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山气偏,土物半仙剂。
吾与子所居,相去二百里。
建昌吾之邻,其实同郡耳。
已久闻姓名,不专为科第。
论心虽所共,举足若相避。
只今缘檄来,车柄初各指。
去矣信所之,偶然集于此。
相闻始相逢,同调更同事。
谈谐出肺肝,议论到骨髓。
首遗垂盖篇,至以马班比。
爱我岂不深,恐非切磋意。
麻姑山气偏,土物半仙剂。
枸杞杂黄精,犹未穷厥美。
清淑之所钟,一代文章士。
翘翘南丰曾,挺挺江旴李。
岂独华江西,往往国之瑞。
谁共继此公,或者属吾子。
更倾胸次高,莫道华端是。
建昌吾之邻,其实同郡耳。
已久闻姓名,不专为科第。
论心虽所共,举足若相避。
只今缘檄来,车柄初各指。
去矣信所之,偶然集于此。
相闻始相逢,同调更同事。
谈谐出肺肝,议论到骨髓。
首遗垂盖篇,至以马班比。
爱我岂不深,恐非切磋意。
麻姑山气偏,土物半仙剂。
枸杞杂黄精,犹未穷厥美。
清淑之所钟,一代文章士。
翘翘南丰曾,挺挺江旴李。
岂独华江西,往往国之瑞。
谁共继此公,或者属吾子。
更倾胸次高,莫道华端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麻姑 má gū
(1).神话中仙女名。传说 东汉 桓帝 时曾应仙人 王远 (字 方平 )召,降于 蔡经 家,为一美丽女子,年可十八九岁,手纤长似鸟瓜。 蔡经 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 方平 知 经 心中所念,使人鞭之,且曰:“ 麻姑 ,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 麻姑 自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又能掷米成珠,为种种变化之术。事见 晋 葛洪 《神仙传》。 唐 李白 《短歌行》:“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 垂两鬢,一半已成霜。” 宋 司马光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强为三诗以继其后》之二:“金闕银城仙客居,欲传消息问 麻姑 。”《水浒传》第二四回:“软语调和,女似 麻姑 能动念。” 清 秋瑾 《东风第一枝·雪珠》词:“笑幻奇手掷 麻姑 ,故弄眼光疑眩。”
(2).见“ 麻姑酒 ”。 ——《漢語大詞典》
(2).见“ 麻姑酒 ”。 ——《漢語大詞典》
山气(山氣)shān qì
(1).山中的云雾之气。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山气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崭巖兮水曾波。” 唐高宗 《九月九日》诗:“野浄山气歛,林疏风露长。” 金 元好问 《僧寺阻雨》诗:“山气森岑入葛衣,砧声偏与客心期。”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石牌楼后面的夕阳在西方一抹淡紫的山气中隐没下去。”
(2).山中气候;山中空气。 明 袁宗道 《夏日小斋杂兴》诗之三:“最怜山气爽,徙榻傍窗纱。” 郭沫若 《游里加湖》:“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山气肃穆,沁人心脾。” ——《漢語大詞典》
(2).山中气候;山中空气。 明 袁宗道 《夏日小斋杂兴》诗之三:“最怜山气爽,徙榻傍窗纱。” 郭沫若 《游里加湖》:“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山气肃穆,沁人心脾。” ——《漢語大詞典》
偏 piān《國語辭典》
偏 [ piān ]
形- 倾斜、不中正。如:「偏心」、「偏见」、「不偏不倚」。《书经·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 不周全的、片面的。《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 不是中心地带、荒僻的。如:「偏远」、「偏僻」。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深、多。唐·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音徽千里断,魂梦两情偏。」
- 倾于某一面的、不公平的。《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朕闻天不颇复,地不偏 载。」
- 表示故意跟外来要求相反的。如:「他要我去,我偏不去。」
- 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或与意愿相反的。如:「屋漏偏遭连夜雨。」唐·无名氏〈伊川歌·第三〉:「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 恰巧、正好。唐·皇甫冉〈曾东游以诗寄之〉诗:「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
- 表示「吃过饭」的客套话。《红楼梦·第一四回》:「凤姐才吃饭,见他们来了,便笑道:『好长腿子,快上来罢!』宝玉道:『我们偏了。』」
- 姓。如汉代有偏吕。
土物 tǔ wù
(1).土地所产的物品。《书·酒诰》:“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 孔 传:“惟土地所生之物,皆爱惜之,则其心善。” 孙星衍 疏:“土物者,土所生之物,谓黍、稷。”
(2).本地的物产;某地特有的著名物产。《唐六典·户部尚书》“郎中员外郎掌领天下州县户口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而为贡赋之差” 唐 李林甫 注:“旧额贡献,多非土物,或本处不产而外处市供。”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卓契顺禅语》:“ 苏臺 定惠院 浄人 卓契顺 ,不远数千里,陟岭渡海,候无恙於 东坡 。 东坡 问:‘将甚么土物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贡生 整肃衣冠,照着上司体统行个大礼。送了些土物候敬。”《红楼梦》第六七回:“他看见是他家乡的土物,不免对景伤情。” ——《漢語大詞典》
(2).本地的物产;某地特有的著名物产。《唐六典·户部尚书》“郎中员外郎掌领天下州县户口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而为贡赋之差” 唐 李林甫 注:“旧额贡献,多非土物,或本处不产而外处市供。”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卓契顺禅语》:“ 苏臺 定惠院 浄人 卓契顺 ,不远数千里,陟岭渡海,候无恙於 东坡 。 东坡 问:‘将甚么土物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贡生 整肃衣冠,照着上司体统行个大礼。送了些土物候敬。”《红楼梦》第六七回:“他看见是他家乡的土物,不免对景伤情。” ——《漢語大詞典》
半仙 bàn xiān
(1).半似仙人。传说中仙人居住在高空,旧因称耍秋千的人为半仙,耍秋千为半仙戏。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 天寳 宫中至寒食节,竞竖鞦韆,令嬪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本是北方戎戏,移来上苑豪家。女娘撩乱隔墙花,好似半仙戏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出诣鞦韆架下,徘徊凝想……遂题巾曰:‘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
(2).半似仙人。指登高山的人。 宋 范成大 《山顶》诗:“翠屏无路强攀缘,我与枯籐各半仙。”
(3).旧称从事星相、占卜、巫医等迷信职业的术法灵妙者。亦有自称以惑众者。如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中有 施半仙 。 ——《漢語大詞典》
(2).半似仙人。指登高山的人。 宋 范成大 《山顶》诗:“翠屏无路强攀缘,我与枯籐各半仙。”
(3).旧称从事星相、占卜、巫医等迷信职业的术法灵妙者。亦有自称以惑众者。如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中有 施半仙 。 ——《漢語大詞典》
剂 ( 劑 ) jì
剂 [ jì ]
- 配合而成的药:~型。~量(liáng)。药~。清凉~。
- 量词,用于若干味药配合起来的汤药,亦称“服(fù)”、“付”:一~药。
- 做馒头或饺子等面食时,从和好的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面~儿。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