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有仕优名,予无失言耻。

程敏政明代〕《送太学生洛阳陈瑀司训郿县

君本洛阳人,去教关西士。岩岩百世师,肃肃横渠子。

当时受程学,著述存圣轨。故宅今何如,寂寞俯寒水。

行哉学干禄,知尔非得已。华山虽万仞,后进宜仰止。

书翻定性篇,铭揭砭愚旨。庶几坐皋比,不以道为市。

岂无郿之人,一二解臧否。平时勉旃意,新句已盈纸。

君有仕优名,予无失言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失言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仕 shì《國語辭典》

仕 [ shì ]

  1. 做官、任职。《论语·公冶长》:「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喻世明言·卷七·羊角哀舍命全交》:「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2. 视察。《诗经·小雅·节南山》:「弗问弗仕,勿罔君子。」
  3. 工作。《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汉·毛亨·传:「仕,事。」汉·郑玄·笺:「武王岂不以其功业为事乎?」通「事」。
  1. 姓。如元代有仕凤。
优 ( 優 ) yōu《國語辭典》

优 [ yōu ]

  1. 形容五穀精白有如人的白髮。《龍龕手鑑·人部》:「优,五穀精如人白髮也。」→「優」的異體字(10872)​
名 míng《國語辭典》

名 [ míng ]

  1. 人的称号。如:「尊姓大名」、「请问芳名」。
  2. 事物的称号。如:「地名」。《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3. 声誉。如:「盛名」、「令名」。
  4. 表示概念的名称。《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5. 量词:➊ ​ 计算人的单位。如:「学生十名,缺席一名。」➋ ​ 计算排名的单位。如:「全班第十名。」
  1. 指称、形容。如:「莫名其妙」、「无以名之」。
  1. 有名的。如:「名人」、「名马」。
  2. 贵重的、出色的。如:「名器」、「名酒」。
予 yú/yǔ《國語辭典》

予 [ yú ]

  1. 我。《论语·述而》:「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唐·李白〈送郄昂谪巴中〉诗:「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同「余 」。

予 [ yǔ ]

  1. 给。如:「给予」、「赠予」、「授予」、「赋予」。《诗经·小雅·采菽》:「彼交匪纾,天子所予。」通「与」。
  2. 赞许。《管子·宙合》:「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鲁严公夫人杀世子,齐桓召而诛焉。《春秋》予之。」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失言 shī yán
(1).谓不该对某些人说某些话。《论语·卫灵公》:“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其餘诸年少或聪明未啟,或志嚮未专,所谓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则为失言,此僕则无是矣。虽然,寧可失言,不可失人。”
(2).出言失当。《战国策·魏策四》:“﹝ 信陵君 ﹞使使者谢 安陵君 曰:‘ 无忌 小人也,困於思虑,失言于君,敢再拜释罪。’”《汉书·王商传》:“上於是美壮 商 之固守,数称其议。而 凤 大慙,自恨失言。”《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又奏道:‘臣有一言,乞陛下赦臣狂妄,臣方敢奏。’天子道:‘任卿失言,朕亦不罪。’”如:这时他已意识到自己刚才失言了,所以再也不开口。  ——《漢語大詞典》
耻 ( 恥 ) chǐ
耻 [ chǐ ]
     ◎ 羞愧,羞辱:羞~。雪~。奇~大辱。~笑。~骂。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