境自如,遣间谍假贡献名覘胜负。”《老残游记》第二回:“高谈阔论,説笑自如。”
(2).犹相当。《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 法, 博望侯 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 广 军功自如,无赏。”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五》:“自如者,自当也。”
(3).谓依然如故。《新唐书·刘仁轨传》:“部人折衝都尉 鲁寧 者,豪纵很法,县莫敢屈。 仁轨 约不再犯,而 寧 暴横自如, 仁轨 榜杀之。”《新唐书·王彦威传》:“会边兵诉所赐不时,縑皆敝恶,摄吏送臺狱,而 彦威 视事自如,及詔停务,始惶恐就第。” 宋 苏辙 《司马温公挽词》之二:“富贵终何有,清贫只自如。”
(4).自由;不受拘束。 宋 苏辙 《同子瞻泛汴泗得渔酒》诗之一:“渌水雨新涨,扁舟意自如。” 董必武 《观三门峡枢纽工程》诗之三:“人民作主当家后,众志成城意自如。” 巴金 《机器的诗》:“看见这些站在机器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精神,我非常感动。”
(5).活动等不受阻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再转其磨,则力几不胜,非夙者之旋运自如矣。”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B博士不离我座旁,却不多指示,只凭我旋转自如。”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