籋云矫矫新龙友,栖竹亭亭旧凤雏。
赣邑交游十大夫,忘情诗酒邵雩都。
籋云矫矫新龙友,栖竹亭亭旧凤雏。
燕马北归休晚念,海鹏南运壮初图。
云来后好今分付,车笠重盟幸勿渝。
籋云矫矫新龙友,栖竹亭亭旧凤雏。
燕马北归休晚念,海鹏南运壮初图。
云来后好今分付,车笠重盟幸勿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籋云(籋云)
汉书礼乐志籋浮云晻上驰注苏林曰籋音蹑言天马上蹑浮云也谢庄舞马赋蕴籋云之锐景戢追电之逸足 ——《分类字锦》
矫矫(矯矯)jiǎo jiǎo
(1).勇武貌。《诗·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郑玄 笺:“矫矫,武貌。”《文选·潘岳〈杨荆州诔〉》:“矫矫 杨侯 , 晋 之爪牙。” 吕延济 注:“矫矫,武貌。”
(2).刚强貌。《三国志·魏志·任峻苏则等传论》:“ 苏则 威以平乱,既政事之良,又矫矫刚直,风烈足称。” 唐 柳宗元 《祭李中丞文》:“高节外峻,纯诚内植,临事不回,执心无惑,矫矫劲质,擢於天枝。” 清 田雯 《碧峣书院歌吊杨升庵先生》诗:“仗节抗疏言矫矫,干触蠆尾投蛮荒。”
(3).卓然不群貌。《汉书·叙传下》:“ 贾生 矫矫,弱冠登朝。”《晋书·四夷传·吐谷浑》:“ 炽磐 闻其死,喜曰:‘此虏矫矫,所谓有豕白蹄也。’”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於众,不矫矫为异,亦不翕翕为同。”
(4).高峙貌。 清 姚鼐 《观飞来峰入灵隐寺》诗:“矫矫 北高峰 ,独瞰西南隅。”
(5).飞动貌。 唐 李益 《置酒行》:“西山鸞鹤群,矫矫烟雾翮。”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达观禅师还山后见寄》:“矫矫将栖鸟,遥遥傍故林。” 明 唐寅 《七夕赋赠织女》诗:“神云矫矫月离离,帝子飘颻即故期。”
(6).昂扬得意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两张文忠》:“ 江陵 初得柄,亦矫矫自在。” ——《漢語大詞典》
(2).刚强貌。《三国志·魏志·任峻苏则等传论》:“ 苏则 威以平乱,既政事之良,又矫矫刚直,风烈足称。” 唐 柳宗元 《祭李中丞文》:“高节外峻,纯诚内植,临事不回,执心无惑,矫矫劲质,擢於天枝。” 清 田雯 《碧峣书院歌吊杨升庵先生》诗:“仗节抗疏言矫矫,干触蠆尾投蛮荒。”
(3).卓然不群貌。《汉书·叙传下》:“ 贾生 矫矫,弱冠登朝。”《晋书·四夷传·吐谷浑》:“ 炽磐 闻其死,喜曰:‘此虏矫矫,所谓有豕白蹄也。’”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於众,不矫矫为异,亦不翕翕为同。”
(4).高峙貌。 清 姚鼐 《观飞来峰入灵隐寺》诗:“矫矫 北高峰 ,独瞰西南隅。”
(5).飞动貌。 唐 李益 《置酒行》:“西山鸞鹤群,矫矫烟雾翮。”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达观禅师还山后见寄》:“矫矫将栖鸟,遥遥傍故林。” 明 唐寅 《七夕赋赠织女》诗:“神云矫矫月离离,帝子飘颻即故期。”
(6).昂扬得意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两张文忠》:“ 江陵 初得柄,亦矫矫自在。”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龙友(龙友)
汉书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沬流赭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掩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龙刘禹锡和杨尚书诗当轴 为友临池凤不孤 ——《骈字类编》
栖 ( 棲 ) qī/xī《國語辭典》
栖 [ xī ]
副- 参见「[[栖栖]]」条。
- 停留、休息。《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通「栖」。
栖 [ qī ]
- (一)之又音。
竹 zhú《國語辭典》
竹 [ zhú ]
名- 植物名。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木质,有隆起之节,节间部中空,细长作管状,色绿。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
- 乐器名。笛、箫之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简册。如:「竹帛」、「竹简」。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 姓。如汉代有竹多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亭亭 tíng tíng
(1).高耸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干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苕苕。” 薛综 注:“亭亭、苕苕,高貌也。” 晋 傅玄 《短歌行》:“ 长安 高城,层楼亭亭。” 宋 苏轼 《虎跑泉》诗:“亭亭石塔东峯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2).直立貌;独立貌。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唐 温庭筠 《夜宴谣》:“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宋 欧阳修 《鹭鸶》诗:“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3).遥远貌;长久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 李善 注:“亭亭,远貌。一云将至之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八:“冉冉星气流,亭亭復一纪。” 唐 韦应物 《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诗:“漾漾动行舫,亭亭远相望。” 宋 司马光 《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4).高洁貌。 汉 蔡邕 《释诲》:“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5).高贵或威严貌。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唐 牛僧孺 《岑顺》:“亭亭天威,风驱连激,一阵而胜,明公以为何如?”
