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行 yī xíng
(1).谓一定不变,始终实施。《韩非子·八经》:“势行教严,逆而不违,毁誉一行而不议。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然后一行其法。” 陈奇猷 集释:“-……谓一而不变也。”
(2).谓行走一次。《晋书·卜珝传》:“朕欲劳先生一行,可乎?”《旧唐书·李靖传》:“ 吐谷浑 寇边, 太宗 顾谓侍臣曰:‘得 李靖 为帅,岂非善也?’ 靖 乃见 房玄龄 曰:‘ 靖 虽年老,固堪一行。’”
(3).一种德行;一种特出的行为。《淮南子·人间训》:“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汉书·东方朔传赞》:“然 朔 名过实者,以其詼达多端,不名一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按, 唐 李吉甫 著有《一行传》,《新五代史》亦有《一行传》,均仿《后汉书·独行传》,载节行之士的事迹。
(4).一群。多指同行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其后,又遣他判官按之, 崔 承命不辞,载妻子一行,中道而逃。”《新五代史·张居翰传》:“詔书已印画,而 居翰 发视之,詔书言‘诛 衍 一行’, 居翰 以谓杀降不祥,乃以詔傅柱,揩去‘行’字,改为一‘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您一行家眷须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伤着一个。”《西游记》第九三回:“感蒙陛下天恩,但贫僧一行四众,还有三个徒弟在外,今当领纳,只是不曾分付得一言。” 巴金 《春》十二:“ 觉民 一行六个人踏着树影进了里面。”
(5).一经。参见“ 一行作吏 ”。
(6).犹方才,刚刚。《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伙道人都少打!一行説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报甚么!”《西游记》第九二回:“我一行説不是好人,你就下拜,却被这怪侮暗灯光,盗取酥合香油,连你都摄将来了。”
(7).五行之一。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谓其位卑,卑者亲事,故自周于一行,尊于天也。”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天自当以一行之气生万物,令之相亲爱;不当令五行之气,反使相贼害也。” ——《漢語大詞典》
(2).谓行走一次。《晋书·卜珝传》:“朕欲劳先生一行,可乎?”《旧唐书·李靖传》:“ 吐谷浑 寇边, 太宗 顾谓侍臣曰:‘得 李靖 为帅,岂非善也?’ 靖 乃见 房玄龄 曰:‘ 靖 虽年老,固堪一行。’”
(3).一种德行;一种特出的行为。《淮南子·人间训》:“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汉书·东方朔传赞》:“然 朔 名过实者,以其詼达多端,不名一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按, 唐 李吉甫 著有《一行传》,《新五代史》亦有《一行传》,均仿《后汉书·独行传》,载节行之士的事迹。
(4).一群。多指同行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其后,又遣他判官按之, 崔 承命不辞,载妻子一行,中道而逃。”《新五代史·张居翰传》:“詔书已印画,而 居翰 发视之,詔书言‘诛 衍 一行’, 居翰 以谓杀降不祥,乃以詔傅柱,揩去‘行’字,改为一‘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您一行家眷须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伤着一个。”《西游记》第九三回:“感蒙陛下天恩,但贫僧一行四众,还有三个徒弟在外,今当领纳,只是不曾分付得一言。” 巴金 《春》十二:“ 觉民 一行六个人踏着树影进了里面。”
(5).一经。参见“ 一行作吏 ”。
(6).犹方才,刚刚。《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伙道人都少打!一行説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报甚么!”《西游记》第九二回:“我一行説不是好人,你就下拜,却被这怪侮暗灯光,盗取酥合香油,连你都摄将来了。”
(7).五行之一。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谓其位卑,卑者亲事,故自周于一行,尊于天也。”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天自当以一行之气生万物,令之相亲爱;不当令五行之气,反使相贼害也。” ——《漢語大詞典》
无非(無非)wú fēi
没有文饰、文采。《诗·小雅·斯干》:“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 毛 传:“妇人质无威仪也。” 俞樾 《群经平议·诗三》:“非当读为斐。《尔雅·释训》:‘有斐君子。’ 郭 注曰:‘斐,文貌。’《毛诗》作‘有匪君子’。传曰:‘匪,文章貌。’匪与非,《诗》每通用……则非亦可为斐。传( 毛 传)曰:‘妇人质无威仪。’质字正解无斐之义,犹曰无文章无威仪也。”
无一不是;不外乎。《管子·禁藏》:“伍无非其人,人无非其里,里无非其家。” 尹知章 注:“虽伍长亦选能者为之也。”《史记·燕召公世家》:“今王言属国於 子之 ,而吏无非太子者,是名属 子之 ,而实太子用事也。”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终日以语,无非德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那朱紫半期,只不过呼朋引党;这经纶满腹,也无非报怨施恩。” 茅盾 《子夜》九:“我介绍 尚仲礼 到益中去,也无非想和他合作。” ——《漢語大詞典》
无一不是;不外乎。《管子·禁藏》:“伍无非其人,人无非其里,里无非其家。” 尹知章 注:“虽伍长亦选能者为之也。”《史记·燕召公世家》:“今王言属国於 子之 ,而吏无非太子者,是名属 子之 ,而实太子用事也。”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终日以语,无非德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那朱紫半期,只不过呼朋引党;这经纶满腹,也无非报怨施恩。” 茅盾 《子夜》九:“我介绍 尚仲礼 到益中去,也无非想和他合作。” ——《漢語大詞典》
占不 zhàn bù
尽管。《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变文》乙卷:“天然既没红桃色,占不头盈白玉梳。”参阅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六篇。 ——《漢語大詞典》
验 ( 驗 ) yàn
验 [ yàn ]
- 检查,察看:~核。~血。~尸。~光。~证。
- 效果,有效果:~方。灵~。应~。效~。屡试屡~。
- 证信,凭据:何以为~?
北平 běi píng
北京市 旧称。详“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 人死:临~。送~。
-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 姓。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命 mìng《國語辭典》
命 [ mìng ]
动- 差遣、下命令。如:「命人送信」。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 取定。如:「命名」、「命题」。
- 以为。如:「自命不凡」。
- 生物生存的机能。如:「生命」、「性命」。《文选·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先天注定的穷通得失本分,不是后天所能改变的。《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汉·王充《论衡·命义》:「操行善恶者,性也;祸福吉凶者,命也。」
-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如:「遵命」、「奉命」。《左传·成公十三年》:「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 不好:~听。~看。
-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 仇怨:排~解纷。
- 诘责,质问:发~。非~。责~。
- 古同“傩”。
侯 hóu/hòu《國語辭典》
侯 [ hóu ]
名- 中国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公羊传·隐公五年》:「其余大国称侯。」《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泛指达官贵人。如:「侯门」。《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士大夫间彼此的尊称。唐·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 箭靶。《诗经·齐风·猗嗟》:「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宋·朱熹·注:「侯,张布而射之者也。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而设正。」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侯嬴。
- 美好。《诗经·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郑玄笺引韩诗云:「侯,美也。」
- 何。表示疑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君乎!君乎!侯不迈哉!」司马贞索隐引李奇曰:「侯,何也。言君何不行封禅之事也。」
- 发语词。相当于「惟」、「维」、「伊」。《诗经·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汉书·卷一○○·叙传上》:「侯屮木之区别兮,苟能实而必荣。」唐·颜师古·注:「侯,发语辞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