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胡陈梁蒲张,俊出声铮铮。

曾丰宋代〕《谢广东经略潘直阁席间分贶李济墨

灶煤不忌远,胶汁宁伤清。永言李廷圭,墨法能尔精。

滴沥甚点漆,锱铢轻连城。胡陈梁蒲张,俊出声铮铮。

敢与相颉颃,江西老潘衡。李家飒以颓,中兴有云礽。

未空天下伎,已擅湖南声。公重与物交,所厚墨客卿。

摩顶相许意,垂髫久要情。信手暗摸索,心已权重轻。

乃言济妙处,而有祖典型。端如坡借力,独为衡主盟。

笑捐数寸玉,增我双眼明。呼童诏罗文,折简延陶泓。

来陪客卿游,欣然两相迎。涓涓井花落,叆叆江烟生。

始坚苦莫揉,俄熟恬无争。更请毛锥子,三益相友朋。

丙吉魏弱翁,姚崇宋广平。刚柔各自禀,勋业交相成。

我无换鹅手,初不工草行。仅能蚯蚓势,强学蝌蚪形。

暗投谩费璧,误点难成蝇。不若旧主人,八法俱纵横。

敢持以回旋,笔头贮南溟。题诗答公隙,草疏排奸萌。

闻健赋归田,投閒注遗经。己重人诧之,济价日已增。

况不为济者,何当经品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俊出铮铮

胡 ( 衚 鬍 ) hú《國語辭典》

胡 [ hú ]

  1. 古代北方和西方諸民族的通稱。如:「五胡亂華」。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2. 姓。如明代有胡應麟。
  1. 來自胡族或外國的。如:「胡琴」、「胡桃」、「胡椒」。《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晉·干寶《搜神記·卷二》:「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
  2. 長遠的。《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1. 任意、隨便。如:「胡鬧」、「胡說」、「胡作非為」、「胡言亂語」。
  2. 何故、為何、怎麼。《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其得意若此,則胡禁不止?」
  1. 什麼。《漢書·卷三九·蕭何傳》:「相國胡大罪?陛下繫之暴也?」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1. 排列,摆设:~列。~兵。
  2. 述说:~述。~情。详~。~诉。~说。
  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
梁 liáng《國語辭典》

梁 [ liáng ]

  1. 桥。如:「桥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河梁幸未拆,枝撑声窸窣。」
  2. 架在柱上,用来支撑屋顶的横木。如:「栋梁」、「余音绕梁」。《后汉书·卷六二·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3. 物体隆起的部分。如:「脊梁」、「鼻梁」、「山梁」。《文明小史·第九回》:「(傅知府)​穿了一件家人们的长褂子,一双双梁的鞋子,不坐轿子。」
  4. 朝代名:➊ ​南朝萧衍所建(西元502~556)​。建都建康。参见「南朝 」条。➋ ​见 「后梁」条。
  5.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梁益。
蒲 pú《國語辭典》

蒲 [ pú ]

  1. 植物名:➊ ​香蒲的简称。参见「[[香蒲]]」条。➋ ​菖蒲的简称。也称为「蒲子」。参见「[[菖蒲]]」条。➌ ​蒲柳的简称。参见「蒲柳 」条。
  2. 地名:➊ ​春秋时卫国属地。故地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长垣县境。➋ ​春秋时晋国属地。故地约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永济县。
  3. 姓。如清代有蒲松龄。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俊出 jùn chū
才华外溢。《南史·齐武陵昭王晔传》:“﹝ 萧曄 ﹞性刚颖儁出,与诸王共作短句诗。”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铮铮(錚錚)zhēng zhēng
(1).象声词。常形容金、玉等物的撞击声。《南齐书·祥瑞志》:“其东忽有声錚錚,又掘得泉,沸涌若浪。” 唐 白居易 《五弦弹》诗:“五絃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復錚錚。”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投胶》:“猛按着腰间霜刃,发於新硎,问何年遇事,錚錚感奋。”《花城》1981年第2期:“忽的听见外面响起铮铮的脚步声。”
(2).比喻坚贞、刚强。《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錚錚,佣中佼佼者也。” 李贤 注:“《説文》曰:‘錚錚,金也。’铁之錚錚,言微有刚利也。”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 董昌 称僭,杀□官 李韜 , 施从实 、 竇鄞 皆强諫,不听, 韜 最錚錚。” 明 无心子 《金雀记·临任》:“錚錚守贞,拚投崖,遇救仗彼神灵。” 吴晗 《灯下集·论海瑞》:“ 海刚峰 不怕死,不要钱,真是铮铮一汉子!”
(3).比喻声名显赫,才华出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洛中 錚錚 冯惠卿 ,名 蓀 ,是 播 子。”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端》:“诗更高雅,于才子中名响錚錚。”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还组织了‘火花’的团体,有当时铮铮的革命家一百人至一百五十人的‘火花’派。”
(4).比喻言词刚劲有力。 清 李绍城 《〈泛湖偶记〉跋》:“观丽人錚錚数语,亦可谓发乎情止乎礼义者矣。”《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改造中国与世界’,七字铮铮天与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