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眼底西溪少,碑间北客多。

曾丰宋代〕《衡阳西溪

眼底西溪少,碑间北客多。
雪霜风日剥,岁月姓名讹。
后有诗堪勒,傍无石可磨。
可磨悬绝处,留勒中兴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眼底西溪北客

眼底 yǎn dǐ
(1).眼中;眼睛跟前。 五代 齐己 《寄双泉大师兄》诗:“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巖稜。” 元 王行 《虞美人·邹氏隐居》词:“如何眼底逢佳处,偏许幽人住。”《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及至掏出来,放在眼底看看,依然还放在嘴里嚼嚼咽下去。” 周实 《哭洗酲》诗:“其时狂奴负狂名,少年眼底隘沧瀛。” 徐迟 《黄山记》:“千里江山,俱收眼底; 黄山 奇景,尽踏足下。”
(2).目下;现时。《全元散曲·醉花阴·秋怀》:“珊枕剩,綉衾餘,落雁沉鱼,眼底知何处?” 明 何景明 《怀三吉士》诗:“眼底安得常相乐,联床并轡今如昨?”《白雪遗音·岭儿调·迎新送旧》:“我本是,前生的罪孽,休看我这眼底风光,暗自悲伤。”
(3).医学用语。指眼睛内部的视网膜、黄斑、视神经等。临床有眼底检查。  ——《漢語大詞典》
西溪
唐 白居易 池上作 西溪风生竹森森,南潭萍开水沈沈。
唐 李商隐 西溪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唐 李商隐 夜出西溪 东府忧春尽,西溪许日曛。
唐 温庭筠 送李生归旧居 莫却严滩意,西溪有钓矶。
唐 郑谷 驻跸华下同年司封员外从翁许共游西溪久违前契戏成寄赠 北渚牵吟兴,西溪爽共游。
唐 皎然 赠乌程李明府伯宜沈兵曹仲昌 昨夜西溪涨,扁舟入檐庑。
宋 范成大 题山水横看二首 其一 尽是西溪肠断处,凭君将与故人看。
宋 陆游 足疾 东坞闲看竹,西溪独钓鱼。
宋 陆游 山居叠韵 跻梯栖西溪,筑屋宿北谷。
金 赵秉文 袭香亭二首 其二 黄堂公退吏人稀,露下西溪鹤未知。
元 许衡 晚步西溪 拉友西溪往步联,西溪佳景丽秋天。
金 赵沨 留题西溪三绝 其三 总道西溪画不如,岂知造物用功夫。
元 杨维桢 长洲曲 昨夜西溪买双鲤,恐有郎椷寄连理。  ——《骈字类编》
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

少 [ shǎo ]

  1.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
  1. 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
  2. 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3. 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
  4. 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1. 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2. 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
  3. 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少 [ shào ]

  1. 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
  1. 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
  2. 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
  3. 姓。如汉代有少年唯。
碑 bēi《國語辭典》

碑 [ bēi ]

  1. 竖起来的大石块或木柱。古代用来观测日影、拴绑牲口、引棺入穴等。上或有穿孔。《说文解字·石部》:「碑,竖石也。」清·段玉裁·注:「《聘礼》郑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2. 刻上文字或图案的石块,竖立起来作为标志,或纪念之用。如:「界碑」、「里程碑」、「纪念碑」。
  3. 文体名。刻在石上的文词,用以颂扬功德,或记载死者的行谊等。如:「北魏嵩高灵庙碑」、「东魏敬史君碑」。
  4. 碑刻的书法资料。指将碑的正面(碑阳)​、背面(碑阴)​、两旁(碑侧)​、上头(碑额)​、下座(碑趺)​上面的文字搨摹下来,以供书法临写。如:「礼器碑」、「曹全碑」、「北魏张猛龙碑」。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北客
唐 薛能 行次灵龛驿寄西蜀尚书 北客推车指蜀门,乾阳知已近临坤。  ——《骈字类编》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