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锐意(鋭意)ruì yì
(1).坚定的意志。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以七尺形中精神,欲有所为,虽积鋭意,犹筯撞鐘筭击鼓也,安能动天?”
(2).谓用心专一。《后汉书·朱暉传》:“及壮耽学,鋭意讲诵。”《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专精鋭意,心劳体倦。” 南朝 梁 沈约 《游沈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记慕九霄中。”
(3).谓愿望迫切,态度坚决。《陈书·蔡景历传》:“是时 高宗 鋭意 河 南,以为指麾可定。”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省试时, 欧阳文忠公 鋭意欲革文弊,初未之识。” 孙犁 《澹定集·〈文艺增刊〉致读者作者》:“从近期起,鋭意革新,继承本报文艺周刊传统,努力办成以培养文学青年,辅导业余作者为中心内容的文学期刊。” ——《漢語大詞典》
(2).谓用心专一。《后汉书·朱暉传》:“及壮耽学,鋭意讲诵。”《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专精鋭意,心劳体倦。” 南朝 梁 沈约 《游沈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记慕九霄中。”
(3).谓愿望迫切,态度坚决。《陈书·蔡景历传》:“是时 高宗 鋭意 河 南,以为指麾可定。”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省试时, 欧阳文忠公 鋭意欲革文弊,初未之识。” 孙犁 《澹定集·〈文艺增刊〉致读者作者》:“从近期起,鋭意革新,继承本报文艺周刊传统,努力办成以培养文学青年,辅导业余作者为中心内容的文学期刊。” ——《漢語大詞典》
向前 xiàng qián
(1).先前;从前。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唐 张安石 《苦别》诗:“向前不信别离苦,而今自到别离处。”
(2).犹将来。 宋 司马光 《奏乞不添屯军马》:“况即今民间闕食……苦至向前二三月后,旧穀已尽,新麦未熟,民间必转更饥乏。” ——《漢語大詞典》
(2).犹将来。 宋 司马光 《奏乞不添屯军马》:“况即今民间闕食……苦至向前二三月后,旧穀已尽,新麦未熟,民间必转更饥乏。” ——《漢語大詞典》
旋 xuán/xuàn《國語辭典》
旋 [ xuán ]
动- 绕著转动。如:「盘旋」、「回旋」。唐·白居易〈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 回、归。如:「凯旋归来」。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玉辇望南斗,未知何日旋。」宋·汪藻〈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姪〉诗:「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
- 小便。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
- 立刻、很快的。如:「旋即」。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宋·苏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词:「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 又、再。宋·晁补之〈八六子·喜秋晴〉词:「醉休醒,醒来旧愁旋生。」
-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唐·章碣〈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诗:「旋看歌舞旋传杯。」
旋 [ xuàn ]
形- 打转的。如:「旋风」、「旋球」。
- 温酒。《水浒传·第五回》:「那庄客旋了一壶酒。」通「镟」。
- 表动作是临时、现时的。唐·杜荀鹤〈山中寡妇〉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元·乔吉〈满庭芳·活鱼旋打〉曲:「活鱼旋打,沽些村酒,问那人家。」
磨蚁(磨蟻,磨螘)mó yǐ
语出《晋书·天文志上》:“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譬之於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迴焉。”后以“磨蚁”喻指日月在天体中的运行。 宋 邵雍 《皇极经世一元吟》:“日月如磨蚁,往来无休息。”亦用以比喻忙碌不停的人或循环不已的事物。 宋 李纲 《立春日龙化道中得家问》诗之三:“艰危至此无千古,忧患如吾岂两人?往返循环真磨蚁,已将大地等微尘。” 明 唐顺之 《登常山山亭次壁间韵》之二:“栈度盘蛇际,滩行磨蚁中。” 明 陈与郊 《义犬记》第一出:“好笑世人真磨蚁,磨倦人还未?”
磨螘:磨盘上的蚂蚁。比喻极其微小。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下官贪磨螘之微名,忘枕鸳之雅爱。” ——《漢語大詞典》
磨螘:磨盘上的蚂蚁。比喻极其微小。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下官贪磨螘之微名,忘枕鸳之雅爱。” ——《漢語大詞典》
灰心 huī xīn
(1).谓悟道之心,不为外界所动,枯寂如死灰。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十:“灰心寄枯宅,曷顾人间姿!” 五代 齐己 《闭门》诗:“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 元 曾瑞 《行香子·叹世》套曲:“弃雕簷,隐閭阎,灰心打灭烧身焰。”
(2).丧失信心,意志消沉。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灰心缘忍事,霜鬢为论兵。”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一:“某病后百事灰心,无復世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 朱 三入礼闈,皆以场规被放,於是灰心仕进。” 郭小川 《秋歌》:“我曾有过灰心的日子,于今一想,顿感愧悔无穷。” ——《漢語大詞典》
(2).丧失信心,意志消沉。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灰心缘忍事,霜鬢为论兵。”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一:“某病后百事灰心,无復世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 朱 三入礼闈,皆以场规被放,於是灰心仕进。” 郭小川 《秋歌》:“我曾有过灰心的日子,于今一想,顿感愧悔无穷。” ——《漢語大詞典》
求退 qiú tuì
(1).请求离去。《列子·周穆王》:“ 老成子 学幻於 尹文 先生,三年不告。 老成子 请其过而求退。”
(2).引退,自请辞职。 汉 蔡邕 《巴郡太守谢版》:“今月丁丑,一章自闻,乞闲冗抱关执籥,不意録符银青,授任千里。求退得进,后上先迁,为众所怪,不合事宜。”《晋书·张翰传》:“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尹文端公 和余‘飞’字韵云:‘鸟入青云倦亦飞。’吟至再三,欷歔不已,想见当局者求退之难。” ——《漢語大詞典》
(2).引退,自请辞职。 汉 蔡邕 《巴郡太守谢版》:“今月丁丑,一章自闻,乞闲冗抱关执籥,不意録符银青,授任千里。求退得进,后上先迁,为众所怪,不合事宜。”《晋书·张翰传》:“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尹文端公 和余‘飞’字韵云:‘鸟入青云倦亦飞。’吟至再三,欷歔不已,想见当局者求退之难。” ——《漢語大詞典》
触藩(觸藩)chù fān
(1).以角抵撞藩篱。《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努力触藩,徒摧角矣。”
(2).比喻碰壁,进退两难。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弔影慙连茹,浮生倦触藩。” 明 何大复 《进舟赋》:“戇必至於触藩兮,智或流於刻舟。” 清 泣红 《胭脂血弹词》第二回:“羵首常愁荒职任,触藩又恐遇灾兇。” ——《漢語大詞典》
(2).比喻碰壁,进退两难。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弔影慙连茹,浮生倦触藩。” 明 何大复 《进舟赋》:“戇必至於触藩兮,智或流於刻舟。” 清 泣红 《胭脂血弹词》第二回:“羵首常愁荒职任,触藩又恐遇灾兇。” ——《漢語大詞典》
羊 yáng/xiáng《國語辭典》
羊 [ yáng ]
名- 哺乳纲牛科部分动物的泛称。皮、毛、角、骨可供使用,肉、乳可食用。有绵羊、山羊、羚羊等。
- 姓。如汉代有羊续。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羊 [ xiáng ]
形- 吉利、吉祥。如:「吉羊如意」。通「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