(6).明亮美好貌。 南朝 梁 沈约 《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 唐 鲍溶 《倚瑟行》:“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宋 苏辙 《中秋夜》诗之三:“欲见初容烛,将升尚有星。渐高围渐小,云外转亭亭。” ——《漢語大詞典》
(2).直立貌;独立貌。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唐 温庭筠 《夜宴谣》:“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宋 欧阳修 《鹭鸶》诗:“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3).遥远貌;长久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 李善 注:“亭亭,远貌。一云将至之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八:“冉冉星气流,亭亭復一纪。” 唐 韦应物 《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诗:“漾漾动行舫,亭亭远相望。” 宋 司马光 《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4).高洁貌。 汉 蔡邕 《释诲》:“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5).高贵或威严貌。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唐 牛僧孺 《岑顺》:“亭亭天威,风驱连激,一阵而胜,明公以为何如?”
(6).明亮美好貌。 南朝 梁 沈约 《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 唐 鲍溶 《倚瑟行》:“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宋 苏辙 《中秋夜》诗之三:“欲见初容烛,将升尚有星。渐高围渐小,云外转亭亭。” ——《漢語大詞典》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凤雏(鳳雛)fèng chú
(1).幼凤。《洞冥记》:“ 方朔 再拜於帝前曰:‘臣东游 万林 之野,获九色凤雏。’”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成王 ﹞四年, 旃涂国 献凤雏。”
(2).比喻俊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 孔明 者,卧龙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刘备 访世事於 司马德操 。 德操 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备 问为谁?曰:‘ 诸葛孔明 、 庞士元 也。’”《晋书·陆云传》:“幼时, 吴 尚书 广陵 閔鸿 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井上有李》:“黄泉不免惭蚯蚓,竹实应堪比凤雏。”
(3).古曲名。即《凤将雏》。 南朝 梁 何思澄 《拟古》诗:“妾有《凤雏曲》,非为《陌上桑》。” 北周 庾信 《有喜致醉》诗:“兀然已復醉,摇头歌《凤雏》。”《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有《吴声四时歌》、《雅歌》、《上林》、《凤雏》、《平折》、《命啸》等曲,其声与辞皆讹失。十不传其一二。”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俊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 孔明 者,卧龙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刘备 访世事於 司马德操 。 德操 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备 问为谁?曰:‘ 诸葛孔明 、 庞士元 也。’”《晋书·陆云传》:“幼时, 吴 尚书 广陵 閔鸿 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井上有李》:“黄泉不免惭蚯蚓,竹实应堪比凤雏。”
(3).古曲名。即《凤将雏》。 南朝 梁 何思澄 《拟古》诗:“妾有《凤雏曲》,非为《陌上桑》。” 北周 庾信 《有喜致醉》诗:“兀然已復醉,摇头歌《凤雏》。”《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有《吴声四时歌》、《雅歌》、《上林》、《凤雏》、《平折》、《命啸》等曲,其声与辞皆讹失。十不传其一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