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因缘殊胜是因缘,方便法门天最大。

宋太宗宋代〕《缘识

我一囊盛宽世界,从头点取人数在。
万里山河宽更宽,一切众生智者解。
因缘殊胜是因缘,方便法门天最大。
天最大,无比擬,
经文秘在无生理。知之修炼是圣人,
光阴急速流如水。孤云野鹤笑龙吟,
扣寂希夷求妙旨。但知惭愧常亲善,
更能通达解区遣。辜负琴书得自由,
勿令萦恨金刀剪。金刀剪。
离烦恼,天仙上品十洲好。
利他贵重无亲疏,便是菩提心至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因缘殊胜因缘方便法门

因缘(因緣)yīn yuán
(1).机会;缘分。《史记·田叔列传》:“﹝ 任安 ﹞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 长安 ,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 唐 韩愈 《答李秀才书》:“时吾子在 吴 中,其后 愈 出在外,无因缘相见。” 清 刘大櫆 《吴蕊圃先生七十寿序》:“予心往先生,而自恨无因缘相见也。”
(2).依据;凭借;攀附。《汉书·郑崇传》:“上欲封祖母 傅太后 从弟 商 , 崇 諫曰:‘…… 孔乡侯 ,皇后父; 高武侯 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封 商 ,坏乱制度,逆天人心。’”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亦有出自卑碎,由微而著,徒以翕肩敛迹,偓伊侧立,低眉屈膝,奉附权豪,因缘运会,超越不次。”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因缘宠私,致位上公。”
(3).勾结。《汉书·王莽传中》:“姦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卖人妻子,逆天心,誖人伦。”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守库藏吏,与诸王府中卒养厮隶,深相结纳,因缘为姦。”
(4).罗织罪名,加以构陷。《魏书·李冲传》:“初, 冲 兄 佐 与 河南 太守 来崇 同自 凉州 入国,素有微嫌。 佐 因缘成 崇 罪,饿死狱中。”参见“ 因缘为市 ”。
(5).牵合,比附。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乐器》:“医卜星命之流,因缘附会以生克休王之鄙説。”
(6).发端;缘起。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心忿意危,用成大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泥犂城 ﹞上有师子柱,有铭;记作 泥犂城 因缘及年数日月。”
(7).原因。 宋 苏轼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寻常无因缘,固不敢造次致书。”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形式文采之所以异者,由二因缘,曰时与地。”
(8).佛教语。佛教谓使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四十二章经》卷十三:“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按,《翻译名义集·释十二支》:“前缘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
(9).旧时常以宿世的“因缘”来解释人们今生的关系。犹言缘分。 南朝 梁 沈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记》:“未来因缘,过去眷属,并同兹辰,预此慈善。”《敦煌曲子词·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鱼水,是前世因缘。两情准拟过千年。” 宋 辛弃疾 《醉花阴·为人寿》词:“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 三山岛 。何日跨飞鸞,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10).关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太尉曰:‘某不识此人,亦无因缘,但见风仪标品,欲与諫议大夫,何为有此事?’” 张难先 《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凡与 黎元洪 有因缘者,亦络绎不绝,麕集于是。” 鲁迅 《准风月谈·关于翻译上》:“凡作者,和读者因缘愈远的,那作品就于读者愈无害。”
(11).姻缘。因,通“ 姻 ”。 柔石 《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事情也实在顺利,不到一月,这个因缘就成功了。”  ——《漢語大詞典》
殊胜(殊勝)shū shèng
(1).稍胜;略胜。《宋书·范晔传》:“号泣何关人,向见道边亲故相瞻望,亦殊胜不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魏晋宋诗》:“ 晋 人 张 陆 辈,惟 景阳 殊胜,在 太冲 之下,诸家之上。”
(2).特别优美。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舒州 皖公山 洞,留题甚众……予尝亲到名公题刻已遍,山水殊胜。”
(3).指特别的胜境。 唐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 宋 朱熹 《念奴娇》词:“絶艷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方便 fāng biàn
(1).佛教语。谓以灵活方式因人施教,使悟佛法真义。《维摩经·法供养品》:“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説,显示分明。”《坛经·般若品》:“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唐 姚合 《秋夜寄默然上人》诗:“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五灯会元·章敬晖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
(2).随机乘便。《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季龙 ﹞所为酷虐。军中有勇榦策略与己侔者,輒方便害之,前后所杀甚众。”《北史·魏东阳王丕传》:“若有姦邪方便谗毁者,即加斩戮。”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 中宗 尝游 兴庆池 ,侍宴者……方便以求官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 鶯鶯 ﹞九曲柔肠,似万口尖刀搅。那 红娘 方便地劝道:‘远道的消息,姐姐休荣怀抱。’”
(3).指便宜行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 综 形貌举止甚似 昏主 ,其母告之,令自方便。 综 遂……始为 寳卷 追服三年丧。”
