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慕道焚修万法通,一心清淡奉真宗。

宋太宗宋代〕《缘识

慕道焚修万法通,一心清淡奉真宗。
方知异境人难见,见即虚无事不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慕道焚修万法一心清淡奉真

慕道 mù dào
向往修道。 唐 刘禹锡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禪师讳 乘广 ,其生 容州 ,姓 张 氏。七岁尚儒,以俎豆为戏。十三慕道,遵怀削之仪。”《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这 卓员外 丧偶不娶,慕道修真。”  ——《漢語大詞典》
焚修 fén xiū
焚香修行。泛指净俢。 唐 司空图 《携仙箓》诗之五:“若道阴功能济活,且将方寸自焚修。” 前蜀 杜光庭 《黄齐为二亡男助黄箓斋词》:“伏思迁拔,唯仗焚修。”《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汪大尹 向 佛显 道:‘闻得你合寺僧人,焚修勤谨,戒行精严,都亏你主持之功。’”《红楼梦》第一○三回:“老道从何处焚修,在此结庐?”  ——《漢語大詞典》
万法(萬法)wàn fǎ
佛教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金刚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万法。” 宋 苏轼 《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而况於出三界,了万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应物而无情者乎。”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 佛印 是也。”  ——《漢語大詞典》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1.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2.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3. 顺利。如:「星运亨通」。
  4.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5.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6.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7.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1.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1.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2.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3.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4.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5.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1.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2.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一心 yī xīn
(1).一条心。同心;齐心。《书·泰誓上》:“ 受 ( 商纣 名)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韩诗外传》卷六:“故近者竞亲而远者愿至,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后汉书·朱儁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既然彼此一心,要看破些枕席私情,认定了伦常至性,把他激成一个当代人物。”
(2).忠心;全心全意。《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孔颖达 疏:“长任一心以事君,不得怀二意。”《晏子春秋·问下二九》:“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后汉书·方术传·李郃》:“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宋 苏轼 《霍光论》:“而 霍光 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 太平天囯 歌谣:“打仗不怕 清 将猛,一心为民保 天囯 。”
(3).专心;一心一意。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见道,袖剑入内,一心待斩 妲己 ,与母报仇。”《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见这屋里没什么可风雅的去处,少不得也得一心扑到书本儿上去。” 老舍 《正红旗下》九:“ 多甫 一心要吃枣子,手老想往包袱里伸。”
(4).一样的心意,无所偏爱。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芒慈母》:“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率导八子咸为 魏 大夫卿士,各成於礼义。君子谓慈母一心。”
(5).一个人的心意或整个心思。《庄子·天道》:“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崇,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孟子·告子上》:“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鵠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唐 陆龟蒙 《风人诗》:“十万全师出,遥知正忆君,一心如瑞麦,长做两岐分。”《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红楼梦》第一百回:“ 金桂 听了,一心的恼意。”  ——《漢語大詞典》
清淡 qīng dàn
(1).清高淡泊。《世说新语·言语》“ 王中郎 令 伏玄度 、 习凿齿 论 青 楚 人物” 刘孝标 注引《王中郎传》:“祖 东海 太守丞,清淡平远。”《南史·张绪传》:“ 宋明帝 每见 绪 ,輒叹其清淡。”
(2).清新恬淡。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八:“﹝ 赵叔灵 ﹞有诗集数十篇,闲雅清淡,不作晚 唐 体,自成一家。” 清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 道光 末造,士多高语 周 、 秦 、 汉 、 魏 ,薄清淡简朴之文为不足为。”
(3).颜色、气味等不浓。 宋 石延年 《春阴》诗:“柳色低迷先作暗, 水 光清淡却生寒。” 元 陈孔彦 《题赵子昂竹石》诗:“何如竹石常清淡,冬雪春风一样看。” 郭沫若 《梅花树下醉歌》:“你从你自我当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开放出窈窕的好花。” 曹禺 《日出》第四幕:“并且你真会用香水,闻起来……这么清淡,而又这么幽远!”
(4).平淡。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曲既分唱,身段即可分做,是清淡之内,原有波澜。” 沙汀 《炮手》:“他说得很清淡,也很诚恳,但他才一坐下,旧派中两个年轻人紧跟着出击了。”
(5).犹清静、安静。《红楼梦》第五四回:“你们如今唱甚么?纔刚八齣《八义》闹的我头疼,咱们清淡些好。”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 严仲子 ]:唱多了,反而烦腻,我看可以不必了吧。[ 聂政 ]:不错,我们还是清淡的好。”
(6).指食物含油脂少。 明 张宁 《方洲杂言》:“平生不经尝五味丰腴之物,清淡安全,所以致寿。”《红楼梦》第五三回:“ 晴雯 此症虽重,幸亏他素昔是个使力不使心的人,再者素昔饮食清淡,饥饱无伤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 雪渔 道:‘我们讲喫酒,何必考究菜,我觉得清淡点的好。’”
(7).贫薄;没油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闽中进士》:“时 开元 东宫官僚清淡, 令之 以诗自悼。”《玉娇梨》第一回:“这 太常寺 乃是一个清淡衙门。”《儒林外史》第三七回:“那奴才见衙门清淡,没有钱寻,前日就辞了要去。”
(8).俗指商业萧条,营业数额少。 茅盾 《林家铺子》二:“东洋货是准卖了,却又生意清淡。”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如今街上生意是家家清淡,家家亏空。”  ——《漢語大詞典》
奉真 fèng zhēn
信奉道教。《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紫阳真人 ﹞于 仙界观 见 陈辛 奉真斋道,好生志诚。”  ——《漢語大詞典》
宗 zōng《國語辭典》

宗 [ zōng ]

  1. 祖庙。《左传·成公三年》:「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
  2. 祖先。如:「列祖列宗」、「祖宗」。
  3. 家族。《左传·僖公五年》:「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4. 根本、主旨。《国语·晋语四》:「礼宾矜穷,礼之宗也。」《老子·第四章》:「渊兮似 万物之宗。」
  5. 派别。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 。」
  6.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7. 量词。计算交易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一宗买卖」、「数宗公文」。《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方六老爷拿手一宗一宗的指著说与他听。」
  8. 姓。如宋代有宗泽。
  1. 尊崇、效法。《诗经·大雅·公刘》:「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崇虽起勇力而为众所宗,然不知书数。」
  1. 同姓的。如:「宗兄」、「宗弟」。
  2. 主要的。如:「宗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