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羁旅吾方困,哀思汝正烦。

杨时宋代〕《秋日有怀寄从弟表民

羁旅吾方困,哀思汝正烦。
望云愁雁序,回首忆鴒原。
北圃蔬还盛,东轩菊想繁。
飘零不相见,沾洒独忘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羁旅哀思

羁旅(羈旅)jī lǚ
亦作“羇旅”。
(1).寄居异乡。《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齐侯 使 敬仲 为卿,辞曰:‘羇旅之臣……敢辱高位?’” 杜预 注:“羇,寄;旅,客也。”《史记·陈杞世家》:“羈旅之臣,幸得免负担,君之惠也。” 唐 韩愈 《又与柳中丞书》:“夫远徵军士,行者有羇旅离别之思,居者有怨旷骚动之忧。” 宋 陆游 《六言》诗之四:“壮岁京华羈旅,暮年湖海清狂。”
(2).指客居异乡的人。《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 郑玄 注:“羇旅,过行寄止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江 南朝士,因 晋 中兴,南渡 江 ,卒为羈旅。”《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 机 以羇旅事 颖 ,一旦顿居诸将之右, 王粹 等心皆不服。” 清 龚自珍 《台城路·同人皆诇知余近事》词:“ 吴 棉已把桃笙换,流光最惊羈旅。”  ——《漢語大詞典》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1.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1.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1. 參見「吾吾 」條。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困 ( 睏 ) kùn《國語辭典》

困 [ kùn ]

  1. 艰难痛苦。如:「艰困」、「窘困」、「困境」。《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2. 穷苦。如:「贫困」、「穷困」。《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3. 疲倦、疲乏。如:「困倦」、「困顿」、「形疲神困」。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1. 陷在艰难困苦里,或受环境、条件等因素限制住。如:「为病所困」、「被这个问题困住了!」宋·曹勋〈望太行〉诗:「一生困尘土,半世走阡陌。」
  2. 包围、围住。如:「围困」。汉·李陵〈重报苏武书〉:「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1.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兑(☱)​上。《易经·困卦·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哀思 āi sī
(1).悲伤;悲愁。《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 孔颖达 疏:“乐音悲哀而愁思,言亡国之时民必哀思,故乐音亦哀思。”《史记·万石张叔列传》:“长子郎中令 建 ,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隋书·道悼王纶传》:“ 温 好学,解属文,既而作《零陵赋》以自寄,其辞哀思。”
(2).悲哀的情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志不出於淫荡,辞不离於哀思。” 清 顾炎武 《过李子德》诗之三:“侠气凌三辅,哀思叫九閽。”
(3).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阿英 《哀悼李克农同志》:“回溯往事,我怎能不热泪盈眶,哀思无限!”  ——《漢語大詞典》
汝 rǔ《國語辭典》

汝 [ rǔ ]

  1. 你。《书经·尧典》:「汝能庸命,巽朕位。」宋·陆游〈战城南〉诗:「诏书许汝以不死,股栗何为汗如洗!」
  1. 参见「汝水 」条。
  2. 姓。如明代有汝讷。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1.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2.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3.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4.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5.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6.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7.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1.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1.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2.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1. 参见「正月 」条。
烦 ( 煩 ) fán
烦 [ fán ]
  1. 苦闷,急躁:~躁。~乱。~恼。~闷。~郁。心~意乱。
  2. 又多又乱:不厌其~。要言不~。~絮。~琐。~冗。~文。麻~。
  3. 搅扰:~扰。~嚣。
  4. 敬辞,表示请、托:~劳。~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