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群生(羣生)qún shēng
(1).一切生物。《庄子·在宥》:“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羣生。” 三国 魏 曹植 《喜雨》诗:“天地何弥广,苞育此羣生。”
(2).指百姓。《国语·周语下》:“仪之於民,而度之於羣生。”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羣生失寧。”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羣生輟响,荣华收光。”
(3).众儒生,众书生。 唐 柳宗元 《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羣生闻礼,后学知孝。” ——《漢語大詞典》
(2).指百姓。《国语·周语下》:“仪之於民,而度之於羣生。”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羣生失寧。”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羣生輟响,荣华收光。”
(3).众儒生,众书生。 唐 柳宗元 《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羣生闻礼,后学知孝。”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副-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性 xìng《國語辭典》
性 [ xìng ]
名- 人或物自然具有的本质、本能。如:「本性」、「人性」、「兽性」。《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 事物的特质或功能。如:「毒性」、「药性」、「磁性」、「韧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则天之明,因地之性。」
- 生物的种别或事物的类别。如:「男性」、「雌性」、「阴性」、「阳性」。
- 生命。如:「性命」。《左传·昭公八年》:「怨讟并作,莫保其性。」宋·辛弃疾〈 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 生殖或情欲。如:「性器官」、「性生活」、「性行为」。
- 脾气、性情。如:「任性」、「率性而为」。《水浒传·第一九回》:「兄长性直,只是一勇。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
- 范围、方式。如:「全国性」、「全面性」、「综合性」、「临时性」。
道德 dào dé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寧。”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漢語大詞典》
(2).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圆方(圓方)yuán fāng
(1).古代盛菜肴的器具。《文选·张衡〈南都赋〉》:“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李善 注:“圆方,器也。” 汉 王粲 《公讌》诗:“佳肴充圆方,旨酒盈金罍。” 清 钱谦益 《重阳次日徐二尔从馈糕蟹》诗:“肴具圆方杂醢熬,白衣今日送衡茅。”
(2).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以“圆方”代称天地。语出《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唐 刘禹锡 《楚望赋》:“圆方相涵,游气杳冥。”
(3).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委曲》:“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宋 范仲淹 《金在熔赋》:“因烈火而变化,逐懿范而圆方。” ——《漢語大詞典》
(2).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以“圆方”代称天地。语出《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唐 刘禹锡 《楚望赋》:“圆方相涵,游气杳冥。”
(3).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委曲》:“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宋 范仲淹 《金在熔赋》:“因烈火而变化,逐懿范而圆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