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出之不留积,布散仅足资南方。
郑刚中〔宋代〕《广南食槟榔先嚼蚬灰蒌》
海风飘摇树如幢,风吹树颠结槟榔。贾人相衔浮巨舶,动以百斛输官场。
官场出之不留积,布散仅足资南方。闻其入药破痃癖,铢两自可攻腹肠。
如何费耗比菽粟,大家富室争收藏。邦人低颜为予说,浓岚毒雾将谁当。
蒌藤生叶大于钱,蚬壳火化灰如霜。鸡心小切紫花碎,灰叶佐助消百殃。
宾朋相逢未唤酒,煎点亦笑茶瓯黄。摩挲蒳孙更兼取,此味我知君未尝。
吾邦合姓问名者,不许羔雁先登堂。盘奁封题裹文绣,个数惟用多为光。
闻公嚼蜡尚称好,随我啖此当更良。支颐细听邦人说,风俗今知果差别。
为饥一饭众肯置,食蓼忘辛定谁辍。语言混杂常嗫嚅,怀袖携持类饕餮。
唇无贵贱如激丹,人不诅盟皆歃血。初疑被窘遭折齿,又怪病阳狂嚼舌。
岂能鼎畔窃朱砂,恐或遇仙餐绛雪。又疑李贺呕心出,咳唾皆红腥未歇。
自求口实象为颐,颐中有物名噬嗑。噬遇腊肉尚为吝,饮食在颐尤欲节。
酸咸甘苦各有脏,偏受辛毒何其拙。那知玉液贵如酥,况是华池要清洁。
我尝效尤进薄少,土灰在喉津已噎。一身生死托造化,琐琐谁能污牙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官场(官場)guān chǎng
(1).指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清 赵翼 《游雪崖洞甲秀楼诸胜》诗:“真成乐上乐,脱尽官场俗窠臼。”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其实则凡《新青年》同人所作的作品,无论如何宣言,官场总是头痛,不会优容的。”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三四章:“官场上多年给他养成的习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已经成了他的本能。”
(2).官府设立的贸易市场。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官场罗 镇 磧 ,贼火近 洮 岷 。” 仇兆鳌 注:“ 赵 曰:‘四镇皆置官场,收赋敛以供军须。’”《宋史·食货志上三》:“準詔课植桑枣,岭外唯产苧麻,许令折数,仍听织布赴官场博市,匹为钱百五十至二百。”
(3).三人蹴球的游戏。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白打从来逞艺,官场自小驰名。如今年老脚踜蹭,圆社无心驰骋,空使绣襦汗湿,漫教罗袜生尘,兀的是少年子弟俏门庭。”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言行》:“白打,蹴踘戏也。两人对踢为白打,三人角踢为官场。” ——《漢語大詞典》
(2).官府设立的贸易市场。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官场罗 镇 磧 ,贼火近 洮 岷 。” 仇兆鳌 注:“ 赵 曰:‘四镇皆置官场,收赋敛以供军须。’”《宋史·食货志上三》:“準詔课植桑枣,岭外唯产苧麻,许令折数,仍听织布赴官场博市,匹为钱百五十至二百。”
(3).三人蹴球的游戏。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白打从来逞艺,官场自小驰名。如今年老脚踜蹭,圆社无心驰骋,空使绣襦汗湿,漫教罗袜生尘,兀的是少年子弟俏门庭。”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言行》:“白打,蹴踘戏也。两人对踢为白打,三人角踢为官场。”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动-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积 ( 積 ) jī
积 [ jī ]
- 聚集:~少成多。处心~虑。~储。~愤。~郁。~怨。~愿。~累(lěi )。~攒。
-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数。乘~。体~。容~。
- 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这孩子有~。捏~。
布散 bù sàn
(1).散布;传布。《释名·释天》:“夏曰昊天,其气布散,皓皓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纪》:“皦其篇供称布散妖书,见面上票签有‘国本攸关’四字。”《东周列国志》第一○二回:“密遣细作至 魏 ,访求 晋鄙 之党,奉以多金,使之布散流言。”
(2).离散。《大戴礼记·用兵》:“﹝ 夏桀 、 商紂 ﹞杀戮无罪,不祥於天,粒食之民,布散厥亲,疏远国老,幼色是与,而暴慢是亲。”
(3).分施。《元史·王约传》:“俸禄所入,布散姻族,外及贫士。”
闲散自在。 汉 王充 《论衡·书解》:“案古作书者,多位布散槃解;辅倾寧危,非著作之人所能为也。” ——《漢語大詞典》
(2).离散。《大戴礼记·用兵》:“﹝ 夏桀 、 商紂 ﹞杀戮无罪,不祥於天,粒食之民,布散厥亲,疏远国老,幼色是与,而暴慢是亲。”
(3).分施。《元史·王约传》:“俸禄所入,布散姻族,外及贫士。”
闲散自在。 汉 王充 《论衡·书解》:“案古作书者,多位布散槃解;辅倾寧危,非著作之人所能为也。” ——《漢語大詞典》
仅 ( 僅 ) jǐn/jìn
仅 [ jǐn ]
- ◎ 不过,才:不~如此。绝无~有。~只(仅仅)。
- ◎ 将近,几乎:士卒~万人。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名-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 富裕。如:「富足」。
-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副- 过分。参见「足恭 」条。
资 ( 資 ) zī
资 [ zī ]
-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
-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
- 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
- 智慧能力:~质。天~。
- 出身和经历:~格。~历。
- 姓。
南方 nán fāng
(1).南面,南边。表示方位。《易·说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高亨 注:“《説卦》又以八卦配八方,离为南方,故曰‘南方之卦’也。”《仪礼·觐礼》:“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山海经·海外北经》:“臺在其东,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2).泛指南部地区,指 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左传·昭公十九年》:“若大城 城父 ,而寘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后汉书·杨终传》:“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新五代史·杂传·安从进》:“自 范延光 反 鄴 , 从进 已畜异志,恃 江 为险,招集亡命,益置军兵。南方贡输道出 襄阳 者,多擅留之。” 陶成章 《浙案记略》:“凡属 长江 以南,俱属南部,称曰南方。” 丁玲 《韦护》第一章三:“那南方人的 北京 腔,又柔和,又跃动。”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南部地区,指 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左传·昭公十九年》:“若大城 城父 ,而寘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后汉书·杨终传》:“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新五代史·杂传·安从进》:“自 范延光 反 鄴 , 从进 已畜异志,恃 江 为险,招集亡命,益置军兵。南方贡输道出 襄阳 者,多擅留之。” 陶成章 《浙案记略》:“凡属 长江 以南,俱属南部,称曰南方。” 丁玲 《韦护》第一章三:“那南方人的 北京 腔,又柔和,又跃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