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少年气宇要自恢,见人赋诗谓为才,

曾丰宋代〕《赠豫章来子仪言诗

少年气宇要自恢,见人赋诗谓为才,
出入常将笔装怀。中年心地要自息,
见人哦诗谓为癖,起居常把口挂壁。
子仪昌诵得意诗,句中勾我已懒机。
多年抱渴满意沃,半世称雄望风雌。
诗源始自葛天氏,三人投足歌牛尾。
万象包罗八曲间,国风雅颂其流尔。
八曲不幸世不传,传世仅余三百篇。
汉唐作者代角立,庶几老杜气浑全。
本朝诗数江西派,黄公太史为之最。
大成未集夷惠行,具体犹微颜孟辈。
派流到今嗣者谁,青出于蓝吾子仪。
拄杖初担教门出,便敢呵佛骂祖师。
我当拗折君拄杖,大家俱以背为向。
能出二十四人前,更超三百五篇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少年气宇要自见人赋诗谓为

少年 shào nián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气宇(氣宇)qì yǔ
(1).胸襟,度量。 南朝 梁 陶弘景 《寻山志》:“於是散髮解带,盘旋巖上,心容旷朗,气宇调畅。” 宋 储泳 《祛疑说·邪正》:“人苟气宇清明,心神虚爽,邪魅何从而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包佶》:“ 佶 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斵也。” 明 宋濂 《故丽水叶府君墓铭》:“气宇凝慤,沉酣於六籍而旁溢诸史百家,折衷羣圣人之説。”
(2).指气概;风度。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四:“虎将龙军气宇雄,佩符持甲去怱怱。”《玉娇梨》第十四回:“我看贤姪英英气宇,自是千里之驹,异日当光吾宗。”  ——《漢語大詞典》
要自 yào zì
应自;须自。《北史·序传·李冲》:“今徙极中天,创居 嵩 洛 ,虽大构未成,要自条纪略举。” 唐 窦牟 《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诗:“要自词难拟,繇来画不如。” 唐 李嘉祐 《送房明府罢长宁令湖州客舍》诗:“要自趋丹陛,明年鸡树亲。” 宋 陆游 《读〈易〉》诗:“乾坤要自吾身看,卧听鷄鸣起索衣。”  ——《漢語大詞典》
恢 huī《國語辭典》

恢 [ huī ]

  1. 扩大、张大。《汉书·卷一○○·叙传下》:「恢我疆宇,外博四荒。」宋·陆游〈寒夜歌〉:「谁施赤手驱蛇龙?谁恢天网致凤麟?」
  2. 回复、收复。参见「恢复 」条。
  1. 广大、宽弘。如:「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唐·陈叔达〈答王绩书〉:「虽人伦王化,备列元经,而恢谈硕议,或不可舍。」
  2. 完备。《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有识则有不备矣,有事则有不恢矣。」
见人(見人)jiàn rén
(1).中人,见证人。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你要借钱,我问你要三箇人,要一箇保人,要一箇见人,要一箇立文书人。”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四折:“只是其间委曲,怎生得箇明白的见人可也好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特请亲家到来,做个见人,与我每画个字儿。”
(2).谓与人相见。《红楼梦》第四六回:“还这么闹起来,怎么见人呢?”  ——《漢語大詞典》
赋诗(賦詩)fù shī
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漢語大詞典》
谓为(謂爲)
说是,以为。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 商陵君 谓为豢龙来,矢螘以邀之。”  ——《漢語大詞典》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1.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2.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3.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4.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5. 姓。如明代有才宽。
  1.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2.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3.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