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含元 hán yuán
(1).包含万物的本原;包含元气。《国语·周语下》“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含元处中,所以徧养六气、九德之本也。”《后汉书·郅恽传》:“含元包一,甄陶品类。” 李贤 注:“《前书志》曰:‘太极元气,合三为一。’谓三才未分,包而为一(也)。”
(2).指 含元殿 。 唐 杜甫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诗:“忆昔 驪山宫 ,冬移 含元 仗。” 仇兆鳌 注引 黄希 曰:“《旧唐书》:‘东内曰 大明宫 ,正殿曰 含元殿 。’”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天子復 含元 謁见,有司新都省权衡。”参见“ 含元殿 ”。 ——《漢語大詞典》
(2).指 含元殿 。 唐 杜甫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诗:“忆昔 驪山宫 ,冬移 含元 仗。” 仇兆鳌 注引 黄希 曰:“《旧唐书》:‘东内曰 大明宫 ,正殿曰 含元殿 。’”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天子復 含元 謁见,有司新都省权衡。”参见“ 含元殿 ”。 ——《漢語大詞典》
得一 dé yī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王弼 注:“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吕氏春秋·论人》:“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 高诱 注:“一,道也。天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楚辞·远游》:“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羡 韩众 之得一。” 王逸 注:“喻古先圣获道纯也。”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万斯寧。”
(2).天的代称。 唐 无名氏 《鸿庆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众生。” ——《漢語大詞典》
(2).天的代称。 唐 无名氏 《鸿庆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众生。” ——《漢語大詞典》
本真 běn zhēn
(1).犹正道,准则。 汉 扬雄 《〈法言〉序》:“事有本真,陈施於意,动不克咸,本诸身。譔《修身》。”
(2).真实情况;本来面目。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诗论十四》:“古民陈诗以观民风,审乐以知时政。诗若乐,语言声音耳,而可用以察休戚得失者,事情之本真在焉。”《朱子语类》卷一二六:“盖道、释之教皆一再传而浸失其本真。”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下》:“至於记録他人之言,岂可过加润色而失其本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大臣者,探本真以奉君,过言有诛,矧旁饰躗言?故慎毋借言矣。” 张舜徽 《清人文集别录·正谊堂文集四十卷》:“且其所刊布儒先之书数十种,悉经删节,多失本真。”
(3).犹天性,本性。 明 宋濂 《报恩说》:“爱如魑魅,幻化不一,能迷惑一切修善之士,颠倒错繆,丧其本真。” 清 曾国藩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天之生圣人也,大抵以刚直葆其本真。其回枉柔靡者,常滑其自然之性,而无以全其纯固之天。”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书房窗外的树木苏苏地讥笑他的心乱智昏。他又坐下了,咬紧着牙齿想要再一度努力恢复他的本真。”
(4).质朴。 周立波 《曾五喜》:“他为人本真、稳重,性情和睦,在生产上总是亲自带头干,并且吃得苦。” ——《漢語大詞典》
(2).真实情况;本来面目。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诗论十四》:“古民陈诗以观民风,审乐以知时政。诗若乐,语言声音耳,而可用以察休戚得失者,事情之本真在焉。”《朱子语类》卷一二六:“盖道、释之教皆一再传而浸失其本真。”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下》:“至於记録他人之言,岂可过加润色而失其本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大臣者,探本真以奉君,过言有诛,矧旁饰躗言?故慎毋借言矣。” 张舜徽 《清人文集别录·正谊堂文集四十卷》:“且其所刊布儒先之书数十种,悉经删节,多失本真。”
(3).犹天性,本性。 明 宋濂 《报恩说》:“爱如魑魅,幻化不一,能迷惑一切修善之士,颠倒错繆,丧其本真。” 清 曾国藩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天之生圣人也,大抵以刚直葆其本真。其回枉柔靡者,常滑其自然之性,而无以全其纯固之天。”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书房窗外的树木苏苏地讥笑他的心乱智昏。他又坐下了,咬紧着牙齿想要再一度努力恢复他的本真。”
(4).质朴。 周立波 《曾五喜》:“他为人本真、稳重,性情和睦,在生产上总是亲自带头干,并且吃得苦。” ——《漢語大詞典》
宗 zōng《國語辭典》
宗 [ zōng ]
名- 祖庙。《左传·成公三年》:「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
- 祖先。如:「列祖列宗」、「祖宗」。
- 家族。《左传·僖公五年》:「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 根本、主旨。《国语·晋语四》:「礼宾矜穷,礼之宗也。」《老子·第四章》:「渊兮似 万物之宗。」
- 派别。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 。」
-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 量词。计算交易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一宗买卖」、「数宗公文」。《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方六老爷拿手一宗一宗的指著说与他听。」
- 姓。如宋代有宗泽。
- 尊崇、效法。《诗经·大雅·公刘》:「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崇虽起勇力而为众所宗,然不知书数。」
- 同姓的。如:「宗兄」、「宗弟」。
- 主要的。如:「宗旨」。
误 ( 誤 ) wù
误 [ wù ]
- 错,不正确:错~。失~。笔~。~差(chā)。
- 耽搁:耽~。
- 因自己做错而使受损害:~国。~人子弟。
- 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伤。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平论(平論)píng lùn
(1).指泛泛无所谓的言论。《吕氏春秋·贵直》:“﹝ 孤援 ﹞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若言,此言。
(2).评论。《后汉书·霍谞传》:“ 諝 与 光 骨肉,义有相隐,言其寃滥,未必可谅,且以人情平论其理。”《隋书·徐孝肃传》:“每有争讼,皆至 孝肃 所平论之。” ——《漢語大詞典》
(2).评论。《后汉书·霍谞传》:“ 諝 与 光 骨肉,义有相隐,言其寃滥,未必可谅,且以人情平论其理。”《隋书·徐孝肃传》:“每有争讼,皆至 孝肃 所平论之。” ——《漢語大詞典》
总是(總是)zǒng shì
(1).总归是;全都是。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宋 黄公度 《青玉案》词:“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荆水 藏形, 岐山 隐跡,总是潜修窟。” 茅盾 《子夜》一:“大凡教书的人总是那么灰色的,大学教授更甚。”
(2).纵然是;即使是。总,通“ 纵 ”。 唐 李山甫 《上元怀古》诗之一:“ 南朝 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那弩箭如雨一般射将来,总是有十分英雄,也躲不得这般箭矢。” ——《漢語大詞典》
(2).纵然是;即使是。总,通“ 纵 ”。 唐 李山甫 《上元怀古》诗之一:“ 南朝 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那弩箭如雨一般射将来,总是有十分英雄,也躲不得这般箭矢。”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