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寿觚有量吞江湖,寿词无技雕琼琚。

曾丰宋代〕《寿钱枢密

长至之前风飋{颭占换日},斗初建亥扃群物。
后春至冬推岁律,十二月中一良月。
既望之余气氤氲,月初生魄钟异人。
从武至文数朝绅,三千臣中一良臣。
诞弥先后仅三日,明主良臣岂徒出。
虏旧陆梁新勃窣,庙算宸谟关宥密。
帷幄精神运筹余,门阑气焰县弧初。
寿觚有量吞江湖,寿词无技雕琼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寿江湖寿词琼琚

寿 ( 壽 ) shòu
寿 [ shòu ]
  1. 年岁,生命:~命。~终。~险(人寿保险)。~终正寝。延年益~。
  2. 活得长久:~考(指长寿)。~民。~星。
  3. 生日:~辰。~礼。~序(祝寿文章)。~筵。
  4. 祝人长寿:“起为太上皇~”。
  5. 婉辞,指为死后作准备,或死后才用的:~衣。~穴。~材。
  6. 姓。
觚 gū《國語辭典》

觚 [ gū ]

  1. 古代盛酒的器具,具有八个棱角。《说文解字·角部》:「觚,乡饮酒之爵也。」《文选·刘伶·酒德颂》:「止则操卮执觚。」
  2. 棱角。《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甘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八法。」《新唐书·卷八○·太宗诸子传·曹王明传》:「皋尝自创意为欹器,以髤木上出五觚,下锐圆,为盂形。」
  3. 古代书写的木简。《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唐·李善·注:「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书,犹今之简也。」唐·刘禹锡〈刘氏集略说〉:「居江湖间,喜与属词者游,谬以为可教,视长者所行止,必操觚从之。」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量 liáng/liàng《國語辭典》

量 [ liáng ]

  1. 以工具来计算物体的长短、大小或其他性质。如:「量身高」、「量温度」、「量体重」。《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2. 商酌、考虑。如:「考量」。《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其多所裁量若此。」宋·朱熹〈有怀南轩老兄呈伯崇择之二友〉诗二首之一:「惟应微密处,犹欲细商量。」

量 [ liàng ]

  1. 计算物体数量的器具。如斗、斛等。《广韵·去声·漾韵》:「量,合、斗、斛。」《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2. 能容纳事物的限度。如:「容量」、「器量」。《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宋·刘子翚〈夜饮〉诗:「沉沉玉巵酒,量浅难负荷。」
  3. 数量、数目。如:「含量」、「流量」、「重量」、「降雨量」。
  1. 估计、审度。如:「不自量力」、「量入为出」。《孟子·公孙丑上》:「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
吞 tūn《國語辭典》

吞 [ tūn ]

  1. 不加以咀嚼就整个咽下去。如:「吞服药丸」、「狼吞虎咽」、「囫囵吞枣」。《晋书·卷九五·艺术传·单道开传》:「恒服细石子,一吞数枚,日一服,或多或少。」唐·杜甫〈渼陂行〉:「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2. 兼并、消灭。如:「侵吞」、「独吞」。汉·桓宽《盐铁论·轻重》:「其后彊吞弱 大兼小,并为六国。」《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袁绍存日,常有吞辽东之心。」
  3. 包含、容纳。如:「气吞山河」。《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1. 姓。如汉代有吞景云。
江湖 jiāng hú
(1).江河湖海。《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汉书·货殖传·范蠡》:“﹝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宋 姜夔 《白石诗说》:“波澜开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大之则江湖,小之则池沼,微风鼓动而为波为澜,此天地间自然之文也。”
(2).泛指四方各地。《汉书·王莽传下》:“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清 钮琇 《觚賸·雪遘》:“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进,遂致落拓江湖,流转至此。”
(3).指民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慳钱。”
(4).旧时指隐士的居处。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南史·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 清 方文 《寄怀鲁孺发天门》诗:“江湖常有庙廊忧,逢人好谈天下事。”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他尽可以把这首诗拿去给 唐玄宗 看,说 李白 十分清高,身在魏阙而心在江湖。”
(5).引申为退隐。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清 阮元 《小沧浪漫笔》:“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读吾书者思之:夫人遭逢世变,岂无江湖山藪之思?”
(6).旧时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者。亦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昨听江湖施伪术,今看骨肉出新闻。” 老舍 《茶馆》第一幕:“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最靠不住的,是有些评论家加给作家的封诰和桂冠,有时近于江湖相面,只能取个临时吉利。”参见“ 走江湖 ”。
(7).剧种名。由 闽中 民间歌谣与傀儡戏四平调结合发展形成。相传有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现已成为闽剧的一个组成部分。  ——《漢語大詞典》
寿词(壽詞)shòu cí
祝寿的吉祥语、诗词。《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有的献过寿文的,有的道句寿词的,无非拜寿贺寿。”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技 jì《國語辭典》

技 [ jì ]

  1. 才艺,专门的本领。如:「演技」、「绝技」、「杂技」、「口技」、「一技之长」。
  2. 工匠。《荀子·富国》:「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
雕 diāo《國語辭典》

雕 [ diāo ]

  1. 鹫的别名。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同「雕 」。
  2. 指雕刻的技术或成品。如:「竹雕」、「木雕」、「玉雕」、「浮雕」。
  3. 姓。如汉代有雕延年。
  1. 刻镂。如:「雕塑」、「雕刻」。《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 经彩画装饰的。如:「雕栏玉砌」、「雕梁画栋」。宋·苏轼〈超然台记〉:「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
  2. 狡诈的。《管子·七法》:「一体之治者,去奇说,禁雕俗也。」通「刁」。
琼琚(瓊琚)qióng jū
(1).精美的玉佩。《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毛 传:“琼,玉之美者。琚,佩玉名。” 孔颖达 疏:“琼琚,琚是玉名,则琼非玉名,故云琼。玉之美者,言琼是玉之美名,非玉名也。”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这比任何珠玉、琼琚的环佩还要高贵。”
(2).喻指还报的厚礼。 明 史谨 《谢郭舍人赠腊梅》诗:“折来为乏琼琚报,聊托微言表寸心。”
(3).比喻美好的诗文。 唐 韦应物 《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诗:“忽因西飞禽,赠我以琼琚。”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诗》之三:“君侯乘兴写佳篇,我得琼琚价倍千。” 清 金农 《蔡七舍人削牍寄予因答所贶》诗:“临风答嘉藻,何日诵琼琚。”
(4).喻雪。 明 茅平仲 《夜行船序·宴蓟镇宛在亭四景》套曲:“风渐寒同云密布,雪乱舞满地琼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