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原不负直臣,豸绣如故金紫新。
往岁晋国逢阳九,蕴隆虫虫戌连酉。蹲鸱乌昧何处寻,壑转老羸壮者走。
柱后惠文此时虚,萑苻潢池啸聚有。弹压咸思暴胜之,绣衣持斧频回首。
有命一朝畀苏天,孺文风采已先传。国人望君如望岁,蚤见河汾春色妍。
累疏乞休休未得,幡然受赠绕朝鞭。西来马首澄清始,惠露仁风溥大千。
乱民乱绳理不急,卖剑买牛旋自戢。去甚亡何害马驱,劳来未久蜚鸿集。
得情惟念孑遗馀,谳狱每为累囚泣。一意平反挽太和,雨旸时若蒸民粒。
鼠牙雀角牵姝嫠,大书严禁示转移。头会茧丝清解绶,根株薤本拔褰帷。
撤除驺从乘传日,大简车徒阅塞时。数年官事浃旬了,到处登临有所思。
风味眉山自潇洒,情澜性海何如者。文章三昧属家传,游戏霜毫总大雅。
怪底风霾撼并州,离思歘忽嘶骢马。浮云聚散公不惊,满腔温厚凭诗写。
天王原不负直臣,豸绣如故金紫新。热闹场中谁是主,繁华梦里未为真。
读公新诗见公意,片语咽喉每逡巡。只今典刑将渐远,临岐那不泪沾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天王 tiān wáng
(1).天子。 春秋 时特指 周 天子。《春秋·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 咺 来归 惠公仲子 之賵。” 孔颖达 疏:“天王, 周平王 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天王》:“《尚书》之文,但称王,《春秋》则曰天王,以当时 楚 吴 徐 越 皆僭称王,故加天以别之也。”
(2).称帝王。《庄子·天道》:“昔者 舜 问於 尧 曰:‘天王之用心何如?’” 汉 王符 《潜夫论·巫列》:“及民间缮治,微蔑小禁,本非天王所当惮也。”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 犬戎 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化碧有怀酬侠客,控寃无路达天王。”
(3).指诸侯。《南齐书·晋安王子懋传》:“ 子懋 谓曰:‘朝廷令身单身而反,身是天王,岂可过尔轻率。’”
(4).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势的人。《红楼梦》第四六回:“我这一辈子,别説是 宝玉 ,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
(5). 太平天囯 领袖 洪秀全 的称号。
(6). 印度 宗教传说中的天界之王。佛教称护法神为天王,如毗沙门天王、四天王。 ——《漢語大詞典》
(2).称帝王。《庄子·天道》:“昔者 舜 问於 尧 曰:‘天王之用心何如?’” 汉 王符 《潜夫论·巫列》:“及民间缮治,微蔑小禁,本非天王所当惮也。”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 犬戎 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化碧有怀酬侠客,控寃无路达天王。”
(3).指诸侯。《南齐书·晋安王子懋传》:“ 子懋 谓曰:‘朝廷令身单身而反,身是天王,岂可过尔轻率。’”
(4).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势的人。《红楼梦》第四六回:“我这一辈子,别説是 宝玉 ,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
(5). 太平天囯 领袖 洪秀全 的称号。
(6). 印度 宗教传说中的天界之王。佛教称护法神为天王,如毗沙门天王、四天王。 ——《漢語大詞典》
原 yuán《國語辭典》
原 [ yuán ]
動- 本於、發生於。《莊子·天下》:「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禮記·王制》:「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
- 推究根源。《易經·繫辭下》:「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四·雜誌一》:「磁石之指南,猶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 寬恕、諒解。如:「原諒」、「情有可原」。《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范冉傳》:「冉首自劾退,詔書特原不理罪。」
- 根本。《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萬物不同,而用之於人異也,此治亂存亡死生之原。」漢·王符《潛夫論·務本》:「游業末事以收民利,此貧邦之原也。」
- 廣大而平坦的地方。如:「平原」、「高原」。《書經·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原壤。
- 最初的、本來的。如:「原文」、「原著」、「原油」、「物歸原主」。
- 再。《淮南子·泰族》:「原蠶一歲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為其殘桑也。」《資治通鑑·卷二七一·後梁紀六·均王貞明六年》:「閏月、庚申朔,蜀主作高祖原廟于萬里橋。」
- 本來。唐·薛能〈贈隱者〉詩:「甘貧原是道,苦學不為名。」《紅樓夢·第四二回》:「賈母原沒有大病,不過是勞乏了,兼著了些涼。」
原 [ yuàn ]
形- 忠厚、拘謹。《論語·陽貨》:「鄉原,德之賊也。」通「愿」。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负 ( 負 ) fù
负 [ fù ]
-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
-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
-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
- 遭受:~伤。~屈。
- 具有,享有:久~盛誉。
- 欠(钱):~债。
-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
-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
-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
-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直臣 zhí chén
直言谏诤之臣。《汉书·朱云传》:“御史将 云 下, 云 攀殿槛,槛折……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暴乱之后,仍彰烈士之功;忧危之中,方见直臣之节。” 宋 刘炎 《迩言》:“观 仙都 天柱 ,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清 唐甄 《潜书·抑尊》:“所贵乎直臣者,其上,攻君之过;其次,攻宫闈之过;其下焉者,攻帝族,攻后族,攻宠贵。” ——《漢語大詞典》
豸绣(豸繡)zhì xiù
(1).古时监察、执法官所穿的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褭号出御府之珍,永以为宝;豸绣炫天孙之锦,岂曰无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坐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启式》:“金飈荐菊,秋英生豸绣之香。”
(2).借指监察、执法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朝班》:“癸卯,忽有臺臣与部属互争先后,时 蔡虚臺 献臣 为仪郎,当主议,稍以故事折之,为豸绣交詈聚唾。” 明 鹿善继 《辩马侍御疏》:“职等最虚心,最服善,苟中职,病褐宽博且拜之,况出豸绣口乎?” ——《漢語大詞典》
(2).借指监察、执法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朝班》:“癸卯,忽有臺臣与部属互争先后,时 蔡虚臺 献臣 为仪郎,当主议,稍以故事折之,为豸绣交詈聚唾。” 明 鹿善继 《辩马侍御疏》:“职等最虚心,最服善,苟中职,病褐宽博且拜之,况出豸绣口乎?” ——《漢語大詞典》
如故 rú gù
(1).跟原来一样。《史记·张仪列传》:“ 怀王 后悔,赦 张仪 ,厚礼之如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旋復在市中乞,衣不见污如故。”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作者们锐气如故。”
(2).跟旧交一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如:一见如故。 ——《漢語大詞典》
(2).跟旧交一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如:一见如故。 ——《漢語大詞典》
金紫 jīn zǐ
(1).见“ 金印紫綬 ”。
(2).金鱼袋及紫衣。 唐 宋 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仕五十年,一为尚书,三歷僕射,六兼大夫,五任司空,再践司徒,三居保傅,阶崇金紫,爵极国公。” 明 陆粲 《庚巳编·见报司》:“到一大官府,有金紫数辈出迎。”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七十致仕》:“突而弁兮,已厠银黄之列。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 ——《漢語大詞典》
(2).金鱼袋及紫衣。 唐 宋 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仕五十年,一为尚书,三歷僕射,六兼大夫,五任司空,再践司徒,三居保傅,阶崇金紫,爵极国公。” 明 陆粲 《庚巳编·见报司》:“到一大官府,有金紫数辈出迎。”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七十致仕》:“突而弁兮,已厠银黄之列。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