(4).便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团扇郎》:“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 明 刘兑 《娇红记》:“感承你美意儿把尊堂相劝!那的是知心腹,与人、与人方便。”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草站搬到合作社,办事防空都方便。”
(5).给予便利或帮助。 宋 王明清 《春娘传》:“若得姐姐为我方便,得脱此一门路,也是一段阴德事。”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解子哥,怎生可怜见,方便一二。”《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争奈急难之中,只得求妈妈方便,容学生暂息半宵。”
(6).机会;时机。《北史·循吏传·孟业》:“ 业 为典籤。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 唐 李德裕 《请密诏塞上事宜状》:“望密詔 刘沔 与忠顺守志,每有使去,即令将密意,看方便,説諭公主知。”《前汉书平话》卷上:“ 吕后 送 高皇 回来,常思斩 韩信 之计,中无方便。”《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明霞 来报道:‘姐姐可要寄书与 周姐夫 么?’ 娇鸞 道:‘那得有这方便?’”《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二人辞了 宋公 ,覷个方便,縋城而出。”
(7).合适;适宜。 元 乔吉 《小桃红·僧房以太湖石支足》曲:“海棠花影月明,约那人相见,掩雨遮云忒方便。”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有了这个聚餐会,比在同业公会里交换意见方便些。”
(8).容易。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九城八条大街,可有哪儿能像这里挣钱这么方便?” 巴金 《关于〈长生塔〉》:“那个时候去 日本 非常方便,不用办护照,买船票很容易,随时可以买。”
(9).灵便;舒适。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老阿爹耳朵不大方便,听不出你的话。” 老舍 《四世同堂》二八:“她说这两天有点伤风,嗓子不方便。”
(10).指钱财宽裕。 曹禺 《雷雨》第一幕:“现在你手下方便,随便匀给我七块八块的好么?”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四:“‘说个准数,别含糊着。亲是亲,财是财!’‘老师,我们要是说了,父亲遇上一时不方便呢’几个大学生说。”
(11).计谋;算计。《百喻经·牧羊人喻》:“﹝牧羊人﹞乃有(羊)千万,极大慳贪,不肯外用。时有一人,善於巧诈,便作方便,往共亲友……便大与羊,及诸财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将军败,有机变,不合追赶;赶上落便宜,输他方便。”
(12).方法;诀窍。《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新鬼》:“有新死鬼,形疲瘦顿。忽见生时友人死及二十年,肥健,相问讯曰:‘卿那尔?’曰:‘吾飢饿殆不自任,卿知诸方便,故当以见教。’”《百喻经·小儿得大龟喻》:“﹝小儿﹞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
(13).解手,排泄大、小便。《西游记》第五三回:“他两个腹中绞痛……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 峻青 《海啸》第四章:“我不爱上厕所,我要到外面方便去。”  ——《漢語大詞典》
法门(法門)fǎ mén
(1).指王宫的南门。《穀梁传·僖公二十年》:“南门者,法门也。” 范宁 注:“谓天子、诸侯皆南面而治,法令之所出入,故谓之法门。”
(2).佛教语。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亦泛指佛门。《法华经·序品》:“以种种法门,宣示於佛道。” 宋 苏轼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无言亭》:“慇懃稽首 维摩詰 ,敢问如何是法门。”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善禅机》:“﹝ 宪皇 ﹞又以 张紫阳 虽道教,其《悟真外篇》实通禪理,并着归入释藏中以广法门。”
(3).途径;方法。 宋 陈亮 《又乙巳秋书》:“此英雄豪杰所以自絶於门外,以为立功建业别是法门。”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 东坡 出,又参以议论,纵横变化,不可捉摸,此又开 南宋 人法门,然声调风格,则去 唐 日远也。” 茅盾 《子夜》八:“我得了一个翻本的法门,特地来和你商量。”  ——《漢語大詞典》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1.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3.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5.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6.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7.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8.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9.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10.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1.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2.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3.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1.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最 zuì《國語辭典》

最 [ zuì ]

  1. 至极。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2. 凡、总计。《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1. 菁华,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马札〈卖花者〉诗:「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
  1. 聚合。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最其诗,得三卷,属某为序。」
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1.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1.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1. 參見「大夫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